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聚合新聞
新聞
  • 衛生局接獲1宗流感樣疾病群集性感染報告
  • 終審法院對涉工務局前領導及商人貪腐的上訴案件作出裁決
  • 消委會“五.一”假期向旅客派發《誠信店指南(2024)》
  • 《動物診療及商業業務法》生效 社區普法加深業界認知
  • 澳旅大與深職大攜手共建“深澳旅遊教育合作中心”
  • 【成果豐碩促進”1+4”旅遊業】第十二屆旅博會彰顯獨特優勢
  • 新增訂《食品中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已生效 食品業界須守法經營
  • 本澳30日晚間出現冰雹 – 強對流天氣回顧
  • 港澳青年故宮實習計劃2024招募澳門青年參與
  • 澳門原創IP品牌赴港授權展拓國際市場
  • 文化遺產委員會舉行平常全體會議
  • 衛生局接獲3宗流感樣疾病群集性感染報告
  • 行政長官賀一誠會見紀念“五四”青年節系列活動籌備委員會一行
  • 2024年度醫療補貼計劃於5月1日啟動且擴大至深合區
  • 金管局提醒市民警惕偽冒銀行廣告
  • 澳門協和醫院5月1日起正式加入“電子健康紀錄平台(eHR)” 共享電子健康資料
  • 國際博物館日嘉年華五月開幕 匯聚文博之力 締造永續未來
  • 教青局委託調研機構開展“澳門青年指標2024年社會調查”
  • 澳門理工大學健康科學及體育學院舉辦“中國體育產業:新形勢、新空間、新趨勢”主題講座
  • 澳門旅遊大學舉辦“中央惠澳新措施及澳門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研討會

本澳猩紅熱近期轉趨活躍 衛生局呼籲居民注意防範

2023-12-06 19:10

本澳猩紅熱近期轉趨活躍,衛生局呼籲家長、教育機構及托兒所警惕猩紅熱。

根據衛生局強制申報傳染病監測資料顯示,近月猩紅熱病例呈持續上升趨勢,由11月初每周8名病例,上升至上周的35名病例,較10月份每周平均約4名病例、去年同期的每周平均1名病例,以及新冠疫情前2019年同期的每周平均20名病例高。截至12月5日,本澳今年共錄得猩紅熱病例數 162例,較去年同期總數23例高,但仍較2019年同期總數406例低。男女比例為2比1,年齡介乎1至83歲之間,以1至9歲居多,佔總數97%。其中有10例猩紅熱需住院治療,均已康復出院,沒有錄得嚴重及死亡病例,2023年暫時沒有錄得猩紅熱群集性感染事件。

猩紅熱是由A群β-溶血性鏈球菌(化膿性鏈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潛伏期一般為1至3天,傳染途徑主要是接觸到病患口腔、鼻咽分泌物以及飛沫感染,病人一旦受到感染,在發病前後均具有相當高的傳播能力。該病全年可發病,但以冬春為高峰,主要多見於2至8歲兒童。主要徵狀為發熱、咽喉痛、草莓樣舌及皮疹,皮疹常出現於頸、胸、腋窩、手肘、腹股溝及大腿內側面;典型的皮疹不出現於臉部,患處皮膚粗糙如沙紙,疹退後皮膚出現脫屑或片狀脫皮;服用合適的抗生素可有效治療,如沒有適當治療,可併發中耳炎、風濕熱、腎病、肺炎、淋巴結炎、關節炎等。

猩紅熱並無預防疫苗,學生、家長、教育機構及托兒所應採取以下預防措施,減低感染的機會。教育機構及托兒所發現群集性感染個案時,應立即通知衛生局疾病預防及控制中心、教育及青年發展局或社會工作局。

個人衛生

  1. 經常洗手以保持雙手清潔,特別在接觸眼、鼻及口前應洗手或用酒精抹手液抹手;
  2. 打噴嚏或咳嗽時應用紙巾遮掩口鼻,使用後須妥善棄置;沒有紙巾時應用肘部掩着口鼻,而不應用手掌掩着口鼻;
  3. 不要與他人共用毛巾;
  4. 處理被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的物品或地方時應戴上手套;
  5. 經常運動,保持適當休息與均衡營養,避免吸煙及前往人多擠迫的地方;
  6. 應避免與患有猩紅熱症狀的病人作近距離接觸;
  7. 若有發熱、皮疹等疑似猩紅熱症狀,應戴上口罩並儘快就診;並應留在家中休息,切勿上班或上學。

環境衛生

  1. 保持室內環境整潔乾爽,空氣流通;
  2. 每日至少一次清潔消毒用過的玩具、家俱、地面以及手經常接觸的地方;
  3. 被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的物品或地方應立即作適當消毒處理;
  4. 確保洗手間有皂液、一次性抹手紙供使用。

政府消息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