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烏稱俄發動新一輪導彈襲擊
  • 美援外助長戰火
  • 胡塞稱再擊落美軍無人機
  • 美擬援烏“愛國者”導彈系統
  • 美網民:為何大學安插狙擊手
  • 美媒:手機助力學生抗議活動
  • 美50高校反戰挺巴
  • “美國去死”宣傳冊瘋傳美高校
  • 長春三人放狗咬死流浪貓被罰
  • 美高校反戰抗議浪潮延至法國
  • 清華大學設人工智能學院
  • “跑冰排”
  • 國航擬購百架C919
  • 純電驅人形機器人“跑步”登場
  • 穗白雲區龍捲風五死卅三傷
  • 國產視頻大模型發佈
  • 日“極東”藥廠遭勒令停業
  • 美禽疫蔓延多州蛋價漲
  • 美今年首家銀行倒閉
  • 龍捲風襲美多地進緊急狀態

屈家嶺遺址發現史前水利設施

2023-12-10 06:35


    屈家嶺遺址發現史前水利設施

    大型水利設施和城址的興建,顯示出社會資源的調動能力加強。湖北屈家嶺遺址為長江中游一處新石器時代大型遺址群,遺址新發現距今約五千一百年的史前水利系統,為迄今我國發現年代最早的水利設施之一,並發現大型聚落、高等級建築基址等,為研究長江中游文明進程提供了關鍵證據。

    文明發展重要標識

    央視網報道,根據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第五階段工作最新研究成果,古國時代第二階段在距今五千二百至四千三百年前後。西遼河流域的紅山文化開始衰落,而黃河中下游地區和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文明走上了不同的發展道路。社會分化進一步凸顯,社會資源的調動能力加強。

    最新考古證實,屈家嶺遺址存在多處史前水利系統。其中,熊家嶺水利系統位於遺址東北部,由水壩、蓄水區、灌溉區和溢洪道等構成,其水壩為土築而成,現存壩體高約兩米、寬約十三米,長約一百八十米。蓄水區面積約十九萬平方米(相當於三個西湖湖面的大小);灌溉區面積約八點五萬平方米。測年數據表明,早期壩的年代為距今約五千一百年,為我國迄今考古發現最早的水利設施之一。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劉建國表示,大型水壩的發現是文明發展的重要標識。目前來看,第一,年代很早;第二,體量很大。體量很大就表明它能夠儲藏很多的水。這些水在旱季,特別是應付那種比較乾旱年份的時候,可以有力保障灌區農田裡的水稻能夠正常成長,能夠獲得豐收。水稻豐收對史前人類、對他們的聚落來講,是非常重要的。農業豐收了,可能有些人就不需要都來種水稻,有些人可能專門去製陶器,或者做玉器,這樣社會就分工,階層也會出現,人類文明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不斷往前發展、往前推進。所以水壩的發現非常重要,是文明不斷向高級層次發展很關鍵的證據。

    有助研究長江中游

    近年考古工作還揭示,屈家嶺遺址先後歷經油子嶺文化、屈家嶺文化和石家河文化三個史前文化階段,主體年代為距今五千九百至四千二百年,存續近二千年之久。此外,還新發現了一百○五萬方的大型中心聚落、高等級建築基址等,年代明確,結構清晰,工藝高超。另外還曾發現史前稻作遺存、年代最早的高溫黑釉陶等,一系列發現為研究長江中游文明進程、探討中華文明起源提供了關鍵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