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有片】模擬塌樹塞路 民防志願者協助清障
  • 象棋總會青少年集訓隊參觀國安展
  • 建築工程界參觀中國天眼
  • 粵港澳世界閱讀日創作賽澳區頒獎
  • 【水晶魚】山體滑坡樹木倒塌 有人被埋獲救
  • 賀雙慶親子競技日舉辦
  • 澳門圖書館周一連兩日舉行
  • 【水晶魚】筷子基北灣砌沙包 封堤圍缺口
  • 三團體參觀國安展
  • 大橋珠口岸出入境車輛破千萬
  • 五一童趣市集舉行
  • 【水晶魚】澳大停電事故 住宿生疏散撤離
  • 【水晶魚】社局介紹青州避險中心設施物資
  • 【水晶魚】內港水浸私家車貨倉四人被困 海關搭救
  • 茶山同鄉會參觀國安展
  • 穗青年夜校啟動
  • 巴坡沙泳池下午恢復開放
  • 【水晶魚】女子墮公檢法騙局欲跳海 司警勸回
  • 氹促會參觀國安展
  • 【水晶魚演習】旅巴翻側釀連環車禍 消防救援

【橙色低溫】衛局籲關懷長者病者 預防低溫症

2023-12-21 19:26


【澳門日報消息】衛生局訊:地球物理氣象局已發出橙色低溫提示,預料本澳12月22日至23日天氣非常寒冷,最低氣溫下降至攝氏8℃或以下。衛生局呼籲居民預防低溫症,注意禦寒保暖,尤其長者、慢性病患者、負責照護長者及慢性病患者的人士和機構,均應採取適當預防和照護措施,保障他們的健康。 低溫症一般是指人體中心溫度(用肛探或耳探測定)低於攝氏35℃(華氏95℉)出現的症狀。通常因無穿著適當保暖衣物,長時間暴露於寒冷氣溫所致;易發生在氣候較溫和但氣溫急降的地區;常見於65歲或以上、男性、貧困、獨居、露宿人士。其他危險因素包括:慢性疾病、創傷、感染、使用酒精或某些藥物、物質濫用、濕水等。低溫症可導致中樞神經抑制、心律失常、腎衰竭等併發症而危及病者生命,病死率較高。 為預防低溫症的出現,衛生局呼籲長者、慢性病患者及其照護者和機構應採取以下預防和照護措施: 1)適當添衣 宜穿足夠的禦寒衣物,質料以乾爽、輕便、舒適、透氣和保暖性能好為佳;不要穿著過份臃腫和緊身的衣物,以免妨礙血液循環和影響行動;若長者有失禁的情況,宜勤於更換已濕的尿片及褲子;應確保頭、頸、手和腳部溫暖。 2)家居保暖 保持家居環境溫暖及空氣流通,留意門窗及牆壁是否有破損,以致寒風從空隙中吹入屋內;使用電暖爐時必須確保室內空氣流通。電暖爐應遠離門口、通道、或易燃物品;對熱力感覺減退的人士,如糖尿病及脊髓病患者,不宜使用暖水袋、暖身器、電熱毯等。 3)禦寒飲食 多飲用及進食熱量較高和容易消化的熱飲和食物,如熱奶、熱湯、粥、粉、麵、飯等;每天要攝取足夠的水分;注意均衡營養,避免高脂肪及高膽固醇的食物;避免酗酒;不要誤信飲酒可取暖,由於酒精能令血管擴張,在飲酒後會即時感到溫暖,但之後卻加速身體熱量的流失,絕非保暖良方。 4)適當活動 盡量留在室內或有陽光的地方。若必須外出,要適當地穿著保暖禦寒的衣物;避免長時間置身於寒冷的環境或寒風中;維持適量運動可使身體產生熱能,幫助維持體溫,亦可以保持關節靈活、增強血液循環。 5)保健防疾 按時服用藥物;密切監察病情,發現身體不適時應迅速就醫。遇到緊急情況時,應透過社會支援服務系統和設施及早求助。 6)留意天氣 密切留意天氣轉變,尤其當溫度在短時間內急劇下降時,更應提高警惕,以防因嚴寒而引致體溫過低。地球物理暨氣象局設24小時查詢天氣服務(電話號碼1311)。 7)關懷增暖 家人及親友應關懷和協助長者,鼓勵及提醒長者作出恰當的禦寒措施;獨居或患病長者的鄰居請經常致電或探訪關懷這些長者,減少長者發生意外的機會。 居民若發現任何人士患上低溫症,或出現體溫持續下降、肌肉僵硬,心跳減慢、神志昏亂、甚至出現昏迷等症狀,應盡快將患者送院治理,並可致電:999(報警熱線)或2857 2222(消防局)求助,報警時謹記說明患者當時的情況(低溫症)、年齡、性別、症狀(清醒、意識混亂、昏迷)、地址,以便救護車盡快前往及有關醫護單位作出適當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