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日千葉縣爆禽疫
  • 台家庭貧富差距續惡化
  • 傅崐萁成功訪陸三啟示
  • 閩海警續金門海域執法巡查
  • 受損嚴重
  • 傅崐萁:兩岸交流百姓之福
  • 台輿論:接住善意開交流新局
  • 華兩大熊貓啟程赴西
  • 侵害魯迅肖像權樂樂茶致歉
  • C919六月首次境外商飛
  • 神十七航天員今回家
  • 烏:與美談判十年援助協議
  • 中企獲全球最大單筆造船訂單
  •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暫不辭職
  • 哈馬斯:新停火方案“無大問題”
  • 日自民黨眾院補選落敗
  • 尹錫悅與李在明會談
  • 肯大壩決堤逾四十人遇難
  • 美少年向人群開槍十傷
  • 日過山車半空急停

全球變暖為何現極端低溫?

2023-12-22 06:35

    全球變暖為何現極端低溫?

    【中新社北京廿一日電】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今年中國冬天氣溫趨勢如何?中新社“東西問”就此專訪國家氣候中心氣候預測室副主任劉芸芸。

    氣溫過山車式起伏

    記者提問:今冬以來,中國天氣趨勢如何?

    劉芸芸表示,今年冬季以來,中國經歷了前期持續偏暖、後期急劇降溫的“過山車”式氣溫起伏。十二月一日至十三日全國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為歷史同期最高,雲南、寧夏氣溫均為歷史同期最高。但從十四日開始,受大範圍寒潮天氣影響,全國大部地區氣溫驟降,部分國家氣象站日最大降溫幅度突破歷史極值。

    十二月十四日至十七日,中國出現大範圍寒潮過程,此次過程具有影響範圍廣、持續時間長、相態複雜、累計降水量大、落區與前期過程重叠度高等特點。有九十五個國家站點過程最大降溫達到或超過二十攝氏度,山西大同過程最大降溫幅度最大,達廿六點三攝氏度。十二月以來(截至十八日)北方大部地區降水顯著偏多。冬季以來,全國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多近五成。降水分佈差異大,中東部地區大致呈北多南少態勢,河北、山東、山西和內蒙古降水量均為歷史同期最多,北京和河南均為第二多,陝西為第三多。

    記者提問:國家氣候中心此前統計顯示,今年秋季中國平均氣溫為歷史同期最高,預測結果也顯示今年冬季大部分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但最近天氣卻異常寒冷,這是否與預測相反?

    劉芸芸表示:談及某年或某個月份偏暖,不是通過單次天氣事件來定的,而是通過對比整段時間的氣溫平均值,是否顯著高於或低於歷史同期來確定。例如,今年秋季十一月三日至七日,中國大部地區出現一次寒潮天氣過程,這個時段內氣溫斷崖式降低,比歷史同期低了不少,但如果計算整個秋季的平均氣溫發現是一九六一年以來最高,所以是“最暖的秋季”。

    冬季氣溫總體偏暖

    記者提問:在全球變暖的影響下,為何今年冬季的冷空氣還那麼強?為何北半球多地都遭遇了暴雪以及極端低溫天氣?

    劉芸芸表示,赤道與極地之間存在巨大溫差,這種差異促使極圈外圍形成了一圈強勁的西風,環繞在極地周圍,它被稱之為西風急流。

    劉芸芸表示,西風急流就像“圍欄”一樣,約束着極地的冷空氣。穩定的極渦被強大的西風急流限制在北極地區,在全球變暖背景下,北極地區增溫速度是全球的二至三倍。

    北極地區增溫,與中低緯度氣溫差減弱,難以維持強大的西風急流,極渦內的冷空氣變得“躁動不安”,更容易分裂南下。北極來的冷空氣,其溫度遠遠低於人類聚集的中低緯度地區,因此多次出現的寒潮天氣讓公眾感到“非常冷”。

    根據歷史數據統計分析,厄爾尼諾背景下中國冬季氣溫總體偏暖,但階段性冷空氣活動較為頻繁,也就是說冷暖起伏比較明顯。

    此外,冷空氣過程強度不僅僅受厄爾尼諾影響,也與北極渦旋的分裂和中高緯西風帶的擾動有很大關係。今年十二月中旬以來,北極渦旋分裂為雙中心,分別位於格陵蘭島和西伯利亞上空。伴隨着歐亞上空西風帶的劇烈扭曲,西伯利亞高壓異常增強,中國大部地區由前期盛行偏南風轉為偏北風,冷空氣南下,導致氣溫驟降。

    另一方面,厄爾尼諾激發的菲律賓異常反氣旋將加強熱帶水汽向中國輸送,因此來自中高緯的寒潮過程配合來自低緯的豐沛水汽條件,導致了中國中東部出現較大範圍的降雪過程。地面積雪造成的晴空反照率增加也使得後期回溫較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