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日圓兌美元跌破158:1
  • 內地首季黃金消費三百噸
  • 金價衝高 買金客少兩三成
  • 與人類智能有差距 AI“入屋”需時
  • 八大變革引領智能工廠建設
  • 修水旅遊推介 與澳客源互送
  • 賀州打造灣區康養旅遊首選地
  • 大健康產品整合 促琴澳旅業融合
  • 南京文旅推介 展四季風貌
  • 旅博會促逾30項目簽約
  • (一家之言)做好服務創新產品 破悶局
  • 越國會主席王庭惠辭職
  • 美首季經濟增1.6%遜於預期
  • 我公民在菲潛水溺亡
  • 美高校爆“挺巴”抗議
  • 華籲在美留學人員注意安全
  • 漁碼購物消費嘉年華開幕
  • 內地澳門入境旅遊推介昨舉行
  • 首季居民失業率降至2.7%
  • 灣區知產中心協助對接逾2,500宗

外資金融機構續在華增資加碼

2023-12-24 06:35

    外資金融機構續在華增資加碼

    【新華社北京電】增設機構、增持股權、增加註冊資本……基於對中國市場的長期看好,外資金融機構在華展業興業的步伐不斷提速。

    中信保誠人壽保險有限公司表示,公司兩大股東——中國中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和英國保誠集團,將分別向中信保誠人壽增資人民幣12.5億元,成為外資加碼中國市場的又一例證。增資完成後,中信保誠人壽註冊資本將由23.6億元增至48.6億元,公司的核心及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將分別達121%和215%。

    自二○○○年開業後,中信保誠人壽的註冊資本不斷增加,且中英雙方持股比例維持不變。廿多年來,這家合資保險公司業務規模不斷擴大,去年公司原保費收入312億元,同比增16%;投資資產規模2,056億元,過去五年複合增速達36%。

    拓寬跨境市場互聯

    中國金融市場規模龐大,擁有全球最大的銀行體系,第二大保險、股票和債券市場,資本市場不斷開放,為外資金融機構提供廣闊發展機遇。

    本月,渣打證券(中國)有限公司宣佈獲得中國證監會頒發的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並計劃明年上半年展業,成為中國首家自設立起就由外資股東全資控股的證券公司。擁有券商牌照後,渣打在內地的債券業務將由銀行間債券市場拓展至交易所債券市場。

    渣打集團亞洲金融市場部主管、渣打證券(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銘僑表示,中國資本市場始終堅持深化改革,持續推進機構、市場、產品多個維度的對外開放。外資機構在華展業便利度不斷提升,跨境市場互聯互通渠道不斷拓寬,為國際金融機構和投資者帶來“看得見摸得着”的機遇。

    二百外資銀行落戶

    自二○二○年取消外資股比限制以來,截至十一月八日,中國證監會已批准20家外資控股或獨資的證券期貨基金公司。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數據顯示,截至九月末,來自52個國家和地區的202家銀行在華設立機構;從二○二○至二○二三年九月末,在華外資銀行增(注)資總計達187.3億元。

    目前,30家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均在華設有分支機構,全球最大的40家保險公司近半數進入中國市場。即使三年疫情期間,在華主要外資銀行保險機構資產和利潤增速也遠高於其母行或母公司。

    外資金融機構敢於投入真金白銀,根本在於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以及巨大的韌性和潛力。多家受訪外資金融機構表示,中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增長新動能不斷積蓄,投資中國成為必選項。

    匯豐銀行環球研究部表示,中國政府將增長當作重中之重,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從十一月經濟數據看,中國經濟增長更加穩健。其中,消費繼續成為增長的關鍵支柱,製造業投資回升,基礎設施投資保持穩定。

    明年經濟增速加快

    瑞銀亞洲經濟研究主管及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認為,隨着中國政策支持力度加碼、出口逐步改善,明年中國經濟環比增速或將加快。

    瑞銀資產管理公司近日發佈的《全景展望:中國篇》報告顯示,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中國不斷向價值鏈上游攀升,並在一系列快速增長的新興領域顯示出成為全球引領者的潛力。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明確指出,要着力推進金融高水平開放,確保國家金融和經濟安全。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穩步擴大金融領域制度型開放,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化,吸引更多外資金融機構和長期資本來華展業興業。

    野村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認為,金融領域制度型開放既有利助推中國傳統產業提升競爭力,又可為新興產業引入更多國際資金、技術、人才、設備,更好促進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