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澳原創IP亮相港國際授權展
  • 相約荔枝碗活動受歡迎
  • 圖書館周感受閱讀樂趣
  • 學者探討華文旅遊文學發展
  • 旅局新加坡路展拓東南亞市場
  • 聆聽教益
  • 坊會冀草堆街增交通指示
  • 建築工程界訪黔體會國家進步
  • 居雅再“甩皮”促正視
  • 團體籲筷子基北灣按時完工
  • 坊會盼動工拆沙梨頭危樓
  • 工聯:促正視氣候變化影響僱員
  • 新中圖基礎工程造價近七千萬
  • 沙梨頭殘危樓拆卸獲批
  • 路氹演練車禍塌方救援順利
  • 外交公署:為澳築堅固“領保長城”
  • 泉港副書記訪福建同鄉會
  • 閱讀日創作賽六十五作品獲獎
  • 妥善貯存護食安
  • 梁族聯誼會誕新閣續團結

市署倡均衡多元化飲食

2024-01-14 06:35


    評估食海魚獲益風險

    市署倡均衡多元化飲食

    【本報消息】市政署訊:為了解攝入海水魚類給居民帶來的健康獲益及食安風險,市政署完成《澳門進口海水魚類中甲基汞及脂肪酸的風險——獲益評估》。該項研究對本澳進口海水魚類的甲基汞及脂肪酸含量作食用安全風險與健康獲益評估研究,結果顯示,適量進食多種魚類,可獲取人體所需的營養素,避免偏食特定魚類,以防攝入過量重金屬污染物。是次研究有助於對現有食安措施的有效性及管控的必要性,提供科學判斷依據,予居民相應的膳食建議。

    十二種推薦食用

    為更好了解本澳市面上常見進口海水魚,其脂肪酸的健康效應與甲基汞的健康危害,就食用價值評價及分析,是次研究採集本澳市面二十種最常見的進口海水魚類,合共一百四十三個樣本,主要檢測甲基汞及脂肪酸的含量。

    結果顯示,二十種海水魚類品種樣本的甲基汞含量各異,其中劍魚、鱈魚和吞拿魚等三種海水魚的甲基汞檢測含量較高;沙丁魚、鯖魚、鰈魚、秋刀魚等十二種魚類,具備較高健康效益且危害水平較低的特點,為優先推薦食用品種。是次抽檢的所有樣本的平均甲基汞含量均符合本澳第二三 / 二○一八號行政法規《食品中重金屬污染物最高限量》。

    汞是天然存在的重金屬,可能隨着人類活動被釋放到環境中,以不同形態存在。水中的微生物將汞轉化為毒性較強的甲基汞,並透過食物鏈累積在水生生物體內,位於食物鏈上端的肉食性魚類,其體內積存的甲基汞含量一般較高。食用有關魚類是人類攝入甲基汞的主要途徑,當甲基汞進入人體後主要侵害神經系統,引起多種神經系統毒性效應。尤其對胎兒和新生兒神經系統發育產生持續和不可逆的危害。

    莫偏食特定魚類

    海洋魚類富含多種有益營養素,是居民均衡膳食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中包括二十二碳六烯酸及二十碳五烯酸在內的脂肪酸,對人體健康十分重要。食用有關食品可為健康帶來益處,亦伴隨潛在風險,市政署作有關科學調研,評估食安風險,給予相應的膳食建議,讓消費者在食用時更好地在兩者之間作判斷。

    市政署建議應保持均衡及多元化飲食,避免因偏食特定魚類而攝入過量重金屬污染物。是次研究的詳細分析報告已上載至市政署食品安全資訊網(www.foodsafety.gov.mo)風險評估研究專頁內,供公眾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