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視事關心
  • 節目表
  • Aespa八月赴台開唱
  • 徐睿知開IG疑復出
  • 米娜祖華域芝自爆拍戲內幕
  • 妮歌潔曼獲美影終身成就獎
  • 娜奧美金寶慈善機構遭除名
  • 卓寧塔圖珍娜狄雲打官司亦是朋友
  • 《澳門人》介紹簪花頭飾文化
  • 《劇場 · 閱讀》五十八期出版
  • 爆血爽片
  • 仙韻粵劇新春賀昇平永樂響鑼
  • 何伯宏冀將經驗回饋音樂圈
  • 台北旅遊看北緯 舞蹈棟篤笑浩浩
  • 《億計劃》被盜版拖累票房
  • 何伯宏喜愛伴奏有滿足感
  • 陳綺貞驚喜現身撐宇宙人
  • 三料視后這樣煉成的
  • 陶晶瑩跨足主持少兒節目
  • 林志玲拍雜誌照被嘲俗氣

藝術追求與遊子形象

2024-01-31 06:35


    藝術追求與遊子形象

    ——談《萬里千尋》

    他被冠以“東方畢加索”,他是在歐洲博物館舉行畫展的首位中國藝術家,他是聞名中外的張大千,但在一九四九年離開中國後,他的人生歷程、藝術足跡未被提及,學術研究幾乎處於空白。紀錄片《萬里千尋》正是填補這份空白,材料珍貴、素材豐富,是研究張大千的寶貴影像。

    因為一段圍繞張大千的陳舊片段在塵土中被發掘出來,美籍華人導演張偉民受到啟發,花了十二年時間追尋張大千的旅程。她自己亦親任旁白,結合舊影片、訪問、實景拍攝,橫跨香港、台灣、南美、歐洲拍攝而成,過程中一路尋找線索,一路與大師“隔空相遇”,達成另一種致敬。

    影片讓人進一步了解張大千的內心感情。他離開中國後,為何山長水遠走到阿根廷?因為種族平等,人人平起平坐;及後再到巴西,建立“八德園”,成為他心中的烏托邦。張大千一直尋找心中的烏托邦,透過創作多幅以桃花源為題的作品,體現其內心追求,可惜在廿幾年後,“八德園”所在地段興建水壩,一切沉在水中,讓人嘆息。

    導演越能追尋大師足跡,越能反映大師內心追求,追求桃花源,追求藝術創作。全片花了不少篇幅講述大師在歐洲學習、辦展,大獲西方藝術界讚賞;他同時亦將東西方繪畫藝術融合,將國畫藝術提升到新境界。此境界實際是他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的另一種表現,藝術無分疆界。

    一段希望在內地的女兒能在香港相見的訪問,更見他的親情渴求。最豐富是歐洲藝術家的學術評論,精闢簡潔,論及張大千影響着歐洲美術的發展,同時配合舊報刊與照片,非常吸引。他與畢加索的合照,猶如雙雄會面。

    從動盪時代下離開,漂泊到外地,最終想念故鄉,寫出大師的遊子形象與漂泊命運。他是中國人,受到西方重視。時代、藝術、人生交織出的情懷,無奈傷感。

    lhaio@yahoo.com.hk

    小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