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甲足】澳大逼和恆勢 青鋒擊敗加義
  • 穗白雲區龍捲風釀五死卅三傷
  • 蘇州聯誼會參觀國安展
  • 第四屆新時代國際電視節助打造“演藝之都”
  • 第八届中國科幻大會今開幕 澳代表出席
  • 院士專家入企進校梅州行下周一舉行
  • 神農架文旅赴穗推介
  • 客屬總會參觀國安展
  • 青進協參觀國安展
  • 澳門日報今日看點
  • 穗長隆啟玩趣科普節
  • 粵法院發佈年度十大案例
  • 粵青興鄉培訓班穗舉辦
  • 家促會參觀國安展
  • 民青會參觀國安展
  • 旅博會逾卅合作項目簽約
  • 東升同鄉會參觀國安展
  • 阮氏宗親會參觀國安展
  • 廣西賀州旅博會推介文旅
  • 兒童哮喘講座舉行 培訓藥師指導家長用藥

學者:生態島選址破壞海洋生態 籲煞停計劃

2024-02-03 20:59








【澳門日報消息】政府計劃在路環以南海域建設處置城市廢料的“生態島”,本地生態愛好者關學然曾多次目擊中華白海豚於上述選址海域出沒,強調該處是海豚重要的遷移棲息地,若進行填海工程,海洋生態將被嚴重破壞、鄰近海域水質亦會受污染,將直接影響白海豚的健康甚至令牠們從此在澳門海域消失。 就當局稱有關選址非中華白海豚經常出沒之地,“沃門生態沙漠掙扎日記”社交平台專頁公開自主調查的數據及圖表予以反駁,指由2019年12月至2024年1月,團隊合共獲得31群白海豚目擊記錄,這些目擊位置主要集中在龍爪角東南及南部海域,與“生態島”選址高度重合。 “掙扎日記”創立人之一的關學然接受本報訪問,稱其與團隊在每次自主調查中,均會記錄白海豚出現的經緯度坐標、年齡階段、時間、行為等,用白海豚身上的斑點、背鰭形式等特徵作辨別。而“生態島”選址,即“九澳山-龍爪角-橫琴婆尾”的中段海域,是中華白海豚的重要遷移棲息地。 關學然自小喜愛觀察大自然,大學於澳洲修讀生態保育及動物健康學士學位,最初拍攝白海豚是受到2019年一齣名為《白海豚失落園》的香港紀錄片啟發,他希望留下白海豚在澳門的記錄。 關學然強調,澳門處於伶仃洋(東)和磨刀門(西)海域之間,根據多份文獻報告,路環東至南部海域是中華白海豚東西族群移動遷徙的重要生態走廊,意味著澳門水域生態系統的健康程度,是維持兩處中華白海豚種群結構穩定的重要因素,保護此區域良好的生態環境對珠江口中華白海豚族群具有極其重要意義。相反的,如果澳門海域生態被破壞、生態走廊被“生態島”腰斬阻隔,將對整個珠江口的中華白海豚族群造成不可逆的打擊,“可以比喻為分別住在澳門、氹仔的居民,若之間連接的友誼大橋(喻澳門水域)熔熔爛爛、車道中間更被雜物阻擋(喻生態島),大家點樣來往?雙方要有交流,這個地方的人才能正常健康地生活”。 官方公開的白海豚活動範圍數據相當有限,他指涉及白海豚的僅有《澳門國際機場擴建工程環境影響評估報告》,但“生態島”附近的白海豚文字及圖表被“塗黑”,市政署委託中山大學海洋研究院進行的《澳門管理水域中華白海豚調查報告》也從未向公眾公開,他呼籲政府公開完整數據及調查報告,並認為生態或環境調查數據不應由政府完全壟斷、任意決定是否公開。 對於當局聲稱,中華白海豚主要活動及棲息範圍在生態島對出八公里外、幾百平方公里的專屬保護區。關學然則指出,根據中山大學相關研究,只有不到10%的中華白海豚核心分佈區位於該保護區內,白海豚活動範圍也不會只局限於人為劃分的“保護區”,所以應要針對白海豚在澳門實際利用棲息地情況作出保護,保留棲息地的完整性,即機場南部至路環南部整片海域及天然岸線。 他再舉例,如香港堆填港珠澳口岸人工島後,即使再於該區設立“大小磨刀海岸公園”也改變不了白海豚不再利用該區海域的事實,“你已經可以預想到,填完島之後會對海洋、對白海豚有多大的影響”。 他呼籲政府煞停“生態島”計劃,另覓對生態影響較少的地點處置建築廢料,實行源頭減廢、減少非必要工程,否則“填完一個又一個,治標不治本”。當局並應擴展海洋功能保護區,並按國家標準設立白海豚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