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國際銀行教育會簽合作協議
  • 政協進聖中三校分享國情
  • 高校研建虛實通聯跨境圖書館
  • 《文化雜誌》徵集慶回歸稿件
  • 《非高教專業發展制度》擬出台
  • “五 · 四”籌委訪何厚鏵介紹活動
  • 新聞特搜
  • 高校外交演講賽科大奪冠
  • 建築工程界黔考察建橋技術
  • 民青會:國家航天事業引領創新
  • 海洋智能科技展珠開幕
  • 修繕燈塔
  • 旅博會雲南茶主體館開館
  • 京首辦京澳科技創新論壇
  • 人民日報電子閱報欄多點啟用
  • 澳內地商雙向研學遊線路
  • 青島南區領導訪山東工商聯
  • 潮南區長訪潮州同鄉會
  • 白雲僑聯主席訪僑總促合作
  • 和光會新閣就職迎挑戰

(新聞小語)鮮活市場改革 街市多元應變

2024-02-06 06:35

鮮活市場改革    街市多元應變

    近年政府銳意改革鮮活食品市場,推動更多有意者經營,讓市場選擇更多元。此消彼長,不少街市經營續走下坡,部分更陷困境。議會、團體和坊間近年更多關注街市未來發展和定位問題。

    鮮活食品尤其污染度較高的種類,多年前只能在街市內經營,變相保障了街市的人流和生意。但多年前開放蔬菜市場後,鮮肉、漁獲等亦相繼在符合相關規定可獲批牌照經營,到近期簡化程序,以登記取代。只要符合環境衛生,銷售的食品安全和受到監管,不局限於某些人經營,是社會認同的鮮活食品零售市場的發展方向。市場越趨開放的今天,當局批出售賣蔬菜、肉類和漁獲等鮮活食品場所准照,已逾三百六十個,難怪攤販稱這類的店舖“總有一間喺左近”。

    近年居民消費模式和生活習慣顯著改變,對鮮活食品的需求、價格、質量、售賣環境和方式等都有很大變化,店舖或超市售賣鮮活食品也迎合眾多年輕家庭的消費所需。鮮活食品場所續增,超市銷售新鮮豬肉和魚類的比例增加,街市攤檔難敵競爭,致大量空置。

    雖然當局近年持續改善街市硬件設施,但銷售內容和方式若不改變,很難吸引年輕一代走進街市。故在整治街市過程中,不少人認為街市注入活化元素更加重要。除按各街市的特色重新佈局和規劃攤檔,可考慮容許攤販引入其他產品和服務類別、文創或美食等元素,推動街市可持續發展。

    除了街市,與鮮活食品市場相關的屠宰場,營運效益近年也引起社會關注。屠場長年虧蝕,不僅股東要“埋單”,也難以大規模優化設施,導致工作環境、機器及人手等都難以適應發展。本澳每日屠宰約三百頭活豬、兩至三隻活牛,不少人認為投放巨資重建,並不划算。澳門市場細,加上肉食供應選擇日趨多元,以活豬為主的屠場很難擴大經營局面。本澳屠宰工作應否遷至內地,以減輕成本?若屠場撤出,市場將再沒有鮮活肉食供應,居民和商販能否接受?值得及早研究和探討。

    夏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