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專題故事
  • 要聞
  • 體育
  • 娛樂
  • 產經
  • 即時新聞
  • 澳聞
  • 中國
  • 國際
  • 生活
新聞
  • 3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升1.09% 康樂及文化和教育類升幅大
  • 行政長官選委參選人6月中報名 選舉網站今日開通
  • 澳門國際旅遊產業博覽會今開幕 李司:今屆旅博會設逾1,300個展位
  • 內地五一黃金周將至 文綺華料本澳酒店預訂率近九成
  • 本年度醫療券5月1日起可使用 使用範圍擴至橫琴
  • 首季居民失業率為2.7% 居民月工作收入中位數為20,500元
  • 520特輯: 情定西藏 圓夢珠峰
  • 積極籌備五一黃金周迎客工作 旅遊局: 乘節慶促進旅遊經濟
  • 工業生產拉動經濟 消費仍乏力 廣東一季度GDP增長4.4%
  • 「商社通」便捷服務受認可 三個月錄近萬三個實體帳戶
  • 團進團出多次往返琴澳細則將公布 業界:利延長旅客留澳時間促消費
  • 神舟十八號進入預定軌道 發射圓滿成功
  • 日圓貶勢止不住 日銀最快周五出手干預
  • 同方威視歐洲辦公室遭突襲搜查 商務部表示強烈反對
  • 港珠澳大橋五一假期小客車免費通行
  • 雷軍:小米SU7鎖單量逾7.5萬 全年交付目標10萬輛
  • 美強制TikTok不賣就禁 周受資:將提法律挑戰
  • 管理學院提民航發展策略建議 倡設民航專業學位課程育人才
  • 三展館設逾千三展位 旅博會本周五揭幕
  • 料5至6月每周平均辦三場會展 貿促局:參展客商逾1.4萬人次

內地經濟增長「保五」挑戰重重 或由「內生探底」轉向「外生復蘇」

2024-02-16 07:01
今年內地經濟增長「保五」挑戰重重。(美聯社圖片)
有分析師預計,今年內地宏觀經濟或將從「內生探底」轉向「外生復蘇」。(美聯社圖片)

內地經濟成長速度放緩,出口、消費緩慢復蘇,房地產危機拖累投資。不少機構認為,中國政府即將在3月初召開的全國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上,把今(2024)年經濟成長率目標設在5%左右。然而,這個目標達成不易,關鍵是要重振民間信心。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日前將中國2024年GDP成長預期上調0.4個百分點至4.6%,但仍低於2023年5.2%的成長速度。IMF認為,由於生產力疲軟和人口老化等不利因素,預計中國經濟成長動能仍將逐步減弱,直到2028年的GDP成長率將降至約3.4%。

IMF表示,若中國政府能實施房地產產業改革,如重組無力償債的房地產開發商,或超出預期支出以提振消費者信心,中國經濟復蘇速度可能會快於預期。

財政負擔帶來評級壓力

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發布「2024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亦指,中國經濟復蘇面臨阻力,房地產業疲弱、外需減少及貿易形勢緊張,2024年經濟增長可能放緩至4.7%。

信評機構惠譽(Fitch Ratings)指出,中國房地產市場呈現疲弱趨勢,地方政府融資平台(LGFVs)及地方政府持續面臨財政壓力,預期未來LGFV的債務或逐漸轉移到至中央政府的資產負債表上。惠譽並警告,在財政債務負擔增加下,將為中國主權評級帶來壓力,預估今年中國GDP增長率將放緩至4.6%。

宏觀政策將繼續寬鬆

路透引述消息人士透露,在去年12月召開的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官方顧問建議2024年經濟成長目標設定在4.5%至5.5%的區間,多數與會者贊成將今年目標設定在5%左右,與去年持平。

不過綜觀各大國際組織對中國2024年經濟增速預測普遍低於5%,似乎與官方想要將今年GDP目標設定在5%仍有不小差距。

上海第一財經在今年1月邀請內地證券業、銀行業以及國際投行等16位首席經濟學家一起展望2024經濟走勢,這些經濟學家們對2024年中國GDP增長預測均值為4.88%。他們普遍認為,2024年中國宏觀政策將繼續維持寬鬆,財政政策將加力提效,貨幣政策將靈活適度。

中金:轉向外生復蘇

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宏觀分析師張文朗接受澎湃新聞訪問時表示,預計宏觀經濟或將從「內生探底」轉向「外生復蘇」。

他稱,當前需求仍然相對偏弱,而金融周期下行階段,私人部門去槓桿是需求偏弱的一個重要原因。具體而言,金融周期是指房價與信貸互相加強而形成的周期,一個金融周期可能長達15年至20年,並包含多個經濟周期。從逆周期到跨周期,財政或繼續加碼。同時,名義增速復蘇快於實際增速,將提振企業盈利和估值,經濟結構將改善。

張文朗進一步指出,龍年經濟發展的亮點便在於經濟結構繼續改善。結構改善一方面源於經濟內生力量,另一方面源於政策引導。其中,與美國和日本相比,中國大市場帶來的規模經濟優勢有利於中國經濟結構改善。

力報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