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日圓兌美元跌破158:1
  • 內地首季黃金消費三百噸
  • 金價衝高 買金客少兩三成
  • 與人類智能有差距 AI“入屋”需時
  • 八大變革引領智能工廠建設
  • 修水旅遊推介 與澳客源互送
  • 賀州打造灣區康養旅遊首選地
  • 大健康產品整合 促琴澳旅業融合
  • 南京文旅推介 展四季風貌
  • 旅博會促逾30項目簽約
  • (一家之言)做好服務創新產品 破悶局
  • 越國會主席王庭惠辭職
  • 美首季經濟增1.6%遜於預期
  • 我公民在菲潛水溺亡
  • 美高校爆“挺巴”抗議
  • 華籲在美留學人員注意安全
  • 漁碼購物消費嘉年華開幕
  • 內地澳門入境旅遊推介昨舉行
  • 首季居民失業率降至2.7%
  • 灣區知產中心協助對接逾2,500宗

澳青傳承香品手藝 冀拓灣區市場

2024-02-19 06:35






    澳青傳承香品手藝  冀拓灣區市場

    永利紙料始創於一九四二年,過去主要販售神香等祭祀用品,後因生意等問題,店舖於一九八五年無奈結業。在創始人外孫黃兢時的傳承下,永利紙料幾年前以全新面貌捲土重來,以“永利紙料實驗室”作為老店的延伸,重新詮釋澳門傳統文化,把過去的祭祀用品轉化為更符合現代人需求的文創產品。黃兢時希望未來可持續擴大店舖規模,帶領品牌走進大灣區乃至內地市場,傳承老一輩的手藝及傳統文化。

    黃兢時大學修讀電影,畢業後前往北京工作,惟疫情爆發後工作停滯不前,便與太太陳羿辛返澳居住。回澳後在家中收拾舊物時,萌發重開“永利紙料”的念頭,冀延續老一輩的傳統手藝。但因從未接觸過製香業,二人由零開始,學習香料、花草藥知識、合香技術、製作手藝以及行業營運等。

    研製助眠減壓香品

    一年後,永利紙料實驗室作為老店的延續,於二一年五月開業。新店除了製作傳統神香,還提供包括定製的手工線香、香塔、盤香塔和香餅等用作紓緩日常壓力的香品。期間二人更不斷推陳出新,研製出具有助眠、減壓和正念等功效的新香品,並設計多種結合傳統文化及本澳特色的周邊商品,逐步把店舖打造成為本地文創品牌。

    辦工作坊建知名度

    疫情期間,大部分居民只能留在本地生活及消費,二人便把握機會宣傳推廣店舖特色以及傳統香文化。期間推出適合不同年齡人士的手工製香工作坊,教授參與者製作專屬的香品,至今工作坊參與人次超過3,000。二人認為,透過舉行工作坊,不僅提高該店在本地社區的知名度,同時可讓更多人了解這項傳統手工藝技術,認識傳統文化背後的內涵。

    疫下該店在本澳建立一定知名度,得到不少居民支持,但疫後營商環境變化,促使該店轉換營運方式。因本地消費力外流,客源由以居民為主,轉換為以旅客為重心,目前本地客與外地客比例為4:6。因此,除了持續進行產品創新及銷售外,店舖亦積極參與政府、博企關於藝術文化推廣活動,並新增產品訂製服務。過去一年與多家品牌、企業達成商務合作,為持續提高品牌形象及穩定店舖經營發揮一定作用。

    進駐博企出外推廣

    目前該店除在民生區設總店,亦已進駐上葡京及澳品薈,冀讓旅客更容易接觸相關產品,持續擴大店舖規模。同時,該店積極到外地參與市集、展覽活動,包括廣州、佛山、香港等地,認為推廣成效可觀,能夠吸引不少當地居民購買產品,加深對澳門品牌的印象。

    黃兢時指出,該店現有員工三至四人,仍屬微企規模,但每月均能達到收支平衡,生意呈上升趨勢。由於產品主要在澳門生產製造,雖提供線上銷售服務,但存在物流、關稅等困難,大部分旅客想購買產品仍以線下實體店為主。為此,二人積極運營社交媒體,冀吸引更多旅客關注,到店購買有關產品。

    長遠希望能夠進軍內地市場,在內地設立銷售點及倉庫,以提高送貨時效性,拓展業務範圍,為顧客提供更優質的產品及服務,讓品牌走得更遠、更穩。

    本報記者  馮靖欣

    經營三問:

    1、如何提高店舖在旅客群體的知名度?

    2、如何更有效宣傳該項手工藝及相關產品?

    3、未來擴大經營規模需注意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