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傅崐萁率十六藍民代訪陸
  • 綠提兩法案遭藍封殺
  • “五一”假出入境人次料增四成
  • 整治自媒體亂象
  • 學位法明年施行
  • 關稅法表決通過
  • 中方:歐盟做法自相矛盾
  • 成都世園會
  • (社論)TikTok在美何去何從?
  • 中方召德大使交涉
  • 俄媒:普京擬下月訪華
  • 中美須找到正確相處之道
  • 耶倫:不會馬上制裁
  • 美國還想封禁大疆
  • 桃園防空警報夜間突響十五秒
  • 王毅:台灣必將回祖國懷抱
  • 學者:拓兩岸交流範例
  • 景氣回升
  • 強震善後
  • 兩岸青年龍岩體驗土樓文化

我國推特色高教發展範式

2024-03-02 06:35

    我國推特色高教發展範式

    據新華網報道,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高東鋒一日表示,新時代以來,高等教育戰線積極服務國家戰略需要,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改革創新持續深化。聚焦新質生產力建設新要求,深入推進“新專業建設、專業建設新要求、交叉融合再出新”,體系化推進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把戰略轉變為目標,把目標落實為舉措,在教育教學的組織模式、培養機制、內容方法、理論實踐等方面取得系列突破,牽引帶動高等教育的全方位、全過程、全要素改革,構建形成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高等教育發展範式。

    深層變革人才培養

    一是以組織模式創新帶動人才培養深層次變革。深入開展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以新理念引領創新發展。聚焦人工智能、集成電路、量子科學、生命健康、能源等戰略性新興領域和人才急需,全面推進特色學院建設,佈局建設了十二個未來技術學院、五十個現代產業學院、三十三個特色化示範性軟件學院、二十八個示範性微電子學院、十八個高水平公共衛生學院等,引領帶動高校教學組織模式變革創新,有針對性、有組織地開展人才培養。

    二是深化學科交叉、產教融合、科教融匯。與相關部門緊密合作,在集成電路、儲能技術、生物育種、醫學攻關、人工智能等國家戰略急需領域,分批佈局建設四十五個國家產教融合創新平台,累計承擔國家級項目一千一百餘項。深入實施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聚焦綠色低碳、數字經濟、量子信息等領域,發揮集群溢出效應。

    三是着力推進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依托七十七所高水平大學的二百八十八個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基地,強化基礎學科領域有組織拔尖人才培養。實施基礎學科國際暑期學校計劃,支持北京大學等四十六所高校舉辦一百一十二期國際暑期學校,一千三百四十一名國內外學者開設一千一百四十一門課程、三點一萬名國內外學生交流研討。實施基礎學科系列“一○一計劃”,在計算機科學、數學、基礎醫學、經濟學等九個領域佈局建設核心課程、教材、師資團隊和實踐項目。以計算機領域為例,已凝煉十二門核心課程體系、知識圖譜,編寫二十一本核心教材,打造了涵蓋四百多個項目的實踐項目集成平台。

    “敢闖會創”生力軍

    四是強化創新能力培養,造就大批“敢闖會創”的生力軍。舉辦了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二○二三),共有來自國內外一百五十一個國家和地區五千二百九十六所學校的四百二十一萬個項目、一千七百○九萬人次報名參加。深入實施國家級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二○二三年立項四萬一千九百五十六項,參與學生十七萬八千○九十人、教師人數五萬餘人。

    高東鋒表示,下一步,教育部將對標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按照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求,充分發揮高等教育在教育強國建設中的龍頭作用,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堅持服務補短板、揚長板、鍛新板,持續推進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深化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加快構建“人工智能+教育”新生態,着力提高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質量,為解決“卡脖子”、“卡腦子”、“卡嗓子”的問題提供人才保障,支撐引領中國式現代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