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節目表
  • 《色慾都市》新劇網民鬧爆
  • 視事關心
  • 安倍春野下海拖累女圑解散
  • 莎朗史東關注公益事務
  • 古淖文:與谷婭溦經常嗌交
  • 《遠去的牧歌》澳門首映
  • 方力申唔浪漫與遺傳有關
  • 李多慧角色扮演有底線
  • 楊紫瓊獲頒美國總統自由勳章
  • 林愷鈴公開擇偶條件
  • 姚焯菲升大後才拍拖
  • 布蘭妮與父和解蝕律師費
  • 史泰龍將出個人傳記
  • 澳視澳門播《太空音樂演奏會》
  • 井上朋子慶幸潔身自愛
  • 浪漫情歌演唱會今三盞燈舉行
  • 快樂廣場歌舞協會今演出
  • 不一樣的絕症片
  • 廣交續約機場音樂航站樓

京劇《帝女花》熟悉又新鮮

2024-03-10 06:35

    京劇《帝女花》熟悉又新鮮

    香港粵劇,有兩株救命草:上世紀《胡不歸》,隨處可聞“情惆悵”,逢演必滿;近七十年來《帝女花》,許多新人靠“落街冇錢買麵包”上位,票房的靈丹,也是藝壇試金石。粵劇、管弦樂、話劇、詩歌、說唱等等藝術形式,紛紛爭相考驗。《帝女花》在香港及各地演出,恐怕數以萬場,不過,都是“香港《帝女花》”。追源溯始,《帝女花》故事,不發生在香港;《帝女花》的人物,也不是香港的。《帝女花》,怵目驚心的烽火歲月,那時,還沒有香港。

    《帝女花》故事,發生在三百多年前明末,崇禎、長平公主生活在北京紫禁城,柳蔭當做芙蓉帳的含樟樹,在故宮御花園。這幫故事主人翁,都說京片子的,不是講廣東話的。千呼萬喚,原汁原味、原產地的北京《帝女花》,香港亮相來了。追源溯始,京劇!見人見智,照藝術邏輯才是最地道、最正宗,各位高明以為如何?

    應香港藝術節之邀,國家京劇院一團演出京劇《帝女花》。有藝術家評論:香港家喻戶曉的粵劇《帝女花》,是次以京劇形式亮相,讓觀眾產生既熟悉亦新鮮的感覺……觀感此其一。藝術評論家觀後感之二:京劇版的修訂,將全劇主旨定於家國情懷,《庵遇》沒有再提到觀音大士座下的金童玉女。而第六場《上表》,成為京劇《帝女花》高潮,李勝素飾演的長平公主,以激昂唱腔撼動清帝權威,為亡國明朝帶來最後一份尊嚴。

    藝術評論家觀後感之三:唐滌生為仙鳳鳴的“六柱”度身訂造《帝女花》,讓六位主要演員發揮角色特性,全都由武生先飾崇禎後飾清帝。京劇版,由不同演員飾演這兩個角色,並將周鍾和周寶倫設定為花臉行當,也符合京劇本身的藝術特色。

    專家觀後感之四:京劇參考粵劇曲本,設七個分場,與港版無異。京劇版全長約兩小時四十分,較粵劇版三個半小時有所差異。京劇版開場,由周瑞蘭作引子,至大太監出場,主要以口白鋪排故事背景,唱曲不多,細緻唱詞消減了,令劇情進展更暢順。

    京劇《帝女花》,隱隱透着粵劇《帝女花》的氣息——專家觀後感之五:從開場至尾聲,都縈迴着小調《妝台秋思》,香港大戲迷熟悉的主題曲《香夭》,作為串聯音樂,“落花滿天蔽月光”的音符貫穿全劇,令戲迷都能產生不少回憶。

    高  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