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日圓兌美元跌破158:1
  • 內地首季黃金消費三百噸
  • 金價衝高 買金客少兩三成
  • 與人類智能有差距 AI“入屋”需時
  • 八大變革引領智能工廠建設
  • 修水旅遊推介 與澳客源互送
  • 賀州打造灣區康養旅遊首選地
  • 大健康產品整合 促琴澳旅業融合
  • 南京文旅推介 展四季風貌
  • 旅博會促逾30項目簽約
  • (一家之言)做好服務創新產品 破悶局
  • 越國會主席王庭惠辭職
  • 美首季經濟增1.6%遜於預期
  • 我公民在菲潛水溺亡
  • 美高校爆“挺巴”抗議
  • 華籲在美留學人員注意安全
  • 漁碼購物消費嘉年華開幕
  • 內地澳門入境旅遊推介昨舉行
  • 首季居民失業率降至2.7%
  • 灣區知產中心協助對接逾2,500宗

在華外企駁“中國經濟見頂論”

2024-03-11 06:35

    在華外企駁“中國經濟見頂論”

    二○二四年,中國提出GDP增長預期目標為百分之五左右。中國能否完成這一目標?在外界對中國經濟前景看法不一,甚至有一些論調宣揚“中國經濟見頂論”時,作為中國經濟的構成部分,也是中國與外界連接的橋樑,在華外企對此有不少討論。

    具達標潛力

    當前,全球經濟風險積聚,增速放緩。花旗銀行、高盛和摩根大通分別預測中國經濟將增長百分之四點六、百分之四點八和百分之四點九。

    在此背景下,中國提出百分之五左右的增長預期目標不乏外界質疑。不過,在眾多在華外企看來,百分之五左右的目標符合經濟規律,也符合中國經濟的增長潛力。

    康寶萊中國區總經理蔡孟紅接受採訪時表示,我們認為中國設定的百分之五左右的GDP增長目標符合經濟運行走勢和經濟發展規律。緯邇拓中國業務主管合夥人朱錦華也稱,這是一個既有挑戰性又綜合兼顧到需求和可能性的目標,向世界各國和國內外企業傳遞了積極的信息。

    “中國有潛力達成這一目標。”外企高管們紛紛傳達這樣的共識。

    愛普生(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深石明宏說,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具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對於中國提出二○二四年GDP增長百分之五左右的目標,愛普生相信中國經濟具有這樣的增長潛力。

    思科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黃志明也有同樣觀點。他稱,中國政府制定的目標反映出中國經濟強大的韌性和潛力,以及政府穩定經濟大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設定的二○二四年經濟增長目標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屬於較高水平。黃志明認為,這向海內外傳遞明確信息:中國仍然有能力實現經濟穩定增長,仍將是拉動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

    更看好中國

    與國際機構相比,外企對中國完成“新目標”更為看好,信心更足。

    對外企高管們來說,這份“格外的青睞”既來源於企業多年在華發展的切身感受,也得益於中國經濟新動能和中國政府促發展的政策。

    “二○二三年,中國經濟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持續引領全球經濟增長,充分彰顯了中國經濟發展強勁的內生動力、韌性和潛力。”達索系統大中華區總裁張鷹對中新網表示。

    正如張鷹所說,中國經濟持續向好,讓身在其中的外企感觸深刻。這份信賴植根於多年在華的“感同身受”。

    領英中國區總經理王茜提到,自二○一四年領英進入中國市場以來,親身經歷了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和多次經濟周期的穿越。百分之五左右的目標不僅是對中國經濟穩健增長的信心體現,也是對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堅定承諾。

    置身於廣闊市場,外企吃下“定心丸”。昕諾飛全球高級副總裁兼東北亞區總裁王昀說,中國經濟環境運行持續好轉,再加上中國充滿潛力的市場條件,讓昕諾飛對未來中國經濟的發展前景充滿無限信心。除了過往的成績單,中國經濟不斷湧現的新動能更讓外企看到經濟長期向好的發展活力。

    星展中國行長、行政總裁鄭思禎表示,中國在對可持續增長至關重要的“新三樣”(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行業處於主導地位。“新三樣”產業將在中國經濟實現可持續增長中發揮關鍵作用。中國二○二四年GDP目標說明在複雜的經濟環境中,中國政府將繼續致力於穩定增長,同時向高質量發展轉型。此外,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提出要加大吸引外資力度,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

    “‘一帶一路’倡議為中國和參與國家之間的經濟合作提供了巨大機遇,繼續推進如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和吸引外資的政策將成為實現百分之五左右增長目標的重要手段之一。”朱錦華對此表示。(北京十日電)

    中新網記者

    宮宏宇 

    吳家駒

    左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