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越國會主席王庭惠辭職
  • 美首季經濟增1.6%遜於預期
  • 我公民在菲潛水溺亡
  • 美高校爆“挺巴”抗議
  • 華籲在美留學人員注意安全
  • 漁碼購物消費嘉年華開幕
  • 內地澳門入境旅遊推介昨舉行
  • 首季居民失業率降至2.7%
  • 灣區知產中心協助對接逾2,500宗
  • AI智能客服應用 首階段支援八語
  • 講者倡善用科技 抓準客群需求
  • 宜昌參旅博會 冀與澳直航
  • 蘇率團參旅博會 推介文旅品牌
  • 休閒旅遊協會旅博會設展區
  • 旅局料“五一”酒店訂房近九成
  • 演藝之都展館開館 推特色藝文
  • 酒店協會旅博會展位 宣傳+配對
  • 旅博會開鑼 料3.7萬人次入場
  • (一家之言)青年提升技能 增擇業機會
  • 字節跳動:不賣TikTok

英語的前世今生

2024-03-17 06:35


    英語的前世今生

    網絡年代,許多教授英語的網紅,在社交平台開枝散葉,或糾正華人常見發音謬誤、或指點網民如何學習英式紳士口音、或講解中文日常用語的英文說法,可見英語作為世界語言的魅力,依然無法抵擋。

    根據德國數據公司Statista的調查,去年全球有近十五億人以英語為母語或第二語言;在華人社會,許多孩子更是自小被父母安排入讀英語興趣班,期望小孩將來在學業和工作上更有優勢。正當大家不分男女老幼,都在努力學英語、講英語,真正了解英語的人,恐怕在英語世界也為數不多。美國著名作家比爾 · 布萊森(Bill Bryson),無疑是其中之一。布萊森在美國出生,大學時期修讀文學,二十一歳開始在世界各地旅行,五年後定居倫敦,自此在英國生活二十年,曾任職於《泰晤士報》和《獨立報》,同期也為《紐約時報》和《國家地理雜誌》撰文。自二〇〇五年開始,布萊森擔任英國杜倫大學校長六年,曾獲大英帝國官佐勳章,也是英國皇家學會榮譽會員。

    在英語世界,布萊森是少數多產而極受歡迎的作家,他對語言的靈敏觸覺,從童年到中年,暢遊英美兩國的文化海洋,除了形成他另類的文化觀察角度,其詼諧嘲謔的寫作風格更堪稱一絕。他的寫作題材相當廣泛,作品包括旅遊隨筆、科普著作、語言歷史研究等,他的《萬物簡史》更獲得英國皇家學會安萬特獎。在布萊森眾多暢銷作品中,少不了這本《布萊森英語簡史》。英文原版《母語》在一九九〇年出版,翌年他再出版《布萊森詞典》,就不少英語詞彙添上註解,偶爾加入其個人意見,甚至直指某些詞語是陳腔濫調,不用也罷。相比之下,《布萊森英語簡史》以宏觀角度出發,全方位研究英語的來龍去脈,內容包羅萬有,讀者可按照個人喜好,各取所需。對於純粹想了解英語歷史的人,本書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歐洲文化發展史。

    如果想學習和改善英語,布萊森同樣做足功課,旁徵博引,不論是英語發音、英語的多樣性、串字系統、英語的優劣分析,甚至髒話等,作者皆獨立成章,逐一分析,當中更夾雜着不少英式幽默和經典笑話,教育娛樂兩者兼備。為了增添趣味,布萊森加入許多讓人好奇或不解的問題,當中不乏學習英語過程中的迷思,然後在本書中一一解答。譬如在歷史上的第一句英語,到底說了些什麼?英語文法為何沙石處處,沒有邏輯或道理的規則竟是如此不勝枚舉?又例如英文的“四”是four,“四十”為什麼少了個u而變成forty?再說英國、美國和澳洲人同樣講英語,但因各自歷史文化差異而演變而成的俚語,就足以讓他們牛頭不搭馬嘴,從而鬧出不少笑話。

    在〈英語的未來〉一章,三十三年前的布萊森已白紙黑字表明,英語不會如拉丁語般,演化為法語、西班牙語和意大利語,全因西方的流行文化、英語國家之間的經貿交流等因素,足以讓英語發揮黏合劑的作用。再看當今世界,不論《哈里波特》、《魔戒》,還是串流平台掀起熱潮的英語影視作品,你不得不佩服布萊森的犀利洞見。

    王少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