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執委會:培養灣區志願者
  • 傲星劍擊中心開幕
  • 因地制宜發展項目
  • 青年灣區團訪穗收穫豐
  • 赤揚甲橫掃慈青初賽第三
  • 聯樂反勝嘉華上前五
  • 萊比錫贏“特”穩前四
  • 聖日門險平勒哈費爾
  • 維拉撞“車”前四被動
  • 英超英冠鴻溝顯現
  • 體壇快訊
  • 黑熊今撼不敗藍英
  • 籃球小將賽激戰落幕
  • 阿仙奴爭冠衝“刺”
  • 羅馬十“拿”九穩
  • 體壇快訊
  • 粵港澳醒獅賽群獅獻技
  • 裴梓臻唐心雨大學羽賽掄元
  • 推動曲棍球再普及
  • 青年灣區團訪穗體育界

黎佩儀骨子腔藝術研究會成立

2024-04-13 06:35




    黎佩儀骨子腔藝術研究會成立

    今年是創立別具一格的“子喉骨子腔”的粵曲表演藝術家黎佩儀從藝六十周年,繼澳大利亞展演歸鄉之後,黎佩儀骨子腔藝術研究會掛牌儀式,近日在佛山南海桂城藝苑劇場舉行,名家、學者和曲迷齊聚一堂,共同見證“子喉骨子腔”的魅力和傳承。

    佛山市文化館副館長、粵劇編劇蘇雋介紹,“骨子”在粵語裡有“精緻到極致”的意思。粵劇和粵曲的唱腔風格會有班味和伶腔的分野,班味常指戲班的特色,伶腔常指曲藝伶人的特色,即便同樣一個曲牌或板腔,例如二黃、梆子,兩邊的處理方法是不一樣的。班味更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後者注重行腔的婉轉性。曾幾何時,伶腔和班味被視為“不可融合”,但是黎佩儀用自己的實踐打破禁錮,在自創的“子喉骨子腔”中兼具班味對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伶腔細膩婉轉的行腔優勢,具有開拓意義。

    從藝六十年來,黎佩儀不希望自己的唱腔經驗僅在入室弟子中傳承,她還希望向全社會分享她的唱腔經驗,為此,她錄製音像製品、在海內外收徒傳藝,錄製“黎佩儀骨子腔藝術雲課堂”並在多個網路平台發佈。其“子喉骨子腔”不但能很好反映舞台人物的真實情感,還符合時代審美。

    鑒於造詣精深的名家在傳承上遭遇“缺乏理論總結”的瓶頸,黎佩儀骨子腔藝術研究會掛牌成立,集結海內外力量進行研究,以期形成專項理論成果。活動現場,黎佩儀向受聘的唱腔藝術研究員頒發聘書,包括蘇雋、梁衛國、傅小健、李景東等。相聲表演藝術家黃俊英擔任研究會總顧問。

    當天還舉行了“骨子腔”曲目聯唱:張娜和衛國演唱《林沖別妻》,黎煥興和何杏華演唱《平貴試妻》,何淑霞、張培干、李娜斐和崔虹演唱《悲怨別重台》,馬悅歡、莫少姬、何成和朱莉莉演唱《潞安州》,馮妙裳和何愛嫦演唱《灑淚別長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