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國際學研院全國憲法賽報名
  • 新華夜中學生了解監獄運作
  • 隆都同鄉會參加沙溪非遺周
  • 珠澳兒童繪本填色報名
  • 雙水同鄉會考察閩兩企
  • 工聯筷子基七感分享會月底辦
  • 圖協訪珠海金灣圖書館
  • 張權藥廠贈街總兩中心破痛油
  • 青進協考察深合區民生建設
  • 工聯氹服描繪人生首張照片
  • 建築師協出席粵導則審查會
  • 警惕假冒現金分享騙局
  • 青海領導訪省級政協會
  • 分享會交流第四橋建造技術
  • 建安協新閣就職不忘初心
  • 豐澤政府泉州同鄉總會簽約
  • 科技界積極擦亮澳門國際大都市“金名片”
  • 冀政協副主席訪僑總增聯繫
  • 菜農桌面演習應對極端天氣
  • 福校認識“風暴潮”避險

(新聞小語)支援弱校促整體教育發展

2024-05-04 06:35

    支援弱校促整體教育發展

    數字顯示,去年澳門只有三千七百多名新生兒,相比被視作出生率“天花板”的上個龍年七千多名“龍B”,落差極大。出生率持續下降,一石擊起千重浪,學校首當其衝。幾年來,弱勢學校一直面臨招生困境,縮班問題接踵而至,甚至面臨“殺校”危機。

    出生率迭降,牽連甚廣,部分小學及幼稚園收生不足。此類學校往往存在校園硬件老化或匱乏、非“一條龍”學校等,因觸及開班人數下限臨界點,瀕臨縮班邊緣。收生不足,有聲音指問題在於師資。早前立法會行政長官答問會上,特首更着收生不足的學校,檢討研究培養優良師資吸引學生。

    每所學校辦學多元、特色不一,加上歷史等因素令校園環境、資源有異。以招生數目界定學校教學質素,似乎對學校及教師不公,甚至加深大眾對相關學校弱小刻板的印象。在基層學校任教的教師,要付出更多心力輔導學生,讓有挫敗感的學生變得自信的成功個案不少,反映細校教師也有出色的教育質素。

    不能否認,現時大多家長心儀一、二線學校,條件有限的裙樓學校、弱勢學校自然有心無力,致使近年持續減班。今年“幼兒首次入學中央登記措施”已屆尾聲,當局指九成六中央登記幼童已辦理入學。有學校透露,新學年K1暫時收生僅得數人,倘人數達不到每班廿五人下限,要按比例收取包班津貼,難以支撐教師薪金,只能裁減教師人手。

    要解決適齡學童人數下降問題,須從生源入手。辦法不外乎鼓勵生育,但要令出生率回升,箇中挑戰很大,政府須提供足夠誘因。外國有不少做法值得參考,如新加坡於疫後推出多項催谷生育措施,包括每生一個小孩便可獲逾七萬元(澳門元,下同)獎金,並將首兩名育兒補貼增至約六點五萬元,從第三胎開始加碼至約七點七萬元,男士侍產假更由兩周增至四周等,對推升生育率具一定的動力。

    增加學童人數不能一蹴而就,需時醞釀。過渡時期,當局宜推出針對弱勢學校支援或傾斜政策,保障教學人員及教育供應穩定,提升學校士氣,予更大信心制訂中長遠規劃,推動整體教學發展。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