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專題故事
  • 要聞
  • 體育
  • 娛樂
  • 產經
  • 即時新聞
  • 澳聞
  • 中國
  • 國際
  • 生活
新聞
  • 高鐵西九站引入「夜發朝至」臥鋪列車 往返西九至上海虹橋及北京西站
  • 日媒稱岸田文雄放棄提早大選計劃
  • 日本車企造假影響廣泛 恐拖累國家GDP
  • 推出第三代AMD Ryzen AI 蘇姿丰:AI超級循環剛開始
  • 「感受澳門」韓國路展 四天活動吸引12萬人次參與
  • 颱風後現突發型紅雨致多區水浸 氣象局:續優化預警預報系統
  • 戒賭熱線年均收2,500宗求助 學者:網賭滲透率逐漸加大
  • 以排名第一優異成績通過終審 澳門當選2025年東亞文化之都
  • 澳門當選2025年東亞文化之都
  • 學者:美實質消費數據下滑 美聯儲年內有望減息兩次
  • 日本動用9.8萬億救匯市 分析師稱難阻日圓續貶
  • OPEC+延長減產措施至年底 2025年減產量逐步減少
  • 今年中國遊客國內消費料逾7萬億 首超疫前水平
  • 【紅雨警告】中小幼特教下午停課
  • 財政部斥資64.4億元人幣 用於汽車以舊換新補貼
  • 法人選民可呈報提名表簽署人及投票人名單 行政長官選委選舉程序今啟動
  • 職出前程實習計劃今起申請 供逾千崗位助青年做好就業準備
  • IMF料本澳今年經濟增長13.9% 經濟總量明年回復至疫前水平
  • 非博彩行業帶動就業人口回升 2至4月總體失業率跌至1.9%
  • 簡化勒遷程序可解決「租霸」? 學者倡借鏡更多地區經驗立法

經濟學會:自由行擴容添經濟動力 料未來三個月經濟景氣「偏熱」

2024-05-16 07:01


澳門經濟學會表示,得益於「自由行」擴容,預料未來三個月本澳經濟景氣或輕微「偏熱」。 (新華社圖片)
過去一年經濟景氣指數走勢及近期預測值(十三項指標)。 (澳門經濟學會圖片)

澳門經濟學會發布最新澳門經濟景氣指數走勢。學會表示,3、4月份是澳門旅遊淡季,入境旅客量雖然有所回落,但留宿旅客及旅客平均逗留時間略增,本地酒店業場所住客數量及酒店入住率分別維持在「過熱」和「偏熱」等級水平。此外,除內地消費者信心指數、六大綜合旅遊休閒企業股價仍停留在「低迷」等級外,本景氣指數指標體系大部分指標處於「穩定」或「偏熱」等級,反映本澳雖外圍環境仍未明朗和存在較多不確定性因素,但宏觀經濟景氣持續穩中向好。經綜合分析及推算,今年3、4月本澳整體經濟景氣指數均維持「穩定」等級。

行業、區域之間呈現冷熱不均

學會提醒,當前全球地緣政治局勢持續緊張,美聯儲減息態度“曖昧”,市場普遍預期六月維持利率不變的機率在九成或以上,高息環境或進一步延長,環球經濟前景依然錯綜複雜,充滿不確定性。過去一年,本澳無論是GDP的增速,還是經濟景氣都表現都相當不錯,美國財經月刊《全球金融》雜誌近日發佈「2024年全球百大富有國家或地區」排名中,澳門更是緊追盧森堡其後,榮登財富榜榜眼。然而,澳門不同行業、不同區域之間的經營情況存在冷熱不均,甚至呈現「冰火兩極」的狀態。澳門金融管理局早前公佈的2023年澳門中小企業信貸統計報告顯示,2023年中小企拖欠比率(即逾期三個月以上的貸款)為3.5%,較2022年底的0.7%上升2.8個百分點,可見部分中小微企業經營困難的情況仍未得到有效改善,而且最新發佈的今年三月份本澳整體不良貸款率仍持續上升至4.23%,值得關注。

「個人游」擴容增來澳旅客

學會指出,適逢今年澳門特區的「雙慶年」,中央一個月內送出兩次「大禮包」,推出惠澳措施為澳門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澎湃動力,尤其是日前公佈批准增加八個內地赴港澳「個人遊」城市(又稱港澳「自由行」),並實現了內地所有省會城市的全覆蓋,必將進一步增加內地旅客來澳門旅遊、商貿和人文交流,為澳門帶來更強勁、更顯著的經濟效益。特區政府和各界需做好準備,充分把握惠澳舉措機遇,優化和提升本澳旅遊設施,提高接待能力,為更多內地同胞赴澳旅遊創設更好條件。「惟求新求變者,能贏得未來。」澳門本地企業,尤其是民生區的中小微企更要自強不息,把握時代的脈搏,順應時代潮流的發展,要不斷優化提升服務水平和綜合競爭力,為迎接「個人遊」城市擴容後的旅客增長做好準備。按當前發展形勢分析,預料未來三個月經濟景氣或進入輕微「偏熱」等級。

昨(15)日農曆四月初八是港澳佛誕日假期,治安警公佈,截至昨晚9 時,本澳各口岸共錄得8.3萬旅客人次入境,其中以關閘口岸入境最多,其次是港珠澳大橋口岸。而各口岸出入境總人次逾 54.8萬,入境總人數27.4萬人次。

力報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