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日三客機轉降沖繩美軍基地
  • 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啟供水
  • 我研發出低功耗類腦芯片
  • 颱風“馬力斯”攜風雨粵西登陸
  • “馬力斯”停編多地續降雨
  • 中方:反對在朝半島大規模軍演
  • 韓“海淘”新規碰壁
  • 俄:烏和平峰會毫無意義
  • 特朗普籌得5,300萬美元
  • 拜登:以提加沙停火新提議
  • 澤連斯基抵星擬參加香會
  • 未成年人權益案事例庫上線
  • 南非大選非國大失多數
  • 豫官方:漏診誤診醫療事故
  • 全國多地倡建“兒童友好城市”
  • “中國最美公路”恢復通車
  • 湘百米龍舟破世界紀錄
  • 日靖國神社遭漆上紅“厠所”
  • 日加密幣交所遭黑客竊24億
  • 殃及名畫

陝歷史博物館秦漢館開館

2024-05-19 06:35




    陝歷史博物館秦漢館開館

    據新華社西安消息:陝西歷史博物館秦漢館十八日正式開館,這是國內首個以集中展示秦漢文明緣起、發展和貢獻為主題的博物館。“秦漢文明”系列展覽同時揭幕。

    秦漢館地處陝西西咸新區秦漢新城,毗鄰秦咸陽城遺址核心宮殿區和西漢帝陵遺址帶,佔地面積約三百畝,其中展陳面積一萬餘平方米。秦漢館主體建築群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錦秋主持設計,七座建築呈北斗七星佈局,彼此以架空廊道連接。

    九成展品首次亮相

    “秦漢文明”系列展覽包括基本陳列的“天下同一——秦漢文明主題展”和“城與陵”、“與美”兩個專題陳列,以“大歷史+小專題”的展覽設計,系統講述秦漢時期大一統格局下的社會風貌、生活理念和精神追求。

    據介紹,秦漢館現階段展出一千五百餘件文物,其中百分之九十是首次展出。金怪獸、杜虎符、鎏金銅蠶等珍貴文物在秦漢館與遊客見面。

    瀋陽文博館試開放

    據中新社瀋陽消息,瀋陽故宮文化博物館十八日試開放,“物華珍賞——瀋陽故宮博物院藏精品文物展”同日開展,多件國家一級文物集中亮相,向觀眾展示清代宮廷文物承載的文化內涵和藝術成就。

    瀋陽故宮文化博物館是瀋陽故宮博物院在滿鐵奉天公所舊址設立的文化藝術博物館。當天展出匯集瓷器、玉器、漆器、織綉等多個文物品類,分“朝堂禮樂”、“錦綉華章”、“筵宴有儀”、“內廷佳器”四個單元,展出院藏文物六十餘件(套)。

    “在清代禮樂中,編鐘佔有十分特殊的地位,是演奏清代宮廷雅樂的代表性禮儀樂器。”瀋陽故宮博物院藝術研究部研究館員李曉麗介紹稱,不同於先秦時期大小成列的編甬鐘或編鈕鐘,清宮編鐘一套十六枚,外形尺寸完全相同。此次即展出了“清乾隆三十四年款編鐘黃鐘”,黃鐘是編鐘裡的最低音,屬陽律,演奏時懸於簨簴的上列。

    在“錦綉華章”單元,“清明黃芝麻紗彩綉平金龍袍”、“清熏貂皮盤龍秋帽”、“清黑緞嵌點翠鳳戲牡丹女帽”等文物揭示了不同季節和場合,清宮中所用服飾、配飾的不同。

    據介紹,清代宮廷服飾按照禮服、吉服、常服、行服、戎服等體系劃分,並以冬、夏季節的不同,採用不同的材質和面料。

    值得一提的是,較少露面的清太宗皇太極御用常服袍在本次展覽的展出文物之列。“清黃色團龍紋常服袍”為拈襟(大襟),圓領,箭袖(馬蹄袖),主體由黃色織錦緞製成。月白色暗花絲綾為裡,中間為薄棉縫製而成,為珍貴的傳世稀品。

    李曉麗表示,此次展覽集學術性與科普性於一體,希望可以讓觀眾從多角度了解瀋陽故宮院藏文物,了解多重的文物價值,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