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新城建行車天橋不礙通航
  • 菜農學生感受南沙科創文化
  • 民眾建澳籲優化琴交通配套
  • 清華設計創新中心穗揭牌
  • 自來水誕新屆客戶小組
  • 衛局系列活動慶“世界捐血者日”
  • 今明雷暴大雨
  • 國家統一法律試今起報名
  • 思路智庫座談灣區建設新進展
  • 熱心人訪唐心兒送粽
  • 回力球運動抑或賭博?
  • 斷捨離生命教育講座報名
  • 少年飛鷹會製粽送暖長者
  • 知音樂苑曲藝匯演敬老
  • 婦聯北家講座認識北區發展
  • 團體講解納米泡沫混凝土應用
  • “友義同行”義工培訓達目標
  • 宜建便捷充換電網絡
  • 毅盈女協訪經民聯交流發展
  • 公總青委了解廉政教育工作

吸引本地高校優秀畢業生留澳助力產業發展

2024-05-21 06:35


    吸引本地高校優秀畢業生留澳助力產業發展

    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復甦緩慢,各國尋求新增長點。今年“兩會”期間,國家明確提出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澳門特區政府亦堅定不移培育四大產業、促進經濟適度多元化。

    然而,新興產業的培育與發展,最首要的條件是一定數量的高素質專業人才,這恰是澳門長期欠缺的。加之人口老齡化、出生率低的嚴峻挑戰,澳門在全球人才爭奪戰中,亟需找到適合自身特點的應對良策。

    筆者認為,擇優吸引澳門本地高校畢業生留澳,是補充澳門產業發展所需的勞動力的可行之策,既已具備現實基礎,又可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價值,且是國際趨勢,此外亦適合本澳體量,並不會衝擊傳統就業市場。

    第一,基礎具備:本澳高校專業設置符合澳門產業發展所需。近年來,澳門高等教育發展迅速,師資水平顯著提升。各校積極響應政府施政方針,重點佈局與四大產業相關的領域——包括生物醫藥、數字金融、葡語翻譯等學科,聘請大批來自國際一流學府的教授,建立從本科到博士的全鏈條培養體系,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且逐步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澳大去年在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升至全球一百九十三備受矚目;理大與旅大在中葡翻譯、旅遊管理等特色專業排名全球前列;澳大與科大更擁有四家國家重點實驗室,每年培養大批中醫藥、芯片、物聯網等領域的博士後、博士、碩士,正是澳門重點產業發展的優質生力軍。相比起外地高校專業設置,更切合本澳“1+4產業”發展需求。

    第二,價值充分:留用本澳高校畢業生符合產業的發展周期。科技創新從原始發現到轉化應用,需較長時間。以創新中藥研發為例,數年乃至十年的基礎研究,經多次失敗後,如發現具有藥效的物質已屬不易;再經過一系列臨床前實驗、毒理與穩定性測試、製劑工藝設計及其他關於生產放大與註冊審批的階段,方能產生社會與市場價值。設想一個外地來澳的學子,在本澳高校經過少則四年(本科)、多則十年(本碩博乃至博士後)、在同一專業領域的深入培養,特別是其本身參與研發過程並取得具有轉化價值的成果,對該項目了解深入,實操經驗豐富,如其能繼續貢獻該項目在澳門或橫琴的轉化工作,或澳門同類產業的發展,當能發揮最大價值。芯片設計等領域面臨同樣情況,鄰近地區人才爭奪激烈,眼睜睜目睹澳門親手培養的尖端人才一畢業即離澳,產業尚未起飛,人才已經斷鏈,實屬可惜。

    第三,國際趨勢:吸引本澳高校畢業生融入社會促和諧動力。近年來,世界各國或地區紛紛推出優惠政策,吸引高素質專業人士落戶。臨近的香港近兩年推出包括“高才通計劃”等系列措施,一年半即批出十八萬宗,多數投身金融、創新及資訊科技和商貿等創造經濟的重點行業。

    港府吸引香港高校畢業的非本地畢業生留港發展的政策成熟。此外,筆者所學習和工作過的新加坡與英國,均有吸引在本國就讀科技和金融畢業生居留發展的政策。記得彼時十六七年前,在新加坡兩所主要大學的科學與工程學科的許多同窗,還未提交畢業論文時即收到政府“邀請信”申請永居。或許給人“保守”印象的英國,二〇二二年也出爐“高潛力個人簽證”政策全球搶才。這些國家和地區的政策與成效都可供澳門評判與參考。

    最後需要特別強調的是,擇優吸引緊缺行業的高端人才留澳,對目前本澳居民就業的影響微乎其微。

    澳門大學研究服務與知識移轉辦公室主任  王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