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籃總辦技術員培訓班
  • 球壇動態
  • 劍擊排名賽昨激戰
  • 粵港澳醫學運動會參與者眾
  • 紅藍排聯攬男女雙冠
  • 設備引進一舉多得
  • 澳科賓菲加今榜首戰
  • 獨行俠炒綠衫軍
  • 德國5:1炒“蘭”
  • 丹麥出線場場關鍵
  • 三獅首戰爭發“維”
  • 澳大爭勝不“亭”步
  • 場地問題未獲“正名”
  • 西班牙新星完善傳控風格
  • 球壇動態
  • 摩特歷不滿皇馬坐冷板凳
  • 拜仁羅致伊藤洋輝
  • 克羅地亞“牙”尖嘴利
  • 意軍贏波話咁“爾”
  • 麥萊爾美高球暫領先

籃運發展多聽建議

2024-05-23 06:35

    籃運發展多聽建議

    本地籃總日前在官網發佈最新消息,表示明年全澳籃球公開賽男子初級組將設參賽隊伍上限,引起籃球圈不少迴響。若總會能盡早做好規劃,盡快釋出關於賽制或發展的信息,聽取球員們建議,或更有助推動本地籃運發展。

    本澳籃球水平近年取得不少成績,包括粵澳盃、港澳埠際賽、亞洲盃三籃甚至是亞運會三籃等。然而,這大多與職籃面世有關,本地的青訓、聯賽制度及梯隊建設等,仍存在進步空間,包括本澳代表隊或集訓隊外戰機會太少,球員大多只能“自己人打自己人”,難尋突破空間。學界籃球各隊水平接近,但整體技術水平較過去差,即使籃球是本澳較受歡迎的運動項目,亦未能將頂尖水平推往巔峰。

    聯賽及銀牌賽隊伍增多,容許外籍球員參賽、積極培養球證及鼓勵球證考核評級等,都能看到籃總近年有意發展的步伐。每年各組別的聯賽、銀牌賽、本地三籃等賽事幾乎一項接一項,由於男子初級組的參賽隊伍按年遞增,已成為最多人參與的籃球賽事,籃總衡量資源下設定參賽球隊上限,相信為無奈之舉。本澳若能吸引企業贊助或其他資源,引入鄰近地區的球證或工作人員,或能加大辦賽能力,保持本地籃球愛好者的籃球熱度,提升整體發展。

    賈大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