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文遺法中學生徵文賽頒獎
  • 中醫藥讀本興趣班蓮峰結業
  • 理大歐盟共育中葡傳譯人才
  • 教業勉畢業生踔厲奮進
  • 東南師生藝術展明揭幕
  • 聖大明展傳播系碩士生作品
  • 母親會托所幼兒頌父愛
  • 九十二教師了解憲法基本法
  • 廿二校長成都考察識國情
  • 教育會教師甘肅考察絲路文化
  • 外港海面現浮屍身份待查
  • 藝術節多元節目助建演藝之都
  • 巴士撞路邊鐵柱無傷
  • 本地婦遊泰染登革熱
  • 兩鐵馬互撼一輕傷送院
  • 五旬漢倒斃泳館待查
  • 板營坊會賀關帝誕聯歡
  • 工聯望廈樂聚端午
  • 管協辦跨界體驗英語坊
  • 公體會杭州交流電子政務

賭博失調者影響家人同須關注

2024-05-23 06:35


    強化危機意識   提升求助敏感度

    賭博失調者影響家人同須關注

    【本報消息】聖公會廿四小時賭博輔導熱線及網上輔導公佈“澳門賭博失調人士其家人之處境質性研究”。結果顯示,不同親屬有不同困境,應對初賭防範不足及協助還債成共通點。

    雖然受訪者認為家人支援服務有幫助,但因家醜及對輔導不了解而鮮少主動求助。建議加強家人在社交賭博階段危機意識,強化家人辨識賭博者賭博情況變化,避免盲目金錢協助賭博者,同時普及公眾對賭博成癮及家人支援服務的認識,提升家人對求助的敏感度。

    十年支援三萬人次

    聖公會廿四小時賭博輔導熱線及網上輔導投入服務第十個年頭,十年來為近三萬人次賭博者及家人提供支援,其中以十九至三十五歲的青年群組為主,賭博者與家人的人數比例約為七比三,相較於實體輔導服務,家人普遍傾向於使用熱線及網上輔導進行諮詢。

    該服務昨日下午三時半在健康生活教育園地舉行“澳門賭博失調人士其家人之處境質性研究”發佈會,由服務督導林加持、輔導員鄺國華主持。

    此項研究在社會工作局資助下,與聖公會調查研究中心及聖若瑟大學合作展開。通過質性研究延伸補充二一年進行的量性調查研究,具體化賭博者家人的處境、應對及掙扎的情境,了解親屬如何處理及反思這些經驗,以應對未來出現的壓力事件。

    是次質性研究於去年八月至十一月期間合共招募十三位賭博者家人,包括四位賭博者配偶、五位賭博者子女、三位賭博者父母,以及一位賭博者手足。訪談了解受訪者家庭及自身的影響、對賭博者的認知、應對方式、受對賭博輔導的觀感及現有政策和服務的意見。

    研究發現不同親屬關係的處境有一定差異。在配偶方面,尤其對於社交賭博初期防範意識較低,一般察覺到問題時往往對家庭產生危機;其次,既要面對經濟壓力,也要充當起另一方的家庭責任,如家務、子女教養等,感到心力交瘁,影響工作表現,和承受着外界言語壓力等。子女方面,成長時間,因經歷家庭經濟不穩而感到不安感,影響金錢觀念和儲蓄習慣,且容易陷入父母之間的爭執中,承受雙方壓力,不知如何幫助父母,感受到很大的無力感。至於父母方面,認為自己有責任幫助子女,加上擔心子女會去自殺,普遍都會盲目幫其還債,基於家醜不出外傳,也較少找人傾訴,壓力難以紓解。

    減標籤化助尋協助

    受訪者對現時輔導機構提供的家人支援服務普遍感到滿意,但研究發現到一些因素減少家人的求助動機,如對尋求幫助感到羞恥、不了解輔導內容和求助的效果、以及不知有何求助渠道等。家人會因親戚對其家庭表現出不信任或言語傷害感壓力。減少賭博者家人的標籤化壓力,可以有助推動尋求外界協助的動力。同時需普及公眾對賭博成癮及家人支援服務的認識。

    中醫介入先導計劃

    聖公會廿四小時賭博輔導熱線及網上輔導主任劉美怡受訪表示,今年一至四月接到一千〇七宗求助個案,同比上升百分之四,當中旅客約佔四成。該服務上月起推出“中醫介入先導計劃”,資助受賭博困擾的人士及其家人接受中醫診療服務,並學習減壓方法,希望透過中醫配搭心理輔導,緩解個案的焦慮、憂鬱、失眠等症狀。如試行效果理想,會在下半年向公眾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