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廣東西江幹流全線現洪峰
  • 梅州災後有序恢復
  • 中德就氣候綠色合作達五成果
  • 發改委:損人不利己
  • 中法天文衛星啟航
  • 開放合作讓華太空“朋友圈”擴容
  • 巴爾幹半島多國大範圍停電
  • 瑞士洪災
  • 日客機引擎故障急折返
  • 韓核電站乏燃料池水洩漏入海
  • 美漢與警駁火三死十傷
  • 美新墨西哥州林火失控兩死
  • 普京稱將發展三位一體核力量
  • 波音飛船返回再推遲
  • 美副助理國務卿辭職
  • 美關俄兩簽證中心
  • 古特雷斯:勿讓黎成另一加沙
  • 集安組織關切巴以衝突升級
  • 甘肅天水公祭伏羲
  • 加沙紅十字會難民營遇襲45死

中歐班列累計開行九萬列

2024-05-26 06:35


    中歐班列累計開行九萬列

    【據新華社西安二十五日電】古有絲綢之路駝鈴聲聲,今有中歐班列車輪滾滾。二十五日上午八時四十分,伴隨着汽笛聲在西安國際港站響起,X8157次中歐班列緩緩啟動,一路向西駛向波蘭馬拉舍維奇。至此,中歐班列“跑”出開行新紀錄:累計開行九萬列!發送貨物超八百七十萬標箱,貨值超過三千八百億美元。這一紀錄,是中歐班列成長為亞歐陸路運輸新幹道的有力見證,也是中國與世界經貿往來愈發緊密的生動縮影。

    基本覆蓋歐亞全境

    國鐵集團貨運部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國鐵集團持續提升中歐班列運行品質和效率,着力打造具有強大輻射力、帶動力和影響力的國際物流品牌,有力保障了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為服務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促進中歐經貿往來注入新動能。

    二○一六年至二○二三年,中歐班列年開行數量由一千七百○二列增加到超過一點七萬列,年運輸貨值由八十億美元提升至五百六十七億美元;開行萬列所需時間由開行之初的九十個月縮短為現在的七個月。

    在國內,經阿拉山口、霍爾果斯、二連浩特、滿洲里、綏芬河、同江北六大口岸出境的西、中、東三條運輸主通道運輸能力大幅提升,時速一百二十公里圖定運行線已達八十七條,聯通中國境內一百二十二個城市。

    在境外,鞏固和穩定既有入歐主要通道的基礎上,跨裏海、黑海的南通道新徑路成功開闢,目前已通達歐洲二十五個國家二百二十三個城市,以及十一個亞洲國家超過一百個城市,服務網絡基本覆蓋歐亞全境。

    運輸貨物品類擴大

    打開第九萬列的貨箱:鎳鈷錳酸鋰、汽車配件、百貨、液晶顯示板等貨物裝得滿滿當當。

    從開行初期的筆記本電腦、打印機等IT產品,中歐班列的運輸貨物品類目前已逐步擴大到服裝鞋帽、汽車及配件、日用百貨、食品、木材、家具、化工品、機械設備等五萬餘種。

    “帶貨”種類日益豐富,更多定製化班列不斷推出,郵政物資、木材、茶葉、食用油、新能源汽車等特色專列提供着高品質的國際物流服務。二○二三年以來,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新三樣”成為中歐班列運量新的增長點。

    運得多還得跑得好,中歐班列的運行品質也在邁上新台階。

    當前,時速一百二十公里中歐班列最大編組輛數和牽引質量分別提高到五十五輛、三千噸,單列平均運量較開行之初提升百分之三十四以上,中國與歐洲間鐵路運輸時間較開行之初普遍壓縮五天以上。依靠鐵路快速通關業務模式,中歐班列全程通關效率和便利化水平明顯提升。

    帶動沿線國家發展

    看看沿線國家的變化:中歐班列讓更多電子產品、家電、新能源汽車等“中國製造”以更快速度、更優價格到達歐洲的同時,許多新的物流、工業、商貿中心和產業園區隨之湧現。

    因為中歐班列的開行,德國杜伊斯堡港吸引了上百家物流企業落戶,創造了兩萬多個就業機會;波蘭馬拉舍維奇口岸站業務量成倍增長,極大促進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與此同時,義烏小商品通過中歐班列銷往世界各地,黃山茶葉、永康五金等地方特色產品也走出國門。

    中歐班列還帶動了中國內陸城市對外開放,一些不靠海不沿邊的城市依託中歐班列,逐步發展成為對外開放新高地。例如,重慶外向型產業產值實現年均百分之三十增長,鄭州現代國際物流中心建設得到有力支撐。

    中歐班列的開行為沿線國家的百姓帶去實實在在的獲得感,也為國內企業“

    角逐”海外市場打開了一條便捷通途。

    未來,“鋼鐵駝隊”越織越密和越鋪越廣的線路圖,將擴展越來越大的“朋友圈”,創造更多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