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華促菲停侵權挑釁
  • 德副總理:仍有迴旋餘地
  • 習:對波蘭單方免簽
  • 李強晤越總理范明政
  • 烏用美導彈襲克市逾百死傷
  • 韓電池廠大火十八華公民罹難
  • 俄達吉斯坦恐襲廿人遇難
  • 中方:反對恐怖行徑
  • 花團錦簇
  • 大陸廿三軍機四面圍台
  • 滯陸金門釣客胖八公斤
  • 台輿論:防台海形勢惡化
  • 陸:暴露“台獨”真面目
  • 地震列車事故重創花蓮旅遊
  • 李德仁:遙感技術惠人
  • 薛其坤:探秘量子世界
  • 李德仁薛其坤獲最高科技獎
  • 習:二○三五年成科技強國
  • 習:中美關係未來在青年
  • 中方:違背兩國元首共識

中日韓青年冀更多交流

2024-05-27 06:35

    中日韓青年冀更多交流

    中日韓三國,一衣帶水,地緣相近、文緣相通,是搬不走的近鄰。三國在政治、經貿、科技、文化等各領域合作密切。

    今年初,由中日韓合作秘書處發起的“中日韓精神——二○二四年度漢字”評選結果在首爾揭曉,“交流”以最高票當選。新華社記者日前在北京、東京、首爾三地採訪當地年輕人。他們表示,期待中日韓三國交流合作未來更加密切。

    三國需要相互信任

    日本神奈川縣日本中國友好協會青年學生部會長稻垣信說:“面向未來,日中韓三國需要的是相互信任和友誼。三國實施的‘亞洲校園’項目今後將會播撒更多交流的種子,我相信這些種子會慢慢長成參天大樹。”

    中國傳媒大學學生范怡秋說,前段時間有日本青年訪華團來學校參觀,她負責接待。為拉近距離,自己本想和他們聊一下日本動漫,但沒想到日本青年反而對中國的電視劇、網文更感興趣。范怡秋覺得很有意思,“原來我們兩國之間的青年也是可以做到這樣交流、交友、交心的”。

    合作共贏潛力巨大

    韓國韓南大學學生文珠炯說,“共感”是指理解和同情別人的心情或情況,“我認為這是建立所有關係的基礎”。他說,韓中日三國都正推進發展人工智能技術等課題,三國在該領域各有優勢。希望三國能夠結合這些優勢,通過技術互補,進入更大規模的市場,提高競爭力。這些科技領域的合作不僅可以促進三國跨境電商經貿往來,也可以成為民眾交流的媒介。

    日本早稻田大學學生桑原太郎說,過去一二十年間,日中韓實施了很多項目來促進年輕人之間的交流,取得了成效。日中韓之間隨着經濟聯繫進一步加深,努力推進自由貿易、消除經濟壁壘,不僅加強了經濟聯繫,還進一步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連接。

    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蔣一波認為,未來中日韓三國合作共贏的潛力十分巨大。中日韓三國在新能源領域的合作前景十分廣闊,尤其未來在新能源汽車方向,不僅可以推動技術創新,還可以更好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環境挑戰。

    青年寄託着中日韓關係的未來。三國青年一代都期待更多交流,產生更多共鳴,實現更多共贏。

    (首爾廿六日電)

    新華社記者   杜白羽  陳怡  陸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