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 OutReach
  • 美通社
  • EQS Group
分類
  • 現代澳門日報
新聞
  • 神十五載人飛船撤離空間站 明返回地球
  •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宣誓就職
  • 日職:FC東京 2-3 橫濱水手
  • 澳電: 週三中午用電量超2019年最高峰
  • 日本本州等地暴雨一死數十傷
  • 歐陽瑜:強化產業導向課程建設
  • 賀一誠會見港議員交流發展意見
  • 【柴米油鹽加左價?】有團體建議加大民生日常用品價格監測
  • 專家:神舟飛船穩定改動少保障航天員安全
  • 【天氣熱用電破記錄】澳電︰5月31日用電量破紀錄
  • 賀一誠會見港議員加強港澳合作
  • 耿爽:美舉措必將對朝形成更強烈刺激
  • 加拿大東部歷來最嚴重山火廿萬人需疏散
  • 大橋口岸車道已完成多次優化升級
  • 珠海92個停車場可識別港澳車牌
  • 有團體辦活動鼓勵戒煙
  • 世界單車日 比利時多措施推廣
  • 分齡游泳賽:陳浩華男子400米自由泳奪冠
  • 世界女排:國家隊名古屋站三戰全勝
  • 當局辦義教及科創行程助青年發展

觀音開庫盛況

2013-03-09 00:00
日前正值澳門觀音堂觀音開庫盛況,是正月廿五晚夜子時,至正月廿六日傍晚六點,為觀音堂觀音開庫時間,本為民間習俗,過去為信眾入廟捐香油,除廟堂基本開支後,其餘香油錢作修橋補路,興辦學校造福大眾,用信眾財富幫助有需要人仕,為各善信積福添德。現代人則演變為向觀音借庫,再向觀音還神的習俗。

每年這一天,觀音堂都非常熱鬧,由廿五晚夜子時氛至廿六日的上午,整座觀音堂內都是人如潮擁,熱鬧非常。鐘鼓齊嗚,香火不絕,男女善信,齊心向觀音借庫及還神,參拜觀音佛祖,祈求新一年財源滾滾來!

觀音堂又稱普濟?院,歷史悠久,占地廣闊、建築典雅的廟宇。建于明朝末年,距今約三百七十多年,香火鼎盛。廟貌古色古香,深入三進,橫連幾座。禪院為中國古翬飛式的佛教建築,具中國名山古?特色,禪院首座是大雄寶殿,次殿是長壽佛殿,後座正殿是觀音殿。院後還有廣闊幽深的後花園,是一座具規模佛寺建築。

大雄寶殿莊嚴宏偉,供奉三尊三寶佛像,正中為佛祖釋迦牟尼。殿旁懸有一個銅鍾,已有三個半世紀歷史。殿頂檐頭瓦脊,鑲有明朝琉璃瓦及精工鑲嵌的石灣公仔,栩栩如生。

次殿是長壽佛殿,供奉長壽佛,象徵佛陀普渡衆生的精神。進入主殿觀音殿,供奉觀音大士蓮台,而十八羅漢分列主殿兩旁,雕工精細。其中位于左面一尊羅漢,鼻骨高隆,頭髮卷曲外國人相貌,據說是意大利威尼斯人馬可孛羅,他曾在中國研習佛理。

除極具歷史和藝術價值的建築和雕塑之外,禪院還藏有不少珍貴經卷,以及名家字畫,為澳門重要文物。嶺南畫派大師高劍父在抗日戰爭時期曾經寓居於禪院內作畫授徒,包括關山月、惠恩大師等人。此外,嶺南三大詩家之一陳恭尹和章太炎的大作都藏於廟內。

普濟禪院與媽閣廟及蓮峰廟並稱為澳門三大古廟。觀音堂之所以聞名,其中一個原因是鴉片戰爭清朝戰敗,被迫與英國簽下中英南京條約。1844年美國亦借機迫清朝在澳門簽下中美望廈條約,正是在觀音堂後山簽約的。當時美國外交官顧盛和兩廣總督愛新覺羅耆英在禪院內簽訂不平等條約的《中美望廈條約》,以強迫中國開放通商港口,擴大美國領事裁判權。現在廟內還留有簽署條約的石桌,石桌旁還立有碑石,以誌其事。1994年禪院於當時的簽署地方立一亭碑,以提醒國民不要忘記國耻。

 

蔚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