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現代澳門日報
新聞
  • 布林肯訪華期望此行富有成效
  • 王毅晤匈外長 冀歐盟理性看待中國發展
  • 分別有議員提出書面質詢
  • 氣象局料今驟雨轉趨頻密
  • 【起火單位火光熊熊冒黑煙】湖畔大廈單位火警逾百人疏散
  • 管理學院提民航發展策略建議 倡設民航專業學位課程育人才
  • 三展館設逾千三展位 旅博會本周五揭幕
  • 料5至6月每周平均辦三場會展 貿促局:參展客商逾1.4萬人次
  • 深合區真金白銀助澳青創新創業 議員籲推新政鼓勵澳人赴琴就業
  • 深合區推扶持辦法促中葡科技合作 商會冀擴大開放吸引外企落戶琴澳
  • 湖畔大廈單位火警逾百人疏散
  • 賀一誠指深澳產業合作迎發展機遇
  • 巴坡沙泳池水質未達標 暫停開放
  • 採購法規範投標人合適性及廉潔法
  • 澳琴露營節將延期舉行
  • 商務部反對歐盟突擊檢查中企辦公室
  • 外電指以軍進攻拉法僅待獲批
  • 疑涉債務糾紛 尼籍外僱被水果刀刺傷
  • 聯合國大學人工智能大會周四開幕
  • 一常會續審《公共採購法》法案 籲公共採購清晰開標評標委運作

網上言論不應受法律管制

2012-07-01 00:00
星河

網上言論,泛指一切於網絡媒介,包括討論區、社交網站、博客等等平台所發表的一切言論。然而,越來越多網上言論引起不同的社會問題,引起各方關注,有聲音指出應以法律管制網上言論,不能讓其放任地肆無忌憚地發展,值得我們關注。

在互聯網出現之前,獲取訊息的渠道,只有報章、電視、電台,還有大家的口耳相傳。但自從互聯網出現後,新聞網站、討論區、社交網站興起,接收訊息和發表意見變得更容易,而由於政府、政客、媒體都非常重視網民的意見,網上言論也因而具有影響力。

究竟是否需要以法律管制在訊息萬變的互聯網上發表的言論呢?管制了對個人、國家、社會究竟又是利多還是弊多?讓我們先看看有以法律進行管制和沒有管制的國家,看看從中得到甚麼啟示。

以中國為例,中國自1995年以來頒佈了六十多部法律規管網絡活動,當局會過濾一些他們認為是反對政府、影響社會穩定的資訊,禁止人民瀏覽特定網站,若有違反的話,用戶的網絡協議(IP)將會被封鎖,甚至會被監視。

政府的立場是為維護國家的安全與穩定,聽下去似乎無可厚非。但這樣完全妨礙了人民的言論自由,扼殺了人民發表言論的權利,而且執法上有著諸多的難點。

首先,法律存在一些灰色地帶。討論社會問題是否影響社會穩定?倡議民主化又是否顛覆國家政權?批評政府又是否反政府呢?這樣的價值判斷,根本難以用法律來制訂。定義難以界定,價值觀更無法容易判斷時,你還敢發表言論嗎?

其次,是執行上的困難。每個國家對言論自由的限度不同,價值觀更不同。但只要你在網上說一句話,能上網的地方都會看到。以法律管制的話,分分鐘隨時觸犯了某個國家的法律也不知道。面對這些跨境問題,究竟如何處理?該不該處罰發言者?如果他去到那個國家時是否要受罰?

再者,發言者的動機難以考察。網上言論大部分都以文字形式表達,但文字沒有顯著的語氣,亦難以從其考察發言者的真正動機。這句說話是認真還是說笑?無從稽考。是真話還是反話?沒人知道。

世上大部分國家,如英國、美國、德國、法國等,他們以法制健全著稱,但他們也因為無法訂立一個嚴格的標準,加上監管和執法的困難,而未有以法律對網上言論進行規管。這一點將交由我方一副詳加論述。

其實要建立良好的網上環境,最重要的是提高公民意識,建立正確的價值觀。通過教育,從根本的知識、態度層面改善,令大家學會如何享受自己的言論自由,利用它來推動社會進步。例如批評政府施政、表達自己的訴求等。正如香港的大浪西灣事件,澳門的公職法援第四條事件,充份反映到網民的力量,政府也因為聽到民眾的反對聲音,改善政策以順從民意。以上種種正正是善用言論自由而帶給我們的好處。詳情將交由我方二副詳加論述。

其實,不認同以法律管制網上言論並不代表應放任自由不受管制,現時法律有關誹謗、教唆犯罪、煽動推翻本地區制度等等的規定中,並沒有明確規定作出上述行為的媒介,即口頭、書面、行為又或網上發表言論等等都會受到其規管,根本沒有需要另行制定法律管轄。

但是,若以法律規管網上言論,不但扼殺了網民的言論自由,而且執行上也非常困難,絕對不是一個良策。只有教育入手,提高人民的公民意識,才能真正地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並有利推進社會發展。 

 

 

上街

奕忡

今天是七月一日,十多年前鄰埠香港結束英國殖民統治,重回祖國懷抱。十五年後的今天,香港仍然有很多官方及民間的大型慶祝活動,大肆慶祝香港回歸祖國十五載。

但在官式紅色活動的另一邊,有一個更值得參與的活動,因為這個活動,每年均帶來社會一些改變;因為這個活動,政府不敢得寸進尺地壓迫市民。這個活動展示了民眾的力量,這個活動發出了不滿的吼聲,這就是一年一度的「七.一大遊行」。

是次「七.一大遊行」的主題為「踢走黨官商勾結.捍衛自由爭民主」。而遊行訴求主要有「堅拒廿三惡法」、「打倒地產霸權」、「抗議警察濫權」、「推行全民退休」、「改革不義稅制」以及「回購公共事業」。

回歸多年以來,香港經歷了經濟衰退、再次復蘇以至金融海嘯等高低起伏的日子,尤以今年「選舉年」,各樣古靈精怪珍禽異獸統統給跑出來展露無遺,中央進一步加強「西環治港」,香港人一邊面對經濟上的重重挑戰與難關,另一方面則苟延殘喘般面對來自內地政治!姐文化等的衝擊,可謂腹背受敵。

香港民眾力量之大,足以令政策下馬、官員下台,皆因當權者雖以各種無恥方式加強削弱市民的權利,但仍對民眾手上所握的權利,以及民眾力量無窮的威力有所懼怕、又或更好的是尊重。故此,即便是政府將一眾失民心的政策以各種手段硬上馬,市民手中仍有方法迫使他們為失民心的政策和決定「埋單」。

所以各位對社會有任何不滿,又或有甚麼訊息需要表達,不要害羞,不要害怕,勇敢的站出來大聲表達。

香港很值得我們去羨慕,在澳門,即使有多大的不滿聲迫,也會因害怕上司、僱主以至一眾社團及保皇力量追究而令人最後選擇了沉默。而另一方面太多年青人只顧享樂,不懂關心社會,社會運動中缺少青年性的參與,將成為其中一個最大的缺失。

話題轉回遊行的訴求上,不難發現,遊行訴求主要集中於政治(「堅拒廿三惡法」、「抗議警察濫權」)與經濟民生(「打倒地產霸權」、「推行全民退休」、「改革不義稅制」、「回購公共事業」)兩大方面。

政治方面,香港自回歸以後,中央以不同形式與方式直接與間接干預根據基本法賦予香港特區自行管理的內部事務,不難發現眾多社會問題上,多虧中聯辦「西環治港」發功,加上靠「蛇齋餅糉」起家的建制派大力拉攏,使出一隻幾乎能看得見的「黑手」,方可順利獲得通過。可以見到,中央政府以至內地人士均強調「一國兩制」中的「一國」;相反,香港人強調並愛惜其得來不易的「兩制」,在公民權利及政治上毫不讓步,迫使找出權利的最大範圍。只可惜港府受中央指使,未能全面捍衛「兩制」,反而對香港自我管理事務被直接或間接干預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終於引起民憤日增,市民毅然上街捍衛香港賴以處優的優勢以及屬普世價值的民主自由。

經濟方面,香港地產霸權橫行,幾近所有物業被地產商壟斷,繼而扼殺了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即使小企業生意有多好,始終敵不過昂貴的租金,開舖做生意變成了大公司大財團的玩意。最終受苦的還是一眾勞苦小市民。另一方面,公共資源分配不均,致令出現眾多社會問題,長者問題、貧富懸殊問題弄得一團糟,公共事業商業化令小市民百上加斤。

以上種種都只是上街的眾多理由之一,澳門人,也該是時候醒一醒,想一想怎樣才能為我們的社會爭取更多了。如果你認為面對上述各種理由都能默不作聲的話,那就算吧! 

 

 

展藝館成青少年藝術踏腳石

子建

日前路過塔石廣場屬教育暨青年局轄下青少年展藝館,正在舉辦「愛生活音樂分享會」。查閱場地資料及相關新聞得知,該演出為一新組成的團體舉辦,目的為在本地推廣無伴奏合唱,由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組成,中場還有澳門音樂人作嘉賓演出。

其實,塔石青少年展藝館自成立以來,一直為青少年提供一個免費的展覽及表演的好場地,在此曾舉辦過的音樂、藝術展覽、表演等等大大小小不計其數,已經成為青少年初試啼聲的一個理想場地。政府為他們提供場地、宣傳以及部份經費等,為一眾初出頭的青少年提供一個展現自己藝術天份的平台,也算是當局對本地文化界的一種支持。

澳門人口少,學習、欣賞藝術的人自然更少,但其實隨著近年澳門本地原創文化的風氣日漸興盛,本澳已出土不少有志於藝術的年青人,他們不少在大學時選修與藝術有關的課程,希望日後能在這界別一展所長。但可惜澳門的藝術教育遠遠不及外地,加上澳門的表演、展覽場地不足,而另一方面在澳門又較難以藝術作為職業謀生,所以不少學生都選舉到外地升學,而在修業滿後大多都在外地尋找機會,致令留澳的藝術人才人數不足。而在澳門修讀藝術的學生,由於多半未能靠自己的藝術創作尋求出路,當中大部份會轉投教師行業,在各中小學又或出面的私人教室中都可以找到他們的身影。這裡並不是說教職為他們而言不是一條出路,只不過,想要推動一個地區的藝術發展,需要的不只是教授藝術的老師,而是一些具有水平的作品,沒有創作,任何藝術都只會是死路一條。

塔石青少年展藝館的工作在某程度上自然算是值得稱許,但教青局在此其實有更加多可以做的地方。

首先是加強中小學的藝術教育。現在的藝術教育,大多是遵循兩種方式,一種是給予學生「欣賞」大量有關藝術的作品,冀望培養他們由此來吸收藝術素養,能對各項藝術評頭品足。另一種是生搬敢套地教學生藝術中的「術」,何解?就以學音樂為例,不論學校的器樂班又或外面的琴行,大多都只是教授學生如何地死跟著琴譜來練習,彈出一首首所謂的經典樂曲。無疑這是教授音樂的一種方法,不過若沒有教導學生由「術」引導向「藝」的方法,那只會教出一部部的彈機械人、畫畫機械人,他們大部份沒有被教育成有藝術思想和頭腦,故此出產不到新的作品,這樣的藝術教育便失去意義了。

其次是加強對有志發展藝術的學生的各項支援。除了塔石青少年展藝館外,教青局可考慮提供更加多不同的表演及展覽機會予這些學生,例如在不同教青局舉辦的活動中邀請他們作表演,又或邀請學生到不同的中小學作巡演等等。另外在每年的升學輔導中為有志向藝術發展的學生提供更好的指引,例如羅列世界上較為著名的藝術學府,甚至與這些學府舉辦交流計劃等。另一方面也要加強就業輔導,為本地以及海外學成歸來的藝術學生提供引導,例如與需要藝術職位的企業聯繫,讓學生能作配對,做到對位就業的效果。總而言之,要想的還有很多,希望青少年展藝館的展覽只是一個開始,日後政府能出台更多有利於澳門青少年藝術發展的政策,多鼓勵本地創作,這樣澳門才不會變成文化沙漠。

展藝館的角色在於令青少年能有一個首次踏足舞台又或舉辦展覽的地方,有了踏腳石,仍需有後面的配套政策與設施配合方能造就澳門藝術的發展,希望展藝館能做好自身的角色,令更多澳門青年能踏上藝術的台板。 

 

 

僭建風雲

家聲

香港特首選舉以來,兩位候選人的私密新聞、醜聞等等均被廣大傳媒一挖而空,呈現在廣大市民面前,計有唐英年感情缺失、僭建泳池、梁振英則有西九風波、防暴鎮壓示威論等,香港的特首選舉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因為真正的選民只有八百名,但整個選戰跟民選國家的真正大選沒有甚麼兩樣,照樣有候選人辯論、拉票戰、互揭醜聞等等,但民意顯然與選舉結果沒有太大的關係,因為即使你與我的意見怎樣,也不能影響到真正有票在手的八百人。選戰最值得留意的是,雙方都被挖出了很多醜聞,恰巧兩者都有出現的,是僭建。

唐英年在選舉期間被揭發在九龍塘的大宅出現僭建的情況,引發大批傳媒租用吊雞車以爭取最佳角度一窺唐宅的僭建情況,最終由一隻小狗出賣了主人,證實了僭建的事件,事後唐英年向公眾道歉,但此事已大大影響了他在選舉中的形象。

梁振英則較好運,他的大宅僭建至選舉後才被傳媒發現,不過筆鋒尖銳辛辣的香港傳媒又怎會放過他?在僭建被揭發後,梁振英更被《明報》查出天眼紀錄,證實他在解釋事件時向公眾說謊,令本來已經低下的民望再受挫折。

作為公眾人物,承擔更大的責任,面對更大的問責自然無可厚非。雖然僭建在港澳地方並不罕見,然而,作為公眾人物,正如某電視上的訪問所言,公眾對他們恪守法律的要求與期望比一般人更高,而且本身作為官員以至是戴德梁行主席的唐梁二人,應該對法律有更深的理解,至少他們身邊的助手能提點他們有關法律的問題。然而公眾的期望並沒有實現,二人最終都被揭發出現僭建問題。

公眾除了期望政治人物、公眾人物有更高的法律意識外,誠信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元素。僭建風雲最大的影響,是唐梁二人的誠信備受質疑,而梁振英更是雪上加霜,立法會關於西九的報告出爐後,梁振英的誠信對很多人來說已經幾近破產。

新屆政府於今天開始上任,梁振英管治團隊面臨重大挑戰,除了日益複雜的香港社會情況外,香港的最高領導層還面對著一個誠信破產的上司,可謂腹背受敵。另一方面,梁振英試圖迫立法會通過五司方案最終以失敗告終,令新班子不能以其預想的姿態上台,剛上任便遭受重大挫折,無疑為梁振英多來一次當頭棒。

香港回歸十五年,梁振英為董建華、曾蔭權之後的第三位擔任行政長官的人,前面任行政長官都沒有甚麼好結果,一個民望低下最終腳痛下台收場,另一位則「衰收尾」,卸任前被揭發疑似富豪款待及公幹「駛大左」的問題,現在輪到梁振英,比前兩位更不濟,在上任前已經醜聞不斷。只可惜中共早已欽點人選,現在換人實在太過顯眼,故唯有硬著頭皮繼續讓其擔任行政長官。只怕香港未來五年甚至十年,讓一個紅色背景味道甚濃,再外加誠信破產的特首領導,會弄出一個甚麼樣子來。

僭建風雲帶來的不僅是一個政治人物誠信破產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揭露出這個體制下把玩政治的人背後究竟有多荒謬。真正錯的不止是這些個別的政治人物,而是一個有問題的體制引出一個有問題的政治人物。如果你希望下一代不用再活在一個如斯荒謬的地方,請用你的雙腳,為我們的社會走出前途,參與遊行,向河蟹說不,向荒謬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