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現代澳門日報
新聞
  • 旅遊局新加坡大型路展開幕
  • 旅遊局冀各地業者在旅博會共譜新篇章
  • 旅遊局發布首個旅遊AI程式
  • 江蘇澳門文化旅遊推介拓兩地旅遊合作//灣區旅遊發展論壇探AI與創意文旅
  • 中美會談達五共識 努力穩定發展關係
  • 衛生局接獲通報1宗流感死亡病例報告
  • 劉顯法冀澳青年做好一國兩制講述者
  • 科學館辦走進“養心殿”數字體驗展
  • 政府擬設官方採購供應商資料庫
  • 紅街市外圍小販5月下旬恢復原位置經營
  • 文藝沙龍活動冀展大灣區的魅力
  • 京斥歐促助抗氣變 又遏華新能源產業
  • 加沙戰火瓦礫未爆品料需十四年清理
  • 消委會市政署部署應對黃金周工作
  • 79歲老翁甲型流感不治
  • 歐陽瑜冀青年理解大國外交戰略意義
  • 本年度醫療券5月起使用並擴至深合區
  • 深合區首季GDP約121億人民幣
  • 3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升1.09% 康樂及文化和教育類升幅大
  • 行政長官選委參選人6月中報名 選舉網站今日開通

中共以“黨內立法”形式將反浪費常態化

2013-11-07 20:13
【新華社北京電】新華社記者烏夢達、王建華

在今年年初掀起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運動後,中國共產黨最近以“黨內立法”形式將黨政機關、領導幹部的相關行動常態化固定下來,並帶動全社會持久堅持厲行節約、反對浪費。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通過了《黨政機關例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作為執政黨,中共內部通過的規章制度條例被視為“黨內法”。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表示,“通過‘黨內立法’的形式常態化推動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是中共最近整頓糾風的鮮明亮點之一。”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與清除群眾反映突出的“四風”問題(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與奢靡之風)密切相關。

黨內人士擔憂,如果不能有效遏制公務浪費和奢靡之風,將嚴重侵蝕中共執政根基。奢侈浪費之風也有損中國的世界形象。

按照黨章的規定,只有對黨的某一領域重要關係或者某一方面重要工作作出全面規定,才能使用條例的方式進行規範。這是中共首次專門為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制定黨內條例。

中央黨校黨建教研部副主任戴焰軍說,這意味著,自中共十八大後出臺“八項規定”以來,中共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在糾正黨政機關不良作風方面,已經從一場運動治理升級為常態化制度。

“厲行節約的關鍵在於‘例行節約’,這相當於在所有黨政官員的頭上高懸了一把利劍,讓其時刻警醒、正確而為。”他說。

分析人士亦指出,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前夕,中共高調反對黨內不正之風,意在回應社會公眾關切,凝聚改革共識、增強改革動力,從更長遠看則有利於中共執政基礎的穩固。

廣東珠海某國企黨員高管周少強,被網民曝光了奢靡浪費的劣行,其在豪華會所一次消費了22瓶高檔紅酒,當餐消費金額高達37517元,這相當於中國西部落後農村一個三口之家的年收入。

類似的典型案例,中紀委不久前先後公佈了22個。

一些黨內研究學者表示,條例規範的重點是公務經費、會議活動、辦公用房支出等,而這些正是貪腐多發的重災區和百姓關注、詬病最多的領域。

今年1月,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新華社一份反映浪費行為和現象的材料上作出批示,要求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優秀傳統,努力使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隨後,中國在全社會掀起了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運動。其中,黨政機關、領導幹部被要求發揮關鍵的示範帶頭作用。今年以來,全國高檔餐飲場所業績明顯下滑,而近年來飛速發展的奢侈品行業也明顯放緩了擴張腳步。

不過,對於年初發起的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行動效果,社會上存在著“新風是否只是一陣風”的擔憂。《黨政機關例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的出臺,正是回應了公眾的這一關切。

“作為建章立制的治本之策,條例的出臺確實為全面、細緻治理這些頑癥固疾開了一個好頭,顯示了中共高層真正解決問題的決心,”汪玉凱說,“現在擁有了制度的剛性,今後要考慮執行的剛性。”

 

 

 

 

 

 

 

中共以“黨內立法”形式將反浪費常態化

【新華社北京電】新華社記者烏夢達、王建華

在今年年初掀起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運動後,中國共產黨最近以“黨內立法”形式將黨政機關、領導幹部的相關行動常態化固定下來,並帶動全社會持久堅持厲行節約、反對浪費。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通過了《黨政機關例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作為執政黨,中共內部通過的規章制度條例被視為“黨內法”。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表示,“通過‘黨內立法’的形式常態化推動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是中共最近整頓糾風的鮮明亮點之一。”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與清除群眾反映突出的“四風”問題(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與奢靡之風)密切相關。

黨內人士擔憂,如果不能有效遏制公務浪費和奢靡之風,將嚴重侵蝕中共執政根基。奢侈浪費之風也有損中國的世界形象。

按照黨章的規定,只有對黨的某一領域重要關係或者某一方面重要工作作出全面規定,才能使用條例的方式進行規範。這是中共首次專門為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制定黨內條例。

中央黨校黨建教研部副主任戴焰軍說,這意味著,自中共十八大後出臺“八項規定”以來,中共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在糾正黨政機關不良作風方面,已經從一場運動治理升級為常態化制度。

“厲行節約的關鍵在於‘例行節約’,這相當於在所有黨政官員的頭上高懸了一把利劍,讓其時刻警醒、正確而為。”他說。

分析人士亦指出,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前夕,中共高調反對黨內不正之風,意在回應社會公眾關切,凝聚改革共識、增強改革動力,從更長遠看則有利於中共執政基礎的穩固。

廣東珠海某國企黨員高管周少強,被網民曝光了奢靡浪費的劣行,其在豪華會所一次消費了22瓶高檔紅酒,當餐消費金額高達37517元,這相當於中國西部落後農村一個三口之家的年收入。

類似的典型案例,中紀委不久前先後公佈了22個。

一些黨內研究學者表示,條例規範的重點是公務經費、會議活動、辦公用房支出等,而這些正是貪腐多發的重災區和百姓關注、詬病最多的領域。

今年1月,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新華社一份反映浪費行為和現象的材料上作出批示,要求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優秀傳統,努力使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隨後,中國在全社會掀起了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運動。其中,黨政機關、領導幹部被要求發揮關鍵的示範帶頭作用。今年以來,全國高檔餐飲場所業績明顯下滑,而近年來飛速發展的奢侈品行業也明顯放緩了擴張腳步。

不過,對於年初發起的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行動效果,社會上存在著“新風是否只是一陣風”的擔憂。《黨政機關例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的出臺,正是回應了公眾的這一關切。

“作為建章立制的治本之策,條例的出臺確實為全面、細緻治理這些頑癥固疾開了一個好頭,顯示了中共高層真正解決問題的決心,”汪玉凱說,“現在擁有了制度的剛性,今後要考慮執行的剛性。”

 

 

 

 

 

中國代表呼籲提升全球核安全水準

【新華社聯合國電(記者倪紅梅 王雷)】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王民說,中方希望國際原子能機構有效推進有關核安全及核安保的計劃落實,提升全球核安全水準,重塑國際社會發展核能的信心。

聯大當天舉行會議,聽取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天野之彌的報告。王民在發言中說,過去一年來,國際原子能機構在促進和平利用核能、防止核武器擴散、提高核安全水準方面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他說,兩年前的福島核事故引發國際社會發展核能的反思,也為各國確保核能安全發展敲響警鐘。近來出現的福島核電站放射性廢水泄漏情況令人憂慮。中方高度關注日方將採取的後續應對措施,敦促日方盡全力減小事故後續影響,並及時、全面、準確地向國際社會通報有關信息。

王民說,中方希望國際原子能機構有效推進“核安全行動計劃”和“20142017年核安保行動計劃”的全面落實,提升全球核安全水準,重塑國際社會發展核能的信心。

他說,國際原子能機構應加強對福島核事故後續影響的跟蹤和監控,為日方及時妥善處理福島核污水泄漏問題提供必要指導和援助,穩步推進對福島核事故及其應對工作的全面評估。

談到中國,王民說,作為能源消費大國,中國政府堅定支持核能發展,同時始終秉持“安全第一”的基本方針,高度重視核安全、核應急工作,不斷完善相關法規體系,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建立了嚴格的核安全監管體系。

他說,中方還積極開展核安全國際合作,正穩步建設核安全示範中心,將為亞太地區核安全培訓、交流提供平臺。中方多次向國際原子能機構核安保基金捐款,也願通過機構平臺,幫助有需要的國家進行研究堆低濃化改造。

王民說,中方希望國際原子能機構繼續通過技術合作渠道,為發展中國家核能建設、利用提供支持和援助;在確保公正、客觀的前提下,加強保障監督的有效性和效率;在地區熱點核問題上繼續發揮建設性作用,為通過對話解決有關問題作出積極貢獻。

 

 

 

 

 

 

 

 

美國專家稱中國仍是全球採購外包首選

【新華社芝加哥電(記者張保平 劍平)】第十四屆中美貿易年會日前在芝加哥舉行,與會專家表示中國作為重要的外包業務供應國仍具競爭優勢,仍是投資首選。

ESP國際公司是一家提供全球工程解決方案的公司,該公司副總裁傑夫·阿爾布賴特對新華社記者說,雖然中國職工工資在增長,但勞動力成本並不是外包生產的主要開銷,中國仍具有強有力的競爭優勢。

喬丹公司是一家國際性中型市場私人投資公司,公司管理總資產達六十億美元。該公司高級副總裁安德魯·賴斯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與其他我們曾涉足的國家相比,中國市場是最穩定且發展最快的。”

百利通公司國際採購總監林豔俊也對新華社記者表示,中國對於百利通公司外包業務至關重要。她說:“我們在中國的外包業務曾能節省百分四十至五十的開銷。由於中國各項成本的增加,如今我們的節省額有所下降。但中國仍然是我們最重要的合作夥伴。”

中國之所以能成為重要的外包業務供應國,林豔俊認為主要原因包括完整的供應系統、龐大的工程能力以及良好的勞動力市場等。此外,她認為中國員工熱心好學且勤奮工作。

美國中美總商會會長任劍浩也稱讚了中國勞動力的高效率,他說:“中國健全的設施不僅是公路系統,還包括受過良好教育的職工、高效率的供應商和代理商。”任劍浩指出,中國仍是美國公司的首選,還因為各公司在中國建立的合作關係不會被輕易替代。

他補充說,中國比其他東南亞國家有優越性,不僅因為能提供各種外包選擇,還有其他任何國家所沒有的龐大消費者市場。製造商可就地生產銷售。

此外,中國政府出臺關於外包業務的優惠政策、低成本原材料以及強有力的供應網絡等均得到與會各方正面評價。

 

 

 

 

 

 

 

印度大國雄心的再次展示

【新華社北京電新華社記者江亞平】印度成功發射一個火星無人探測器,成為繼美國、俄羅斯和歐盟外全球第四個成功發射火星探測器的航天機構。不管印度發射的火星探測器能否最終按計劃抵達火星軌道並完成探測任務,這次發射本身再次展示了印度成為太空強國和世界大國的雄心。

印度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文明悠久,一直渴望成為一個世界大國。正如印度第一任總理尼赫魯所說:“印度要麼成為有聲有色的大國,要麼銷聲匿跡”。可以說,成為有影響力的大國是印度幾代人的夢想,而且印度從沒有停止過實現這一偉大夢想的努力。

印度早在1975年就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上世紀末,印度不顧外界壓力,進行了多次核試驗;2001年成功發射了一顆通訊衛星,擠進了世界上少數可以進行商業衛星發射的國家行列。近幾年印度又先後成功發射了遠程洲際導彈和月球探測器,並正在打造多艘航母。印度在空間技術和國防軍事方面的一系列計劃和成就,都是邁向強國目標的一個個腳印。

新世紀以來,印度經濟保持較高速度的增長,是新興市場國家和“金磚”國家,屬於20國集團成員。這些經濟成就和國際地位增添了印度的大國底氣,助長了印度的大國雄心。

印度人才儲備豐厚,為成為科技大國、軍事大國和經濟大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印度這些年來IT業成績驕人,讓印度享有“世界辦公室”的美譽,其航空航天、制藥和服務業等方面的發展也令人刮目相看。這次火星探測器的成功發射,更證明印度在科技領域、尤其是太空探索方面已經邁出了一大步。正如印度空間研究組織的官員說,火星探測器的發射將“提升印度今後參與國際外太空合作任務的資格”。

有媒體稱,印度在眾多人口依然貧困的情況下花鉅額投資進行太空探索是罔顧民生,甚至得不償失,這種說法未免有失偏頗。空間技術的突破和太空探索的成功不但可以提振民族信心與國際地位,鼓勵更多的年輕人投身科技事業,而且也可以在未來轉化為科技生產力,造福民眾。

印度是中國的重要鄰國,印度在各領域的每一次進步都值得稱讚。如果說這次發射火星探測器是“印度夢”的一部分,那麼“中國夢”和“印度夢”實際上都有一個共同目標,即國家富強、民族興旺、人民安居樂業。希望中印在未來強國的道路上不是一較高低、暗中防範,而是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前進。

 

 

 

 

 

 

 

 

 

 

 

中國深化改革為全球發展帶來活力

【新華社北京電新華社記者 左為 徐興堂】10月份中國製造業和非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雙雙創下年內新高,繼中國三季度GDP增速回升之後,中國經濟又提交了一份讓人眼前一亮的“成績單”。

在經濟穩定向好趨勢逐漸鞏固之時,中國共產黨將於十一月九日至十二日召開十八屆三中全會,研究“全面深化改革”問題並作出總體部署。分析人士指出,即將揭幕的下一輪改革不僅是對符合中國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的探索,也將為緩慢復蘇中的世界經濟注入活力。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統計數據顯示,二零零八年至二零一二年,中國經濟年均增長百分之九點三。五年間,中國經濟凈增量佔全球經濟凈增量的百分之二十九點八。亞洲開發銀行預測,二零五零年全世界百分之五十的GDP將由亞洲創造。

“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國際社會關注的重點,是中國能否繼續為全球帶來新的、可持續性的貢獻。中國經濟本身能否持續健康發展是這一問題的基礎。”亞行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莊健說。

經過三十多年改革開放,中國經濟躍居世界第二,創造了一個“中國奇跡”。莊健說,改革進入目前階段,高投資、過度依賴出口、大量消耗能源資源等問題顯現,新一輪改革必須破除阻礙經濟持續增長的因素。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近日在二十一世紀理事會北京會議開幕式上的演講中表示,中國的改革已進入深水區,需要著力突破深層次障礙,推進結構改革,其中財政、金融、價格、企業等改革會不斷走向深入。

“改革將使中國經濟向著更高水準、更小代價、更可持續的模式轉變,中國今後不光要在數量上對世界經濟作出貢獻,在品質上和效果上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將進一步增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說。

人民幣國際化可謂中國影響力向著“更高品質”邁進的一個例證。上個月,中國央行與歐洲央行簽署規模三千五百億元人民幣/四百五十億歐元的雙邊本幣互換協議,對中歐經貿往來、維護金融穩定具有積極意義。截至目前,中國央行已與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央行及貨幣當局簽署貨幣互換協議。

自去年中國共產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提出“美麗中國”的概念以來,中國政府還多次向世界展示治理污染的決心,包括在今年九月推出一項一點七五萬億元的計劃,力爭在未來五年改善空氣品質。莊健說,這符合全球發展潮流,對於周邊其他國家來說也是個好消息。

為從根本上探索可持續發展道路,中國政府積極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化解產能過剩、優化能源結構的同時尋找綠色增長動力。聯合國大會主席約翰·阿什近日表示,中國和其他新興經濟體在促進發展中國家綠色經濟轉型和實現可持續未來中發揮主要作用。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主任趙玉敏說,中國正在經歷發展方式的調整,生產要素驅動、政策驅動力趨於弱化,市場驅動、創新驅動有所加強,後者將成為新一輪經濟貿易增長的更大拉動力。

她認為,九月底正式掛牌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區是近期中國政府推出的一項重要市場化改革。

“在香港這個連接世界的樞紐之外,中國內陸的深層面對外開放,現在已經邁出了第一步。”張立群說,上海今後可能發展成為一個新型的世界金融、貿易、行業中心,在自貿區改革試點的輻射帶動作用下,中國市場經濟的體制和相關政策將進一步與國際接軌。

“中國在更深層面融入世界,對未來世界的發展也將作出更大的貢獻。”他說。

“中國三十年改革開放最重要的經驗之一就是必須積極融入全球經濟。”趙玉敏說,這需要繼續建立開放、競爭、法制的國內市場,增強本國對外資的吸引力,不斷健全宏觀經濟政策框架,增強抗擊各種國際風險的能力。

今年以來,中國對外貿易效益提高,貿易夥伴更趨多元,前三季度對東盟、智利、巴基斯坦等9個與中國簽訂自貿協定的國家和地區合計進出口增長百分之十七,高出同期外貿進出口增速9.3個百分點。作為世界三大對外投資國之一,中國一至九月再次創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616.4億美元的新高。

不久前國務院部署推進公司註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被認為是推進政府職能轉變的又一務實之舉,有助於釋放社會投資活力、完善企業誠信體系建設,也將為外資入駐中國提供更好的環境。

經濟學家們認為,備受期待的中國新一輪改革將涵蓋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新改革舉措的實施不僅將續寫中國成功的故事,並繼續為全球經濟增長貢獻新動力,而且也將在順應時代潮流發展的新能源等新興產業領域扮演領導者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