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現代澳門日報
新聞
  • 旅遊局新加坡大型路展開幕
  • 旅遊局冀各地業者在旅博會共譜新篇章
  • 旅遊局發布首個旅遊AI程式
  • 江蘇澳門文化旅遊推介拓兩地旅遊合作//灣區旅遊發展論壇探AI與創意文旅
  • 中美會談達五共識 努力穩定發展關係
  • 衛生局接獲通報1宗流感死亡病例報告
  • 劉顯法冀澳青年做好一國兩制講述者
  • 科學館辦走進“養心殿”數字體驗展
  • 政府擬設官方採購供應商資料庫
  • 紅街市外圍小販5月下旬恢復原位置經營
  • 文藝沙龍活動冀展大灣區的魅力
  • 京斥歐促助抗氣變 又遏華新能源產業
  • 加沙戰火瓦礫未爆品料需十四年清理
  • 消委會市政署部署應對黃金周工作
  • 79歲老翁甲型流感不治
  • 歐陽瑜冀青年理解大國外交戰略意義
  • 本年度醫療券5月起使用並擴至深合區
  • 深合區首季GDP約121億人民幣
  • 3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升1.09% 康樂及文化和教育類升幅大
  • 行政長官選委參選人6月中報名 選舉網站今日開通

日美將為解決伊朗核問題加強合作

2013-11-19 20:13
【新華社東京電(記者吳谷豐)】日本外相岸田文雄與美國國務卿克裏通電話,雙方表示將在解決伊朗核問題方面加強合作。

日本外務省當天發佈新聞公報說,岸田向克裏介紹了本月初訪問伊朗期間與伊方領導人會晤的情況,表示已敦促伊朗在與伊朗核問題六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談判時應採取靈活態度。雙方表示,日美兩國將為和平解決伊核問題展開密切合作。

此外,岸田和克裏還就敘利亞局勢和中東和平等問題交換了意見。

本月9日至10日,岸田對伊朗進行訪問,分別與伊朗總統魯哈尼、外長扎裏夫舉行會談,敦促伊方與六國就解決伊核問題達成協定。

伊朗核問題六國與伊朗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的新一輪對話會10日結束,會談未能取得外界預期的實質進展。各方同意將於本月20日繼續會談。

 

 

政協十二屆常委會第三次會議開幕學習貫徹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

【新華社北京電】政協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18日上午在北京開幕。會議主要議題是學習貫徹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圍繞全面深化改革進行討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主持開幕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劉雲山應邀到會作了關於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會議情況和精神的報告。

俞正聲指出,剛剛閉幕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是關係到中國未來改革發展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會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必將對中國人民生活的改善、經濟和社會建設的各個方面產生深遠的影響。學習好、貫徹好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是當前國家最重大的任務,也是人民政協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中心課題。希望常委會組成人員認真學習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決策部署,深入進行討論,積極建言獻策,使人民政協更好地為全面深化改革做出貢獻。

劉雲山在報告中指出,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從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以及國防和軍隊改革、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等方面,全面部署了改革的主要任務和重大舉措,內容十分豐富。學習領會全會精神,既要全面把握,又要突出重點,著力領會精神實質、掌握核心要義。要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推進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開關和目的,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務,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牽引和帶動其他各領域的改革;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證,加強和改善黨對全面深化改革的領導,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貫徹落實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動員和凝聚包括各黨派、各團體、各民族、各階層、各界人士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萬眾一心、團結奮鬥。

全國政協副主席杜青林、令計劃、韓啟德、董建華、萬鋼、林文漪、羅富和、何厚鏵、張慶黎、李海峰、蘇榮、陳元、盧展工、周小川、王家瑞、王正偉、馬、齊續春、陳曉光、馬培華、劉曉峰、王欽敏出席會議。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中共中央宣傳部負責人應邀列席會議。

 

 

 

 

 

 

為務實合作拓展新空間為共同發展注入新動力——李克強總理出訪前瞻

【新華社北京電新華社記者明金維陳二厚鄧玉山】11月12日,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勝利閉幕。這次備受全球矚目的盛會,吹響了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

在此背景下,中國高層外交再謀新篇——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將於11月25日至29日訪問羅馬尼亞,並出席在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舉行的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和在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幹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總理會議。這是他首次出席上述會晤和會議。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如何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繼續與世界積極互動?中國如何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與中東歐國家和上合組織其他成員拓展務實合作新領域,更好地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相信通過李克強的此次出訪,人們將從中找到關鍵答案。

在出席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期間,李克強將發表重要講話,闡述中國在與中東歐國家合作方面的原則、立場和重要舉措。

同時,李克強還將與16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一一會晤。這既為中國和中東歐國家領導人在個人層面進行良好互動提供了重要機遇,也為中國和中東歐國家探討如何進一步開展務實合作創造了高端平臺。

此次與會的中東歐16國包括:阿爾巴尼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保加利亞、克羅地亞、捷克、愛沙尼亞、匈牙利、拉脫維亞、立陶宛、馬其頓、黑山、波蘭、羅馬尼亞、塞爾維亞、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其中,11個國家已經加入歐盟。

中東歐國家普遍處在向市場經濟轉型的時期,與中國有很強的相似性。同時,中國和中東歐國家的經濟有很強的互補性。中東歐國家面臨經濟結構調整和基礎設施升級的強烈需求,而中國在裝備製造、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則具有競爭優勢,這為雙方開展互利共贏的合作創造了有利條件。

2011年6月,首次中國-中東歐國家經貿論壇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舉行。兩年多來,中國和中東歐國家對於開展合作熱情高漲,合作的具體成果豐碩。

在機制層面,中國專門成立了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秘書處,中東歐國家則任命了國家協調員或指定機構與中方秘書處對接,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的工作網絡基本形成;在務實合作層面,中國面向中東歐國家的“100億美元專項貸款”正在積極實施當中,雙方在貿易投資、基礎設施建設、綠色經濟等領域的合作方興未艾;中國-中東歐國家“專場旅遊產品推介會”、“文化合作論壇”、“教育政策對話”等活動相繼成功舉辦。

正如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阮宗澤所言,中國和中東歐國家均處於發展轉型期,彼此都有擴大與對方合作的強烈願望;而中國和中東歐國傢具有不同的比較優勢,這為中國和中東歐國家開展務實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和共同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

“當前,中東歐國家迫切需要擴大投資,推動經濟增長,而中國在資金和技術方面具有優勢,這成為中國和中東歐國家開展合作的重要契合點,”阮宗澤說。

同時,阮宗澤強調,中國通過與中東歐國家開展合作,也能帶動國內優勢產業走出去,創造更多的投資和貿易機會。

在此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之前,中歐領導人會晤將於11月21日在北京舉行。李克強、歐洲理事會主席範龍佩和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將共同出席。

阮宗澤指出,中東歐是歐洲的一部分,中國一貫尊重中東歐國家融入歐洲一體化的選擇,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的擴大,有利於提升中歐合作的規模和品質,推動中歐關係更加全面、均衡發展。

李克強在訪問羅馬尼亞期間,將分別與羅馬尼亞總統、總理、議會領導人舉行會晤,並在羅馬尼亞議會發表演講。

這是近20年來,中國總理首次訪問羅馬尼亞,羅方高度重視。分析人士認為,此訪將為傳承兩國之間的傳統友誼,推動雙方務實合作注入新的動力。

中國和羅馬尼亞有著悠久的傳統友誼。1949年10月5日,新中國成立伊始,羅馬尼亞就同中國建立了外交關係,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60多年來,儘管國際形勢和兩國國內情況都發生了巨大變化,但兩國在關鍵時刻相互幫助,相互支持,始終保持著傳統的友好合作關係,成為國家關係中求同存異的典範。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馮仲平說,羅馬尼亞在發展對外關係中,採取了比較平衡的政策,既重視西方發達國家,也注意保持與中國的關係和傳統友誼。

“羅馬尼亞特別希望與外界尤其是中國加強經濟合作,是中國在中東歐地區的一個支點國家,”馮仲平說。

中國和羅馬尼亞之間良好的政治關係為雙方不斷推進務實合作提供了重要前提和基礎。羅馬尼亞總理蓬塔曾表示,中國的發展有利於世界,羅馬尼亞願做中國在歐洲的好夥伴,為促進中東歐國家以及歐盟同中國關係的發展做出努力。

羅馬尼亞對於吸引中國企業投資,以及擴大雙方在基礎設施建設、新能源、物流、農業等領域合作十分期待。羅馬尼亞經濟、貿易和商業環境部長盧奇安·伊薩爾曾表示,中國企業有規模、資金等競爭優勢,羅馬尼亞將為中國企業投資提供公平、公正的貿易環境。

值得注意的是,羅馬尼亞位於巴爾幹半島東北部,作為歐盟的東大門,是連接中國與歐洲合作的橋梁。中國和羅馬尼亞開展務實合作,對於提升中歐合作有重要意義。

當前,羅馬尼亞對促進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態度積極。蓬塔今年7月到訪中國,並出席在重慶舉行的中國-中東歐國家地方領導人會議。羅馬尼亞也是本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的東道主。

馮仲平說,中歐關係應包括雙邊關係、次區域關係和中歐整體關係三個層面。中國發展同羅馬尼亞的關係,是對中歐關係以及中國-中東歐關係的有益補充,也必將促進後兩種關係的發展。

11月29日,李克強將出席在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幹舉行的上合組織成員國總理會議,這是他首次出席這一多邊會議。

出席會議期間,李克強將參加上合組織領導人小範圍會談、大範圍會談,並與其他與會領導人共同會見記者,簽署相關文件。會議還將批准上合組織秘書處和地區反恐機構的工作報告,並在會後發表聯合公報。

上合組織成立12年來,已經成為地區國家維護安全穩定、促進經濟發展的戰略依託。成員國之間政治互信程度高,在打擊“三股勢力”、走私、跨國犯罪等方面的合作富有成效;成員國之間貿易投資進一步便利化,在交通、能源等領域的合作蓬勃發展;成員國之間人文交流和民間交往也日益密切。

與此同時,上合組織還積極開展對外交往,國際聲望和影響力日益提高,中國在其中的作用得到高度評價。

今年9月13日,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會議在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舉行,包括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內的各成員國元首與會。會議發表的《比什凱克宣言》強調,上合組織成員國將繼續在政治、安全、經貿、人文等領域加強交流與合作。

中國前駐烏茲別克斯坦大使高玉生說,此次上合組織成員國總理會議的任務主要有兩項:一是落實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在比什凱克峰會上達成的共識;二是進一步部署和推動上合組織成員國在經貿領域,特別是交通、能源、電信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方面的務實合作。

正如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歐亞研究部主任陳玉榮所言,如果說上合組織成立後的第一個10年是初創的10年,那麼當前所處的第二個10年就是務實發展的10年。

人們有理由相信,通過此次總理會議,上合組織成員國在落實已經簽署的協議方面將取得更大進展。而上合組織成員國進一步充實務實合作的內涵,不僅有利於促進成員國各自的經濟發展,有利於實現地區經濟融合,也為地區和平與穩定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參與記者:田棟棟、史霄萌)

 

 

 

 

 

習近平會見美國前總統克林頓

新華社北京電(記者錢彤)】國家主席習近平18日在人民大會堂會見美國前總統克林頓。

習近平讚賞克林頓擔任美國總統期間為推動中美關係發展作出了積極努力以及卸任後同中方在扶貧、慈善、衛生防疫特別是艾滋病防治等領域開展了有效合作。

習近平指出,中美關係雖歷經風雨,但總體上朝著正確方向發展,取得了豐碩成果。在兩國歷屆領導人共同努力下,中美關係已經建設成為一座摩天大廈。我們雙方要繼續努力,為中美關係添磚加瓦。我同奧巴馬總統就共同建設中美新型大國關係達成重要共識。這是雙方著眼兩國和兩國人民根本利益作出的戰略決策。雙方正在加強政治、經貿、生態、人文等領域合作,還要共同應對氣候變化、能源安全等挑戰。只要雙方牢牢把握新型大國關係的大勢和原則,相互尊重,合作共贏,中美關係發展前景就會更加廣闊。中美關係發展需要兩國各界人士積極支持和參與。希望克林頓先生和克林頓基金會繼續作出貢獻,帶動更多人投身中美友好合作事業。

克林頓表示,我珍惜同中方建立起來的真誠、互信和建設性合作關係。我祝賀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成功召開,支持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美中兩國應該加強合作,共同應對各種全球性挑戰,為兩國人民創造美好未來。我本人及克林頓基金會願繼續推動美中衛生、新能源、生態環境、氣候變化等領域合作,並同中方在非洲等地區開展合作,共同促進人類福祉和世界可持續發展。

 

 

 

 

 

 

 

 

 

 

菲政府稱救災物資已運抵重災區萊特省各城鎮

【新華社馬尼拉電(記者趙潔民)】颱風“海燕”肆虐菲律賓中部的第10天,重災區萊特省所有40個城鎮的災民終於都領到了政府分發的救災物資。

菲律賓內政和地方政府部長曼努埃爾·羅哈斯二世17日說,隨著希隆奧斯和帕隆蓬兩鎮道路16日與救災中心奧爾莫克市打通後,救災物資正源源不斷運抵萊特省所有40個城鎮,包括一些偏遠災區。

萊特省是這次受災最嚴重的地區,強風巨浪摧毀全市近90%的建築物,3千多人喪生。災後由於交通設施嚴重受損,救災物資無法快速運到災區,當地災民無食無水,甚至出現搶掠現象。媒體和民眾批評政府救災不利。

目前,兩個救災物資集運中心已在該省東西兩側的塔克洛班和奧爾莫克建立,把救濟品分送至各城鎮。

菲社會福利和發展部長科拉松·索利曼對媒體說,這兩個集運中心已向各城鎮運輸了11.4萬袋食品。每袋內裝有6公斤大米、6個罐頭、8包方便麵和咖啡,可共一個5口之家食用2-3天。

據悉,社會福利和發展部已批准向受災嚴重的卡皮斯、伊洛伊洛、阿克蘭、西內格羅斯等中部省份追加7.36億比索(16.9億美元)的救災款。

社會福利和發展部已在塔克洛班市啟動一個“緊急就業計劃”,根據這項計劃,勞動和就業部撥款5千萬比索(114萬美元),雇傭1.25萬當地居民清理道路和市內被毀建築。

總統阿基諾三世週日第二次飛往災區塔克洛班市和吉萬市視察災情。他說,政府已制定一個災區恢復重建計劃,並有足夠資金進行救災,但仍需要準確了解災民需求。

他說,在3個月之內使災區恢復供電難以實現,災區居民很可能在黑暗和悲哀中度過今年的聖誕節。

根據國家減災委17日晚間公佈的數據,截至17日中午,颱風“海燕”在菲已造成至少3,974人死亡,另有1,186人失蹤,12,544人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