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現代澳門日報
新聞
  • 歐陽瑜冀青年理解大國外交戰略意義
  • 本年度醫療券5月起使用並擴至深合區
  • 深合區首季GDP約121億人民幣
  • 3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升1.09% 康樂及文化和教育類升幅大
  • 行政長官選委參選人6月中報名 選舉網站今日開通
  • 料旅博會入場人數可達3.7萬人次
  • “演藝之都”展館開幕 冀推動觀演氛圍//澳門獲歐洲旅行社推薦旅遊目的地
  • 交局聯同多方部署“五一”交通安排
  • 教育委員會舉行本年度首次全體會議//當局制定非高教教學人員專業發展制度
  • 澳門獲選“2025年推薦旅遊目的地”
  • 3月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升1.09%
  • 金正恩視察多管火箭炮試射
  • 機構將推出節目講述澳門回歸發展
  • NBA季後賽:湖人 105-112 金塊(場數0-3)
  • 桌球世錦賽:奧蘇利雲勝比治入十六強
  • 銀行團體合作冀攜手加強培育人才
  • 漁人碼頭購物消費嘉年華一連三日舉行
  • 氣象局料明後仍有驟雨雷暴
  • 習近平會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
  • 旅遊局公布構建AI澳門智能客服應用

讓防空洞成為新景點

2014-03-23 00:00
鳥居

松山為澳門的旅遊熱點之一,山上建有遠東第一座燈塔---東望洋燈塔,每天均吸引不少遊人慕名而來,一睹其風采。

其實除燈塔和炮台外,松山還建有一系列地下隧道,本地人俗稱「防空洞」,根據歷史紀載,於上世紀三十年代在葡軍少尉庫尼亞指揮下修建。松山上共有三組防空洞,燈塔下的一組防空洞已於早前由相關部門翻新裝修,開放予公眾參觀,而另外兩組則仍未開放。

澳門人對防空洞也不陌生,不少年輕人更聯群結隊,帶備工具前往防空洞「探險」,即使民署工作人員不斷為防空洞鑄造新鐵門並加上重型門鎖,但不時都會留意到門鎖被人破壞,可見防空洞的神秘感吸引到無數「膽生毛」人士。

防空洞除了成為探險熱點外,更成為坊間大大小小無數「鬼故」的題材,最著名的莫過於「十八級樓梯」,相傳裡面有一條樓梯有十八級,一次敵軍攻入防空洞,葡軍家屬走難時,數到第十八級時被敵軍亂槍掃射,全部罹難。從此只要在防空洞探險的人在該樓梯數到第十八級時,都會遇到當年遇難家屬和軍隊的鬼魂。熟悉澳門歷史的,當然知道上面故事純屬虛構,但從眾多鬼故可以知道,由於長年的封鎖,松山防空洞被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而另一方面,由於澳門的教育方向不太注重教授本地歷史,令學生對本地的歷史幾近一無所知,於是在神秘感的驅使與對現實情況的不清楚的影響下,一個個故事便創作出來了。

筆者就曾到「十八級樓梯」所在的防空洞「探險」,裡面四通八達,通道頗為狹窄,有彈藥庫、發電機、貯油池、休息室等不同設施,還有不同的出口,當中有一些是大家在健康徑可看到的,而有些出口則在叢林之中,不易被人發現。在裡面探險充滿刺激,但也具有一定危險性,由於荒廢已久,當中可能滋生很多蚊蟲,也成為細菌的溫床,另一方面,由於洞內伸手不見五指,當中也有一些地方落差較大,容易使人受傷。但由於其神秘性使然,來探險的年青人熱誠絲毫未減。

民署早前開放了燈塔下的一組防空洞,令不少人大開眼界,更成為除燈塔外遊覽松山的另一個亮點,每天吸引不少人到來參觀。其實另外的兩個防空洞,比現時開放的那個更長、設施更多、也更具可觀性。而且有了之前翻新裝修防空洞的經驗,要翻新另外的兩組防空洞的話絕對是有可能的。希望當局能認真考慮開放該兩組防空洞,在滿足居民好奇心的同時,也為松山新增兩個極具吸引力的景點。

構建和諧社會

益非

近年無論內地還是澳門當局,都大力提倡構建和諧社會,筆者認為非常有道理,一個社會若果有太多無謂的爭拗,太多反對聲音,必然會對其和諧穩定產生負面的影響。

縱觀近年澳門社會,不和諧的情況逐漸浮現,民間一片對政府施政不滿的景象,與政府提倡的團結、和諧社會有著天壤之別。「五.一」、回歸日等已成為遊行示威表達訴求的大日子,不同團體均在遊行中表達不同訴求,也存在不少反對聲音。為了減低澳門社會的負能量,構建和諧社會,有必要對這個情況好好整頓。

且慢,這裡的「整頓」並不是指把反對聲音完全「河蟹」,眾所周知,資訊封鎖、訊息過濾、打壓反對聲音、製造白色恐怖都不是解決此問題的良策,相反只是為不穩定的社會埋下伏線,一旦達致物極必反的狀態,後果不堪設想。

「整頓」該從何而起?剛才提到,不和諧的情況最主要表現在太多的反對聲音和對政府的不滿。禁絕這些聲音並不會令這現象消失,只會令社會更加病入膏肓。真正的整頓,應該是針對這些問題的根本,即找出問題的源頭所在,找出市民為何會反對聲音不絕、為何會對政府施政表現諸多不滿。找出問題之後,運用智慧,徹底根治之。只有解決社會的深層次問題,矛盾才會迎刃而解,解決了群眾所不滿的,反對聲音自然消失。

多年來,由於中國人傳統文化背景,加上澳門的社會現實,由民意去更換領導人幾近不可能,也沒法可令官員聽到自己的聲音。市民可以做的,只有向天祈禱,祈求有一天最高位的當權者能聽到市民的聲音,然後責成相關部門的官員改善之。然而,市民們可能沒有想到一件事︰如沒有上司的包庇、縱容,下屬又豈可懶洋洋甚麼事也不幹?又或者無能的下屬又怎會據位主要官職超越十年之久?

在議事堂中,很多議員對政制改革有著不同的意見,總而言之,大部份議員均認為,現行政制績效良好,加上基本法沒有「最終達至普選」的規定,盲目推動民主,就是迫市民選擇「民主」云云。

其實,如果當權者好像神一樣,清楚了解人人的需要,然後又能運用其大能,使人人獲得滿足的話,你的政制到底是甚麼,根本不會有人理會。然而,我們見到的,卻是一些無能之輩居然能坐在高位,即使政策不得民心也沒法推陳出新。更甚的是,即使政府政績平平甚至差勁,也沒有一個有效的機制讓市民決定將其「重新洗牌」。所以,只有引入世上暫時算是最不壞的政制---民主制度︰一人一票選出領導人、議員,市民擁有選舉權、監督權、充份的言論自由、全面的權利保障,才能從最根本的層面解決深層次問題。

維穩必先維權,要構建和諧社會,靠的不是一隻「河蟹」,而是包容、體諒、愛戴民眾的心。最後引用溫總訪澳時的一句說話︰「群眾在你的心中份量有多重,你才能在群眾的心中份量有多重。」

 

 

 

 

網上言論不應受法律管制

言路

網上言論,泛指一切於網絡媒介,包括討論區、社交網站、博客等等平台所發表的一切言論。然而,越來越多網上言論引起不同的社會問題,引起各方關注,有聲音指出應以法律管制網上言論,不能讓其放任地肆無忌憚地發展,值得我們關注。

在互聯網出現之前,獲取訊息的渠道,只有報章、電視、電台,還有大家的口耳相傳。但自從互聯網出現後,新聞網站、討論區、社交網站興起,接收訊息和發表意見變得更容易,而由於政府、政客、媒體都非常重視網民的意見,網上言論也因而具有影響力。

究竟是否需要以法律管制在訊息萬變的互聯網上發表的言論呢?管制了對個人、國家、社會究竟又是利多還是弊多?讓我們先看看有以法律進行管制和沒有管制的國家,看看從中得到甚麼啟示。

以中國為例,中國自1995年以來頒佈了六十多部法律規管網絡活動,當局會過濾一些他們認為是反對政府、影響社會穩定的資訊,禁止人民瀏覽特定網站,若有違反的話,用戶的網絡協議(IP)將會被封鎖,甚至會被監視。

政府的立場是為維護國家的安全與穩定,聽下去似乎無可厚非。但這樣完全妨礙了人民的言論自由,扼殺了人民發表言論的權利,而且執法上有著諸多的難點。

首先,法律存在一些灰色地帶。討論社會問題是否影響社會穩定?倡議民主化又是否顛覆國家政權?批評政府又是否反政府呢?這樣的價值判斷,根本難以用法律來制訂。定義難以界定,價值觀更無法容易判斷時,你還敢發表言論嗎?

其次,是執行上的困難。每個國家對言論自由的限度不同,價值觀更不同。但只要你在網上說一句話,能上網的地方都會看到。以法律管制的話,分分鐘隨時觸犯了某個國家的法律也不知道。面對這些跨境問題,究竟如何處理?該不該處罰發言者?如果他去到那個國家時是否要受罰?

再者,發言者的動機難以考察。網上言論大部分都以文字形式表達,但文字沒有顯著的語氣,亦難以從其考察發言者的真正動機。這句說話是認真還是說笑?無從稽考。是真話還是反話?沒人知道。

世上大部分國家,如英國、美國、德國、法國等,他們以法制健全著稱,但他們也因為無法訂立一個嚴格的標準,加上監管和執法的困難,而未有以法律對網上言論進行規管。

其實要建立良好的網上環境,最重要的是提高公民意識,建立正確的價值觀。通過教育,從根本的知識、態度層面改善,令大家學會如何享受自己的言論自由,利用它來推動社會進步。例如批評政府施政、表達自己的訴求等。正如香港的大浪西灣事件,澳門的公職法援第四條事件,以致近日政府撤回西灣湖夜市方案,均充份反映到網民的力量,政府也因為聽到民眾的反對聲音,改善政策以順從民意。以上種種正正是善用言論自由而帶給我們的好處。

其實,不認同以法律管制網上言論並不代表應放任自由不受管制,現時法律有關誹謗、教唆犯罪、煽動推翻本地區制度等等的規定中,並沒有明確規定作出上述行為的媒介,即口頭、書面、行為又或網上發表言論等等都會受到其規管,根本沒有需要另行制定法律管轄。

但是,若以法律規管網上言論,不但扼殺了網民的言論自由,而且執行上也非常困難,絕對不是一個良策。只有教育入手,提高人民的公民意識,才能真正地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並有利推進社會發展。

珍惜九澳旅遊資源

飛灰

澳門的郊外環境不多,路環島絕大部份地區都是郊區,故一直擔當著澳門的後花園這個角色,為廣大市民及旅客提供親親大自然的機會,亦因為此,路環島都市化的程度很低,政府在安排政策時,大都以繼續保持路環原有的功能為前提,不對其大興土木。

遊人到路環去,一般都是為了到黑沙戲水,又或與友人在眾多步行徑上踏青。大都在石排灣、路環市區以及黑沙附近活動,而位於路環另一邊的九澳,由於是油庫及貨櫃碼頭的所在地,故一般遊人較少前往。遊人若想在煩囂的城市中尋找一片寧靜,可以選擇避開充滿遊人的路環市區及黑沙,驅車前往九澳尋幽探秘。

九澳可供遊人參觀的地不多,主要有九澳水庫郊野公園及九澳聖母村。九澳水庫郊野公園座落於九澳水庫下面,設有數個燒烤爐,可供遊人享受燒烤樂趣,甚至有露營發燒友自備帳蓬在此露宿,沿樓梯步上水庫的圍牆,則會登上了九澳水庫環湖徑,該環湖徑圍繞著九澳水庫,路程較短,適合初次嘗試行山遠足的朋友,又或一家大小踏青郊遊。喜愛挑戰自我的朋友,可以在途中轉上東北步行徑繼續行程。但據行山朋友反映,近年九澳水庫的水位似乎有下降趨勢,令其擔憂澳門的水資源問題,另一方面,水庫缺水則會影響環湖徑的景色,為了澳門的水資源以及遊人能繼續欣賞美麗的湖景,不少行山友都希望政府能改善九澳水庫的環境。

離開九澳水庫,往油庫方向開去,在將近到達油庫時中途右轉即可到達九澳聖母村。九澳老人院、痲瘋村遺址以及九澳七苦聖母小堂均座落於此。在經過九澳老人院後,進入眼簾的是五棟歐式石屋,全部都已日久失修而荒廢了。這裡是昔日的痲瘋村,當年澳門患有痲瘋病的病人都會被送至這裡隔離治療。由於當年醫學不發達,不少病人都因此而離世,而痊癒的病人大都留在聖母村裡,以耕種、飼養牲畜等自給自足,到九十年代建成九澳老人院,當時仍然在生的廿位痲瘋病人則遷入老人院居住至今。痲瘋病及痲瘋村均成過去,只剩下當年的五棟歐式石屋。這裡荒涼而淒美,成為不少遊人「遊車河」的好去處,也有不少藝術創作者來此尋找靈感,更曾有新人特地到此拍攝婚紗照,淒美的景觀配上甜蜜的新人,形成強烈對比。

在石屋之間,有一條小徑,沿路直上可到九澳燈塔,燈塔旁又有一小路,沿路前行可直達九澳的海岸線。只見奇石處處,形成一個天然石灘。這裡時有釣魚發燒友徒步走往接近海邊的地方垂釣。沿石崖一直向右方前往,攀過一重又一重的奇岩異石,經歷大半小時的路程後,會到達探險勝地「蝙蝠洞」。蝙蝠洞在九澳東北面,是一個巨大的天然崖洞,洞口兩旁崖石陡峻,洞高三十公尺,常年遭水淹,退潮時深及腳踝。崖洞口呈丁字形,進洞水道長約六十公尺,洞內漆黑一片,要靠照明器方可見物。由於蝙蝠洞地勢險峻,進洞前須攀爬崖壁上落,而進洞時如遇潮漲,則要泅水,且時有暗湧,實不適士體力較差的人士或缺乏攀山經驗的人士前往。但每年總有不少登山探險愛好者前來一探洞中詭秘。

聖母村周邊的道路及院內幾座歐陸式建築物具有歷史價值,任由它荒廢未免太可惜!如果把聖母村修葺好,也是一個很美麗的旅遊景點。九澳也具有值得遊歷的地點,但可能由於開發得較黑沙遲,加上受眾多重要設施所影響,令其旅遊價值一直未能提高。但這也恰好正正令九澳格外添上一份寧靜而受遊人愛戴。

可是近日九澳地區大興土木,不單進出九澳的道路凹凸不平,一部份山體也因工程而被削去,據說是要興建九澳隧道以及相關的道路工程,其實路環作為本澳後花園的政策確立多年,是否因為澳門和?仔土地不足,便要將這個後花園破壞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