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現代澳門日報
新聞
  • 文綺華關注涉發財巴相撞事故 暫無旅客求助
  • 本地漢涉侵吞港商476萬港元貨物
  • 北安3車相撞疑涉發財巴沒保持車距
  • 賀一誠: 支持中小企經營 加大保障較低收入勞動者
  • 習近平將國事訪問法國、塞爾維亞、匈牙利
  • 央積金預算盈餘特別分配名單料6月公布
  • 生態島項目環評公示期延至下月9日
  • 教青局與澳日讀者基金簽協議支援特別困難人士
  • 第1季旅行團客按年升3.3倍
  • 琴澳普法活動營造穩定供用電環境
  • 北安車禍30人輕傷送院
  • 【30人受傷】氹仔北安旅遊巴貨車與泥頭車相撞
  • 市署設60個臨時大型廢舊家具收集站
  • 友誼橋往氹仔方向旅遊巴貨車相撞 約30人受傷 旅巴司機一度被困
  • 餐飲業智能升級方案展示會舉行 助中小企升級轉型
  • 橫琴多項活動迎五一
  • 文化局年內推“文物主題遊徑”專題網頁
  • 日本擬管制半導體出口 中方批損人不利己
  • 廣告商會:惠澳措施拓會展演藝業市場 促澳門創造獨有文旅產品增強競爭力
  • 治安警料五一假期日均出入境逾68萬

中國對魯甸地震災區民眾展開心理援助

2014-08-12 00:00
【新華社北京電(記者魏夢佳)】魯甸縣龍頭山鎮灰街子安置點帳篷內,7歲男孩代永燦顯得異常沉默。他安靜地坐在木板床上,漂亮的大眼睛黯淡無光,黑黑的小臉上挂著淚痕。帳篷外,許多孩子正在圍看附近降落的直升機,但小永燦似乎沒有半點興趣。

“你渴嗎?”雲南省公安邊防總隊的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張愛國小心翼翼地問。沒有回答。“你是想奶奶啦?”依舊沒有回答。“我抱抱你吧。”張愛國把永燦抱進懷裏,在他背上輕輕拍著。孩子的眼神終於稍稍緩和。

中國雲南省魯甸縣,作為古“朱提銀”的主要產地、南絲綢之路的古驛站聲名遠播。本月3日,這個邊陲小鎮被一場慘烈地震擊中,成為受損最嚴重的區域。截至目前,地震已造成超過600人死亡,100多人失蹤。年幼的代永燦也因此遭遇了從未經歷的痛苦——他失去了最愛的奶奶。

“這種時候,孩子的創傷是隱匿的,如果藏著憋著,造成的心理創傷會很大。只能通過循序漸進,將他的思想拉回現實,把他心裏的傷疤慢慢揭開來。”張愛國說。

汶川地震開啟了中國大規模的災後心理援助。此後,在玉樹、盈江、彝良等地震災害中,心理援助都被明確納入災後重建計劃。這場魯甸地震也體現了國家心理援助體系的完善和快速反應能力。

地震發生後第二天,中國國家衛計委、雲南、四川、重慶等地的多支醫療救援隊火速趕赴災區,其中就包括雲南省健康教育所、昆明市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等心理研究機構。心理專家們在災區對民眾心理狀態展開評估,並對明顯心理創傷人員進行哀傷干預。

武警雲南省總隊醫院心理醫生周曉斌和他的4名同事是震後首個進入震中進行災民心理干預的醫療救援隊。在安置點的帳篷內,他正陪同當地民眾做一項問卷調查,評估災區群眾的心理狀況。

他告訴記者,地震後,受災群眾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創傷應激障礙,以及抑鬱、焦慮、恐慌等心理症狀,尤其是失去親人的人。症狀包括無法入睡、記憶閃回、不斷夢到過世的親人、否認災難發生和親人離世、長久沉浸在悲傷中等。

昆明市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專家組在震區發現,一個有多名親屬不幸遇難的女孩,在地震發生後的30小時內拒絕進食,情緒低落。原因是她聽到表弟喊救命,但因自己體力不支沒能救出表弟,內心極度自責。

“在心理救援上,災區群眾現在最需要的,其實就是簡單的陪伴和關愛。”周曉斌說,“但如果出現嚴重的創傷應激障礙,則需要進行一對一訪談,必要時還要給他們一些身體接觸,如握手、擁抱等,要讓他們有安全感。”

曾參與過海地地震救援的張愛國說,災區群眾需要有人陪伴,遞一碗飯,送一瓶水,一句問候就能給他們一些安全感。

針對安置點大部分是小孩和老人的特點,雲南邊防總隊還組建了一支女子心理服務隊,深入龍頭山鎮龍泉村,為受災群眾進行心理疏導。這支心理服務隊由5名“媽媽”女警組成,全部經過專業培訓。她們微笑著與孩子們互動,以母性關懷緩解著災區孩子的心理焦慮和壓力。

心理救援經驗豐富的中科院心理研究所也在震後緊急啟動了“災後心理援助應急預案”,並從蘆山工作站選派了三名志願者趕赴災區開展走訪和調研工作,還專門在魯甸縣火德紅中學設立服務點,為當地群眾提供心理援助服務。

7日,中科院在火德紅中學安置點建立的“兒童天地”正式投入使用,以兒童為中心開展家庭和社區心理援助服務,主要形式包括開展團體輔導、繪本閱讀、玩具和圖書借閱、小志願者隊伍建設、防災減災教育和心理健康知識傳播等。

重建一座新屋容易,但重建對生活的信心卻絕非一日之功。儘管災區目前已匯集了多支心理援助力量,但想要受傷的心靈忘記傷痛、走出陰影,還需長期的關愛扶持。

世界衛生組織調查顯示,災難發生一年內,20%的人可能出現嚴重的心理疾病,需要長期心理干預。心理援助與生命營救、物質救援一樣,都是災難救援行動中的關鍵一環。

然而,由於心理援助具有較強的專業性,組織管理經驗不足、心理援助隊伍專業水準較低等問題往往影響災後心理援助的有效開展。

“心理援助不能盲目,”周曉斌認為,相對於震區大量受災群眾,當前進行心理援助的人員還遠遠不足。“通過初步培訓,志願者們也是可以幫忙進行心理援助,這將提高我們的援助效率,儘早幫助災區群眾走出地震陰影,重新步入正常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