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現代澳門日報
新聞
  • 筷子基住宅電熱水爐爆破牆身倒塌
  • 筷子有住宅疑熱水爐爆炸
  • 深合區講解商辦樓調整為臨時酒店會政策
  • 仁慈堂參觀全民國安教育展
  • 貿促局:新增8市個人遊利商貿發展
  • 團體倡加強舊區活化宣傳分流旅客
  • 亞太旅遊協會2024年度峰會週三揭幕
  • 深合區:商廈改酒店賦能澳琴旅業發展
  • 王毅:習近平訪歐是增進互信之旅
  • 仁慈堂一行參觀國安展
  • 貿促局:增8個人遊城市助推會展商貿
  • 企業辦籃球比賽冀促幼兒強健體魄
  • 科學館故宮展辦教育活動
  • 【發展休閒產業】團體指有助文物保育
  • 衛生局嘉許60護士 續加強專科護士培訓
  • 約有70名律師在大灣區執業
  • 商夢辦人工智能發展分享會
  • 俄對烏東北發動新攻勢 美再增軍援
  • 34匹澳門賽馬在珠海完成隔離檢疫
  • 日職:川崎前鋒 3-0 札幌岡薩多

何潤生促調控車輛增長速度

2014-08-26 00:00
【本報訊】回顧《二○一二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當中指出「宜居城市」應符合「綠色」、「健康」、「安全」、「便利」(市內交通暢順便捷)和「可達」(海、陸、空的進出便利與多選擇性)的要件。本澳的交通距離「便利」、「可達」仍有一段很大的距離,居民普遍反映在繁忙時段「行路快過搭車」。

冰封三呎實非一日之寒,根據地圖繪製暨地籍局的資料顯示,自二零零四年至今年六月十年間,澳門土地總面積由二十七點五平方公里增長至三十點三平方公里,而道路總長度則由二百八十五點九公里增長至三百一十八點五公里,兩者均只有約百分之十的增長。而統計暨普查局的資料顯示,自二零零四年至今年六月,本澳車輛由十四萬一千二百五十八部增至二十三萬二千五百八十六部,其增長超過百分之六十。鑒於機動車輛無論在行駛或停泊狀態,都會佔用一定的土地空間,加上本澳土地資源非常有限,因此機動車輛數量的快速增長,確實為本澳路面帶來沉重的負擔。

雖然政府堅持「公交優先」的主張並無不妥,但由於有關部門欠缺對私人機動車輛的增長進行規劃,亦沒有適時推出相應的控車措施,導致快速增長的私人車輛令路面更為擁擠,加上車輛違泊情況隨處可見,尤其舊城區街道本已狹窄,違泊車輛經常阻塞交通,上述種種已長期、直接影響著本澳的公交服務質量。公交出行不便變相「鼓勵」居民購置機動車輛,而機動車輛過多又反過來影響公交服務,形成如死結般互相拉扯的困局。本人曾多次要求政府推出調控車輛增長的措施,有關部門卻回覆「澳門現行車輛稅費制度沿用多年…未能正確引導車輛合理購買及使用,是造成車輛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又認為調整車稅費、咪錶及停車場費用等經濟手段未被社會廣泛理解,因而優先改善公交服務、管理旅遊車及推動泊車路外化等問題,以及希望透過縮短驗車年限淘汰車輛。除此之外,似乎無計可施。

《澳門陸路整體交通運輸政策(二零一零至二零二零)》已過近半,但公交服務問題多多,受巴士服務合同、維澳破產事件、路線重整緩慢以及上述路面惡化等問題困擾,至今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輕軌工程落成時間又一再延誤,何時能全面通車仍是未知數,上述種種恐怕是有關政策制訂之初始料未及的。而且,近年每逢旅遊旺季,除居民,連旅客也抱怨出行不便,倘若再放任車輛持續大幅增長,恐怕「公交優先」政策未得以全面落實,本澳道路將面臨因車輛數量過多而寸步難行。

針對上述問題,議員何潤生提出以下質詢:

一、本澳的土地資源有限,車輛增長勢頭未見放緩,令人憂慮交通情況會愈趨惡化,請問有關部門有否就本澳路面的承載力進行研究或評估?對機動車輛總數設定一個「臨界點」,並準備相應的措施,遏止車輛的過度增長?

二、公交服務與私人車輛互相影響,若無視私人車輛過多的問題,單純發展公交恐怕事倍功半。現時車輛數量過多已直接衝擊公交服務的品質,但有關當局現階段仍未有意以經濟手段控制私人機動車輛增長,那麼,請問有何方法解決機動車輛過多對公交服務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