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門新聞
新聞

賈利安回應有關紓緩關閘口岸出入境人流質詢稱 會從完善軟硬件設施著手

2014-07-27 00:00
 【特訊】工務局局長賈利安回覆施家倫議員書面質詢時指出,拱北口岸及關閘口岸長期以來為促進內地與澳門兩地經貿文化交流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隨著區域合作持續加快,合作層面不斷深化,兩地居民交往頻繁,口岸日均通關人數更近二十六萬人次,高峰期超過三十萬人次,為緩解口岸過境人流壓力,粵澳兩地在「粵澳合作小組」的框架下設專門小組,專責於兩地口岸的協調和溝通工作,並積極從完善軟硬件建設兩方面著手,務求進一步疏通人流。
 經過雙方近幾年的努力,已初步取得一些成果。軟件建設方面,為紓緩通關壓力,治安警察叵近年已逐步落實一系列措施,包括在假日及旅遊旺季抽調內勤人員到前線工作,透過各口岸人力資源互補,靈活調配人手,亦加大招聘力度以應付各部門人手需要,增聘文職人員來處理內部行政工作,騰出更多警員處理口岸前線工作,以紓緩各口岸人手緊張的情況。自二00六年引入自助過關系統以來,適用範圍除了澳門永久居民身份證外,已推至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外地僱員及學生、往來港澳通行證之探親簽注及商務簽注,未來隨著內地開始落實應用電子往來港澳通行證,期望可將自助過關系統的適用範圍再擴大,進一步加快通關速度。
 此外,治安警察局為加強訊息發怖,於二0一三年三月起推出「邊境口岸實時資訊平台」,其後又擴展推出手機應用軟件,巿民及旅客可透過互聯網查看關閘邊境站、外港邊境站和路氹城邊境站之出入境大堂和車道的實時通關影像,及時獲得暢通程度、通關所需時間等資訊。自二0一三年七月起,該局亦對所有經本澳各邊境口岸入/出境的旅客實施免蓋章措施,大大加快驗證效率及速度,並降低旅客輪候時間。對於口岸分流工作,治安警察局出入的出入境,人流情況或其他特殊情況作出及時通報及溝通,以使雙方預先安排,有效管理人流及秩序。
 硬件建設方面,兩地為提升通關能力著力開展相關工作,口岸的日均通關能力已擴容至五十萬人次。而關閘口岸除擴建了出入境大堂面積,亦增加檢查櫃檯及自助過關系統的數量。出入境大堂證件檢查櫃檯由最初六十條增加至一百條,自助過關系統則由三十三條增加至八十條,未來更計劃增設七十條自助通道,相信可應對未來兩地的通關需求。
 與此同時,因應粵澳兩地合作不斷深化,為了配合兩地居民交往日漸頻繁的發展,逐步紓緩關閘口岸的通關壓力,應對廣珠城軌通車後帶來的人流,粵澳兩地政府提出了落實粵澳新通道的構思計劃。新通道位於拱北一關閘口岸西南側約八百米,是未來重要的陸路口岸之一,屬全封閉人行過境專用性質,其主要作用在於分流現時關閘口岸的出入境人流量,同時透過創新通關模式及以自動通關為主的設置,預計可大大加強其通關能力及盡活性。根據項目可行性研究及相關預測,新通道口岸設計人流量為每天二十至二十五萬人次,以滿足未來的使用需求。
 在交通規劃方面,按初步規劃。未來新通道項目將設有公交轉乘樞扭,包含輕軌站、巴士站、的士站,公共停車場,以及旅遊巴士落客位等交通設施,至計劃設置公共人行通道及過路設施連接項目周邊地段,未來本澳輕軌系統亦研究在粵澳新通道項目、蓮花口岸等重要口岸實現軌道便利互通連接。在港珠海大穚建設方面,在口岸人工島中已預留位置設置相關輕軌站點,以實現在口岸銜接點上,輕軌系統與大珠三角地區基建設施的便利對接,提升交通運力。
 此外,為紓緩關閘口岸周邊交通壓力,政府已先後打通了台山中街、白朗古將軍大馬路、李寶椿街與鴨涌馬路等存在於區內的斷頭路,籍此完善區內交通循環,亦透過對部份繁忙時段出現交通擁堵的路口進行改造或優化,理順交通運作,如早前進行了友誼圓形地、友誼橋大馬路、東北大馬路及勞動節大馬路等相關交通路口的優化工作。另一方面,亦已啟動有關青洲坊及關閘一帶路網的規劃研究工作,就日後粵澳新通道的設立及該區公共房屋群落成入住等所帶動的交通增長作出綜合評估,以便對現有路網交通安排擬定相關改善措施,以配合發展需要提升區內交通疏導能力。
 立法議員施家倫向當局所提出如下質詢:
 一、據珠海市口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預計到二0一五年,珠海現有口岸通關客流量為一點三億人次,日跨境人數將達三十五點六萬人次。如果未來兩年跨境人流依然集中在拱北-關閘口岸,拱北-關閘口岸的通關壓力將超過其所設計的最大容量。對此隱憂,當局在未來兩年有何應對措施?
 二、當局大力推動的口岸分流工作因為交通不便、相關區域商業配套不足等問題成效甚微。對此,當局有否在珠海方面就優化口岸分流工作、口岸經濟規劃和交通配套展開過協商?成果如何?
 三、拱北新聯檢大樓啟用之後,「逼爆」拱北廣場的情況依然非常嚴重。有市民擔心未來粵澳新通道每日二十至二十五萬人次的設計容量未能滿足當時的客流量,建成之後也發生類似拱北的上述情況。請問當局對於未來珠澳兩地的通關客流量是否有總體性評估,及會否檢討粵澳新通道的設計容量?◇

華僑報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