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門新聞
新聞

潘海倡粵投入海洋資源 澳投入資金 共建「粵澳海洋經濟區」

2015-03-22 00:00

【特訊】自從澳門水域問題開始研究以來,社會反應熱烈。澳門科技大學社會和文化研究所特聘研究員、珠海市海洋資源保護開發協會理事潘海日前在「水域管理 與澳門可持續發展展望」座談會上提出大膽設想:澳門應抓住中央政府「決定啟動明確澳門特別行政區習慣水域管理範圍相關工作」的機遇,主動與廣東省溝通磋 商,雙方躍過珠海,在省級層面協手創新,在「粵澳緊密合作」的框架下,打造一種海洋經濟開發與海洋保護的新機制。這個就是廣東投入海洋資源,澳門投入資 金。

在該座談會上,潘海以「在粵澳緊密合作框架下共建新型海洋經濟區」為題作了主旨發言。

他說,談澳門的水域管理,不能不談與澳門陸海相連的鄰居珠海。珠海是一座海洋城市,擁有六千一百三十五平方公里的海域,較之其一千六百八十七平方公里的陸地面積大出三點六倍。

二0一二年四月,珠海市委書記李嘉到萬山海洋開發試驗區調研,提出了一個宏偉目標:「努力打造珠三角、東南亞乃至世界海島旅遊勝地,使之成為珠海科學發展 的新亮點」。但三年過去了,直到今年、即二0一五年春節黃金周,前往萬山區登島旅遊的遊客也只有一萬五千二百人次,這與整個春節珠海迎來的一百卅一萬人次 遊客相比,僅佔百分之一點三二,而且基本上都是內地遊客。這種結局,與所謂「世界海島旅遊勝地」的夢想幾乎完全不沾邊。

二0一三年八月,珠海召 開全市海洋經濟工作會議。時任市長何甯卡表示,「珠海今後將集全市之力,加快實現從海洋經濟大市向海洋經濟強市的戰略性轉變,努力成為廣東建設海洋強省的 主力市」。據何市長描述,珠海海洋經濟要「三年成規模、五年大發展、八年上水準」,到二0二0年實現四千億元的海洋產業總產值。

可以說,珠海發展海洋經濟的每一個目標都很宏偉、都很美好,但為什麽總是實現不了?當然原因很多,譬如海洋產業的基礎薄弱、投資需求量大、投資周期長、投資收益遲緩或者說政績顯現滯後等。

所以,珠海對於海洋經濟的重視,更多是在口中,而非是行動上,更沒有體現在資金的投向上。

然而,在討論「澳門水域管理與澳門可持續發展」這個會議上,他提醒澳門相關機構對此保持深度關注,並從中找出澳門發展海洋經濟、促進產業適度多元的廣闊空間。

為此,他提出一個設想,那就是:澳門應抓住中央政府「決定啟動明確澳門特別行政區習慣水域管理範圍相關工作」的機遇,主動與廣東省溝通磋商,雙方躍過珠 海,在省級層面協手創新,在「粵澳緊密合作」的框架下,打造一種海洋經濟開發與海洋保護的新機制。這個新機制的核心內容,就是廣東投入海洋資源,澳門投入 資金。

具體來說,就要涉及到海域。萬山海洋開發試驗區本來就「行使市一級經濟社會管理許可權」,它不是國務院批准的行政區。廣東省可將其調整為 「省政府派出機構」,由其代表廣東省,將其所轄海域、海島作為廣東的資源投入,與澳門的資金投入、市場投入等緊密結合,共同建設一個「粵澳緊密合作海洋經 濟區」。

所謂「粵澳緊密合作海洋經濟區」,對澳門而言,就是以此為載體,對接國家「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配合國家在澳門周邊海域建設 「海上絲綢之路旅遊帶」的規劃,以海上觀光旅遊產業(包括郵輪、遊艇、海上娛樂等)為核心,將多年來開發力度不足的珠江口萬山海域,按照國際市場的高端水 準,進行「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品質管理」,從而真正實現此前珠海所提出的建設「世界海島旅遊勝地」、「海洋經濟發展『五區戰略』」等一系列美好的 夢想。

這個結局,不僅為澳門拓展海洋產業的發展空間,也不僅為廣東解決了萬山海洋開發資金不足的難題,更為珠海卸載了無力顧及萬山海洋開發的一大歷史性包袱。而「海上絲綢之路旅遊帶」的建成,更最終繁榮了珠江口海域的經濟文化民生,可謂粵澳、澳珠多贏!

華僑報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