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正報
新聞
  • 青少年流行時裝技術大賽冀發掘新血
  • 鄭志強自評六、七十分
  • 立會保障人權工作應多做 歐安利臨別贈言
  • 會否再獲委任 馮:點知事頭點睇?
  • 回歸館將展出饒宗頤荷花佳作
  • 陳明金寄望年青人
  • 駐澳門部隊政治委員調整
  • 韓男來澳輸光兩年來盜竊維生
  • 主席依依不捨送別來屆不選議員
  • 社工局冀明年推 無障設計建築 指引
  • 體奧會與中銀連續四年辦獎學金計劃 昨101人獲「優秀運動員中銀獎學金」
  • 責罵應對子女情緒適得其反 鼓勵學習正向態度處理情緒
  • 『伸出雙手感受真摯友情』 本澳大學至友分社獲傑出分社獎
  • 助人為快樂之本! 金沙攜手本澳義工製作三萬五個福袋
  • 澳門教區梁文燕托兒所 加強與家長聯繫和溝通
  • 立方米辦塗鴉賽發掘繪畫潛能
  • 《飄流船廠》話劇本月公演八場
  • 第二屆在台就讀澳生訪黔交流
  • 全澳青創賽初創組初賽18隊入圍
  • 潘雲東副特派員會見兩國駐港總領事

文物藏私地 考古難入手

2014-06-16 00:00

路環船鋪街發掘出一批三千年前的人類生活文物,進一步印證了澳門歷史遠溯至三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究竟澳門蘊藏的歷史文物尚有多少?澳、路、氹三島,哪處地下蘊藏文物機會較高及量較多?如何發掘、保護與處理文物?曾多次參與本澳文物考古與研究工作的香港註冊考古學家、香港考古學會主席吳偉鴻暢談了考古研究及他對澳門考古前景的看法。
吳偉鴻是香港考古界知名人士,也是中國考古學會的會員,中山大學嶺南考古研究員,自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他已來澳參與多次考古實務工作,曾對澳門半島、整個路環島包括黑沙、九澳、路環民居區及附近山頭一帶,作過較全面的文物考察調查,對澳門具可能性的文物蘊藏及分佈,掌握了較豐富的資料。
吳偉鴻表示,他於一九八六年在中山大學畢業後,於九一年開始從事考古研究,越研究興趣越濃,除了上世紀七十年代路環黑沙發掘大量三千多年前文物外,此後的一九九五年、二○○六至○七年、二○一一至一二年及今次一四年的五次在本澳的考古工作,他均有參與,其中在○六至○七年及一二至一三年兩次大規模及長時間大型詳細考察文物分佈及發掘工作中,作了大量及細緻研究、分析,推斷出路環多個民居區:黑沙、九澳、路環現市區附近一帶,應該蘊藏不少古代文物。
吳偉鴻特別強調,除了離島之外,澳門半島現時的內港一帶,埋藏的歷史文物、特別是明朝年代的文物應該很豐富,他進一步解釋說,根據歷史記載,四百多年前葡人登陸澳門後,曾和當時明朝商人大做生意,澳門是海上「陶瓷之路」重要貿易港口之一,其中商品有大量青花瓷器,包括花瓶、裝飾瓷盤、杯壺、瓷像(如福、祿、壽三星像),及日常用品如碗、瓷盆、瓷凳……。
吳偉鴻又指,當時與葡人做生意的商號,大多位於現時的沙欄仔、司打口、下環、沙梨頭及營地街等地區一帶,因方便海運及上落貨,其中更有不少貨棧及倉庫設在海傍,靠近洋船碼頭。瓷器雜貨在搬運及儲存間容易破損,按當時的習慣,多隨便當垃圾埋於地下,一層壓一層,故估計上述一帶地區應埋有不少明朝文物。
如何發掘這批豐富明朝文物?吳偉鴻面有難色的分析,這一帶地區,如今已高廈林立,鮮有空間作考古發掘,不像路環。不過還有一個辦法,因澳門的一些大廈,個別地下是停車場設計,地基不深的可能沒有破壞地下的文化層,若業主能協助,暫借出停車場空間,讓考古隊進行考古發掘,完成考古後再將停車場回復原貌交還,如此應會出土不少珍貴文物,像目前路環的船鋪街一樣,都是向業主借地發掘。
但吳偉鴻沉思一會說,目前澳門半島甚至路環的土地已多為私人擁有,並非公地,要發掘必須向業主商借,商借土地發掘本已困難,若發掘後不能守諾歸還土地,有借冇還的話,再借則難上加難,甚至影響未來考古。因此,展望未來,單從考古發掘角度看,澳門藏寶甚為豐富,但能夠進行考古發掘的土地則不易商借,因權在業主,是否借出要尊重業主意願。故此,考古工作需小心進行,處理文物及選址事宜更應三思而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