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正報
新聞
  • 青少年流行時裝技術大賽冀發掘新血
  • 鄭志強自評六、七十分
  • 立會保障人權工作應多做 歐安利臨別贈言
  • 會否再獲委任 馮:點知事頭點睇?
  • 回歸館將展出饒宗頤荷花佳作
  • 陳明金寄望年青人
  • 駐澳門部隊政治委員調整
  • 韓男來澳輸光兩年來盜竊維生
  • 主席依依不捨送別來屆不選議員
  • 社工局冀明年推 無障設計建築 指引
  • 體奧會與中銀連續四年辦獎學金計劃 昨101人獲「優秀運動員中銀獎學金」
  • 責罵應對子女情緒適得其反 鼓勵學習正向態度處理情緒
  • 『伸出雙手感受真摯友情』 本澳大學至友分社獲傑出分社獎
  • 助人為快樂之本! 金沙攜手本澳義工製作三萬五個福袋
  • 澳門教區梁文燕托兒所 加強與家長聯繫和溝通
  • 立方米辦塗鴉賽發掘繪畫潛能
  • 《飄流船廠》話劇本月公演八場
  • 第二屆在台就讀澳生訪黔交流
  • 全澳青創賽初創組初賽18隊入圍
  • 潘雲東副特派員會見兩國駐港總領事

考古不可斷估

2014-06-16 00:00

一陣子,路環船鋪街考古發現古人類生活遺址,分別出土了一批距今約三千八百至三千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至青銅器時代早期,以及晚清到民國時期的文物,這是澳門首次出土青銅器時代文物,再次證明澳門的歷史早於三千年前已有人類生活。消息傳出,引起不少對歷史及考古愛好者的興趣,包括筆者在內,因早於上世紀七十年代,路環黑沙考古出土三千年前文物開始,筆者已參與採訪這次考古過程,對澳門的考古發掘產生很大興趣,四十年後的今天又適逢其會,再次見證考古發現。 今天,人類的考古水平已大為提升,考古發現令人興奮,但考古過程各個細節,也是能引起人們很大的興趣。
俯視路環考古現場,考古學家及參與人員正緊張而小心翼翼的進行發掘,現場已看見逐一標示出考古發現,看來數量不少,相信這趟考古又是一次「豐收」。看到豐富的考古發現,不禁令人產生疑問,路環島地域相當大,為甚麽考古隊能選址這麽精確,「一擊即中」並有豐富收穫呢?難道他們事前看過「水晶球」?
考古學問高深
考古現場總指揮香港註冊考古學家吳偉鴻充滿信心的解釋,每次開展考古工程,事前均要作廣泛的調查,翻查古籍及各類訊息、收集大量資料,又作現場勘探、精算、繪圖、制訂計劃、專家論證、多番修正,才推斷出考古發掘地點。
例如這次,路環船鋪街考古地點,是根據當地地形、常年風向、山水流向、水文等資料、附近一帶居民多年生活習慣、遷徙紀錄及歷史文獻等有關資料,再經曾在澳門參與多次考古發掘的專家學者、多間大學的教授、資深考古人員等,共同論證,才制訂出計劃,推斷出地點,一切事項籌備妥當才動手發掘。由於事前做了大量搜證論證工作,故胸有成竹,一擊即中,並非僥倖。
事實上,在國際考古科學中,亦有一套電腦考古程式,稱為「地理資訊系統」,只要根據這套科學程式及做好準備,一般對考古工作有幫助,因這套科學程序,是由世界不少考古專家,經多年全球考古智慧,集中不少經驗共同制訂出來的,可以說是集全球考古界經驗、智慧之大成。
至於今次考古出土的文物,一般應如何處理?吳偉鴻解釋,按今次的考古計劃,考古隊在今年初已來澳作勘探準備,五月初動工發掘,雖然已有發現,預計發掘工作要繼續至六月底才結束。出土文物會帶回研究室研究、整理、保護,一些文物如陶器、瓷具及現場的各年代層的土壤標本,還需在實驗室作化學及物理、歷史等多方面測試和化驗,得出有關數據,才能斷定文物的確實年份,再與近年在澳門半島及路環島各地出土的文物作比較,歸納各學科、專家學者集體論證總結,方能作出結論,再寫報告交政府,等待研究處理方法,方能作出處理。他預計這次文物研討報告需時約半年才能作出。
有興趣的各方學者、市民、熱心人士,需要耐心等待,吳偉鴻指出,不論從任何角度看這次文物發掘工作,發掘成果,對豐富澳門的歷史,將有百利而無一害,可能證明澳門歷史的長久性,遠達三千年以上,從而否定一般人尤其是西方人對澳門歷史是葡人抵澳後才開始的錯誤史觀。
不過,吳偉鴻強調,對於歷史研究及考古學者來說,持嚴謹態度是必須的,對於文物研究論斷之處理,更必須審慎,在未有充分證據及嚴格論證之前,切不能妄下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