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正報
新聞

支持基層體操發展 訓練宜減量增效-專訪李寧

2014-10-09 00:00

【特訊】今年八月,李寧公司根據公司發展轉型需要,退出了對中國體操隊的贊助,但李寧表示公司會繼續支持基層體操運動的發展。退出國家隊贊助,不代表李寧公司會遠離體操。
續支持基層體操發展
李寧退役以後,從沒有離開過體操,以各種其他方式參與到中國體操事業之中。『體操對我來說,可以說沒有離開過,包括我建了幾所李寧體操學校,除了與國家隊的合作之外,我一直關注基層體操發展,像西南地區、華東地區、華北地區,這些體操基礎較好地區的賽事,我們的資助也持續20多年。我退下來後就開始做這個事,跟他們有很緊密的合作,幫助他們開展教練之間的交流。比如鄒凱還很小時,還沒有拿到冠軍的時候,我們給四川隊和雲南隊等西南地區省份有過投入,幫助他們的教練提高見識,增加他們之間的交流互動,很多冠軍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出來的。當然,我們在未來還會繼續支持這些基層的體操發展,』李寧內心一直對體操充滿熱愛。
對於安踏接替李寧公司贊助體操隊,李寧表示:『有更多公司、更多的商家對體操、對中國體操隊感興趣,這樣對中國體操發展是好事。我們公司也是基於戰略考慮(才退出贊助),因為一個公司不可能做太多、太廣泛,不同階段要有不同的停留,我們對於更大眾的籃球、跑步、羽毛球等投入更多一點,體操相對就少投入一點。我們還會去做體操,我們可能在各省隊或者更基層的體操隊接觸更多一點。』
少練一點也可以成為冠軍
對於體操選手是否需要每天都進行較大強度的訓練,李寧認為可以有所降低,『我覺得把體育作為生活的一部分很重要,當然你要是有機會成為世界頂級的,你可以把它作為職業,但是更多人應把它作為生活一部分,這樣就會有更好的時間安排。我現在不做教練,我不敢說我說的就百分之百對,但是事實上只要訓練方法得當,我們也未必需要每天練8個小時12個小時。我們開辦的佛山體操學校當時在訓練孩子時,每天他們只需要練兩個小時,週末的時候每天練四個小時。我們已經有全國冠軍了,我們當時訓練的孩子這次受傷了,要不然會參加這次
的世界錦標賽,所以我覺得這個是訓練方法問題,不需要你所有的時間都耗費在上面。』
李寧希望中國人走出體育與傷病必然聯繫的誤區,擺脫體育只是苦的代名詞的傳統思維。『中國人對體育的認知還需要不斷改變。傳統上,中國人講究養生,希望吸納外部的精華讓自己更長壽,然後就要靜養,要食療。但現代體育是這樣,從小孩到老人都可參與,可以同步博弈,今天輸了明天可以再贏。現代體育還有一點,體育可能帶來受傷,你的手腳也可能會斷,肌肉會拉傷,但是在受傷的過程中,人會變得堅強。現代體育可以給所有人帶來一種教育、教化和激勵,』李寧認為需要從兩方面看待體育傷病問題。
李寧不認同練體操『苦又傷』的認知,『認為體操跟傷病有很大的關聯,其實不是這樣。美國跟日本就有更多的孩子接受體操訓練,美國女子體操這次是爭奪冠軍來的,男子中國最強的競爭對手是日本,美日家庭大多比中國家庭更富有,那為什么他們會去練體育,這需要對現代體育有正確的認知。我在佛山建的體操學校,我們一直推廣快樂體操,推廣人們對體操真正的認同,其實很多孩子一放學就來接觸體操、訓練體操,也沒有感覺苦到哪裏。』
讓體育更貼近民眾
李寧公司2011年在南寧投資建設『南寧李寧體育園』,方便市民進行體育健身和體育運動。李寧透露未來會繼續建設更多體育園,這也是李寧公司一個努力方向。
『前兩年我建了一個平臺非凡控股有限公司,這個公司現在最大的股東是李寧公司,除了支持李寧在體育用品這方面的變革和發展,非凡中國公司會更多發展一些大的體育產業,包括體育培訓,包括體育賽事活動推廣,包括體育園建設,包括媒體與商業結合。體育園這一塊也是我們一個夢想,在過去幾年我嘗試做了兩個體育園,也有幾個正在籌劃當中準備建設。我相信體育園的建設形式會給中國的城鎮大眾家庭提供很好的體育活動平臺,因為體育活動不僅僅是個場所,中國有水立方、鳥巢,這更多是用於競賽。我們側重為更多每天居住在城市的
普通人提供服務,每天在下班之後,週末的時候,放假的時候,有個一起活動的場所,他們也需要有人指導運動,他們需要做一些競賽遊戲。儘管不是世界水準,但是同學之間,同事之間,家庭之間,好友之間,小區跟小區之間,都可以去體育園開展賽事。我們要建立一個更開放更健康的交流環境,這是現代城市的需要。我想,體育園這樣的項目會作為非凡中國一個重要的經營任務去開發,這是我們下一步要去努力的方向。』
寧願當運動員
在對運動員和公司老闆的身份比較時,李寧認為各有各的特點,但當老闆無疑要考慮更多問題,其實更辛苦。『人生是不斷變化的,不同的階段面對的東西也不一樣。年輕的時候,我做體操運動員,更多的是我決定我自己,我可以從外部獲得更多的支持幫助,然後做出自己的決定。今天做企業你要考慮很多,不是說你只要決定自己,你要決定這個團隊、這個投資,商業要符合商業的規律,同時你又要組織團隊,這個團隊的能力、團隊的方向你要想方法找到,要把團隊的能力組合到最佳,在運行的過程當中還要協調,這恐怕更難。從精神層面上講,兩者也相通,都需要有鬥志、有目的、有激勵,像跑馬拉松一樣,你要往前跑,不斷往前跑。』如果有選擇,李寧還想回到運動員時代,『我覺得兩者不太好比較,當然你要說選擇,我願意回到運動員的時代,回到年輕的時候。』(新華社記者張榮鋒 岳東興 汪軍)

正報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