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正報
新聞

鹹魚的故事

2014-11-24 00:00

澳 門原是小漁村,千百年來,因地小農田不多,三面環海海產豐富,不少居民便以打魚為主。豐富的魚穫食用不完,為便保存,以鹽醃之,乾曬之,製成鹹魚海味,由此,就衍生了另一行業——鹹魚海味手信業,一度成為本澳經濟的支柱性行業。
澳門鹹魚海味業由來
過去,澳門曬鹹魚場地充裕,隨時也可在街上曬三、五天,後來,當局限制在街曬魚,但仍可在店鋪天台搭個架曬,日照長、曬時足,加上選料上盛、製作講究,自然出產多上品,故濠江鹹魚曾經遠近馳名。澳門蝦羔、鹹魚、海味,便成了外地遊客來澳必買的傳統手信。半個世紀前的「黃金時代」,鹹魚海味手信業是澳門的重要行業,更一度成為澳門主要的「出口產品」。
濠江鹹魚遠近馳名
由於發展蓬勃,銷售日多,從業員眾,店號越開越多,半世紀前,一條鹹魚街形成,成為澳門鹹魚海味重要銷售和加工區。鹹魚街位於內港沙欄仔一帶,當年十分繁榮,尤以快艇頭街(俗稱米街)最集中,據閱盡鹹魚街滄桑歲月的堯叔憶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係鹹魚海味業最光輝嘅歲月,鹹魚街共有十多間鹹魚鋪。堯叔說,因為呢條街靠近海邊之便,漁船泊岸後即將海產送到鹹魚街,店鋪將魚鮮清洗乾淨,隨即插鹽生曬,質和量自然高。
半世紀前風光一時

但是,隨著澳門社會的發展,經濟轉型,行業日趨萎縮。曾繁榮一時,經常燈火通明、人聲鼎沸的十多間鹹魚鋪,目前幾乎全部已結業,只剩下唯一一間「合發」仍勉強維持,「合發」由於做批發,仍有一定銷量,加上店東的心態只是「維持數十年傳統家族生意」,「開個門口、方便出入,」賺錢多少不計較,故此仍能「捱下去」,成為鹹魚街碩果僅存的一家鹹魚鋪。
「合發」碩果僅存
但「合發」位處鹹魚街旁的工匠街,並非位於正鹹魚街,原來真正的鹹魚街(快艇頭街)目前卻難找一間鹹魚鋪,可算全線結業,只剩下一檔賣鹹魚蝦羔的小販攤檔仍「負隅頑抗」的堅持擺賣,成為澳門鹹魚街歷史的最後一點「光」!檔主盧耀垣,入行已四十多年。本澳另一鹹魚區仍在掙扎求存,那便是新馬路、火船頭街一帶的鹹魚海味店,由半個世紀前一間接一間,為數二、三十間,目前結束至僅剩下四、五間,生意大不如前,只是勉強維持!
鹹魚街難見鹹魚
堯叔憶述,在他初入行時,曬場又大,人又能捱,魚鮮又多,正所謂天時、地利、人和都有齊,所以製出的上品鹹魚特多。到了今時今日,海產日少、曬場難覓、高樓日多、工資上漲、後生輩更唔肯入行,種種因素所限,繼續做呢行真係捱得好辛苦,乜嘢好條件都冇晒,仲點會曬出靚鹹魚吖?!
時代變遷行業沒落
那麼,現時市面售賣的鹹魚不是澳門出品嗎?堯叔搖頭說,絕大部分是進口貨,主要來自孟加拉、越南、泰國同日本,因這些地區魚產尚豐,亦有人手和曬場。澳門從這些地區進口乾魚,再包裝出售,成本會較高,質量亦難保證,每斤曹白要賣五、六百元,馬友約一百五十元。不過這是冇辦法中的辦法,因為澳門根本難找曬場,人工亦貴,難於出品,可說地利人和皆冇,只剩下天時和名氣,因澳門目前旅遊業興旺,一些遊客仍緬懷澳門昔日鹹魚埠之名氣,一場來到,點都挽番幾條鹹魚回去。
市面貨源大多進口
在鹹魚批發店工作的堯叔說,現在買鹹魚的顧客主要以遊客為主,內地人佔一半,香港、台灣、華僑等,佔三成,本地顧客僅佔兩成而已,而且,本地鹹魚「粉絲」若要買鹹魚,也不會在澳門半島買,他們大多知道大部分貨是來自外地,並非土產,若要品嚐真正澳門出品的生曬鹹魚,一定要到離島路環政府碼頭附近搜購,該處還有數間棚屋,成為澳門碩果僅存的海味加工場,貨品是百份百澳門製造,這幾戶家庭式工場,產量並不多,更顯珍貴。

正報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