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正報
新聞
  • 青少年流行時裝技術大賽冀發掘新血
  • 鄭志強自評六、七十分
  • 立會保障人權工作應多做 歐安利臨別贈言
  • 會否再獲委任 馮:點知事頭點睇?
  • 回歸館將展出饒宗頤荷花佳作
  • 陳明金寄望年青人
  • 駐澳門部隊政治委員調整
  • 韓男來澳輸光兩年來盜竊維生
  • 主席依依不捨送別來屆不選議員
  • 社工局冀明年推 無障設計建築 指引
  • 體奧會與中銀連續四年辦獎學金計劃 昨101人獲「優秀運動員中銀獎學金」
  • 責罵應對子女情緒適得其反 鼓勵學習正向態度處理情緒
  • 『伸出雙手感受真摯友情』 本澳大學至友分社獲傑出分社獎
  • 助人為快樂之本! 金沙攜手本澳義工製作三萬五個福袋
  • 澳門教區梁文燕托兒所 加強與家長聯繫和溝通
  • 立方米辦塗鴉賽發掘繪畫潛能
  • 《飄流船廠》話劇本月公演八場
  • 第二屆在台就讀澳生訪黔交流
  • 全澳青創賽初創組初賽18隊入圍
  • 潘雲東副特派員會見兩國駐港總領事

社文消息

2014-12-01 00:00

群力倡高校推進特殊教育
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委員會曾表示,對澳門接受高等教育的殘疾學生人數過少表示擔憂。群力智庫中心常務理事陳家良表示,有關當局需為高等院校設定特殊教育的輔助指引,以支援特教生的學習需要,並在入學考試時提供軟硬件設施支援,以提升他們升大率。另外,他直言當局在資優教育上欠缺全盤規劃,推行狀況遠比國際水平落後,建議當局建立資優生資料庫,並作出相應的規劃,做好資源投放及師資培養工作,以配合特區政府培育人才的發展策略。
日前有報章報道:「澳門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超過六成,但有高等教育程度的殘疾人士僅佔群體的3.7%,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委員會亦表明對澳門接受高等教育的殘疾學生人數過少表示擔憂。」高教辦回應指,基於尊重學校教育行政自主權,該辦不應發出相關政策指引。就此,陳家良表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較難升學,令本身是弱勢的群體更為弱勢,成為社會被忽視的一群,這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公平問題,已引起國際關注,當局需要?力研究本澳的特教發展方針。
他續指出:高教辦以「學校行政自主」為由而不推出以高校為對象的特殊教育指引,他不認同當局的說法,指出在沒有規範的情況下高教的特殊教育必定艱難前行,難有實質進展。他認為高教辦可以參考教青局的做法,一是設立專屬部門處理特教生的事務;二是向澳門具備條件的高校發出面向特教生的招生及輔導指引,提供相應的軟硬件輔助設施,以提升特教生的升大率及學習質量。同時,他呼籲本澳十所高等院校在具備條件的情況下,應主動接納特教生及融合生,並在入學考試時,為有特殊需要的應考生提供輔助工具,提高他們的考試成績,讓更多的特教生有機會入讀大學,推進本澳教育公平的深化工作。
資優教育欠缺全盤規劃
按國際標準,特殊教育一般分身心障礙及資優兩類,澳門社會主流多討論身心障礙類,有關資優教育的研討則很少。在《非高等教育發展十年規劃(二零一一至二零二零年)》中明確提出「資優教育得到實質推進」。據此,陳家良認為,現時政府除了透過教育發展基金支援資優學生培訓外,當局欠缺全盤規劃,缺乏資優生的統計數字,甚至連一個清晰的框架論述亦欠奉,認為當局在資優教育發展上遠遠落後國際水平。
資優教育另一個問題就是嚴重缺乏師資,為甚麼會這樣呢?陳家良認為:沒有求,何來供?他指出:基於本澳的特殊教育嚴重傾向身心障礙類,而忽視資優教育,故很多有意報讀特教課程的升學者,都只能無奈放棄選讀資優教育課程。他認為,當局要就本澳的資優生展開調查及研究,建立資優生資料庫,並作出相應的規劃、資源投放及師資培養。
資優生是特區人才發展的重要儲備力量
從社會層面看,特區政府於年初成立人才發展委員會,制訂「精英培養計劃」、「專才激勵計劃」及「應用人才促進計劃」,他相信,資優生必然是上述三項計劃的目標對象。因此,他建議特區政府在推動人才發展時,須要從基礎教育做起,深耕細作,加大力度優化資優教育的發展,以配合特區發展的人才需要。
另外,陳家良指出:國際上的統計資料顯示,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學生中大約有十分之一存在特殊教育的需要。據悉,本澳正規教育的學生總額有6.8萬多名,當中只有一千三百名為特教生及融合生。而按國際標準推算,估計本澳應有六千多名為特教生及融合生。兩者相差如此巨大,換言之本澳存在很多隱性個案仍未被評估。陳家良認為存在大量隱性個案成因複雜,其中參與融合教育的學校偏少是主因之一。因此,如何推行「原校安置」是推進本澳特殊教育的關鍵工作,值得當局和教育界深思。
澳門機場專營公司(CAM)向科技 大學優異生頒發獎學金
澳門國際機場專營股份有限公司(CAM)一向重視本澳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支持本地教育機構培養未來的社會棟樑。自2005學年開始,機場專營公司(CAM)一直向澳門科技大學捐贈獎學金,以表揚優異的學生勤奮向學並鼓勵他們奮發努力。
CAM執行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總監)羅頌儀女士于二零一四年十一月十四日代表出席澳門科技大學機構獎助學金頒獎典禮,向五名優異學生分別頒發澳門幣壹萬元的獎學金。
澳門明愛生命熱線「回顧‧傳承」三十載
澳門明愛生命熱線於十一月廿一日(星期五)晚,假新麗華酒店一樓新麗華餐廳舉辦澳門明愛—生命熱線「回顧‧傳承」三十周年系列活動,並於當晚進行特刊發佈及聚餐晚宴,特刊名為「回顧‧傳承」三十載紀念冊,內容包括生命熱線的起源發展、過去的工作及未來展望。晚宴亦邀請了社會人士和義工出席,共同見證明愛生命熱線邁入三十周年。為有情緒困難的人士提供廿四小時即時情緒疏導,熱線服務是生命熱線長久以來的主要工作,但為支援因為急速發展而衍生社會問題,未來生命熱線將會更需與社會各界和得到廣大民眾的支援和參與。
同時,生命熱線亦透過是次活動呼籲市民如留意到身邊的人。若然情緒低落,不妨主動關心,並提供適切的安慰及支持。假若有自殺的徵兆,則宜積極尋求協助,例如與專業人士、社工或心理輔導傾談,一同尋求轉變的可能,正向去面對問題。澳門明愛生命熱線電話號碼「二八五二 五二二二」三百六十五日天天無休服務社群。
澳門公職人員協會會員大會
澳門公職人員協會於本年十一月廿七日(星期四)下午六時在會址按照章程召開會員大會,由會員大會主席姍桃絲主持會議。
會議上會員一致通過了二零一五年度的預算案外,會員大會主席姍桃絲表示感謝會員們和各界熱烈支持,各項會務得以順利開展,本會一直以來積極協助會員和市民解決法律、工作、勞資、家庭輔導和住屋等各方面的問題,在會議上會員反映在通脹的環境下(無屋住、無工開、睇醫生難、托兒所及老人院不足),生活遇到很大的困難,故會員希望理事會主席高天賜及副主席梁榮仔就他們的問題向下一屆新政府反映,在明年三月的立法會上提出,期望在生活各方面能得到政府的幫助。
會員大會會議於下午七時半結束,出席會員承諾日後繼續向本會提出更多的建議和反映意見,同時,會員亦要求本會應多接觸其他成員以收取更多、更廣泛的意見。
「社區與我」關注隊赴廣州市荔灣取經
為加深本澳對內地社區服務的認識,了解內地社區管理工作的經驗,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中區辦事處「社區與我」關注隊廣州社區服務參觀交流團於日前一行人在團長李卓君、副團長曾佐威帶領下,前往廣州市荔灣區進行訪問交流活動。受到廣州荔灣區政協副主席黃德輝、廣州荔灣海外聯誼會常務副會長戴慕軍、廣州荔灣區政協港澳臺僑委員主任黃少珍、廣州市荔灣區委統戰部辦公室主任江麗晴等人熱情接待,先後參觀聚龍古村、宏信922後工業創意社區。
其後,一同前往?口街家庭綜合服務中心進行交流,受到杏花社區居委會主任?劉艷華招待,並進行社區服務座談。雙方就?口街和澳門的社會服務工作發展情況、義務工作經驗等進行交流,相互取經。
劉艷華表示,「幸福社區由傾計開始」,這樣才能從街坊的溝通中發現近期社區問題,為居民提供一個解決問題平台。另有小區會會定期開會探討最近區內情況,如在談話過程發現問題可於小區議事會集體討論、集體解決。如不能達成共識,?口街家庭綜合服務中心便協助,若未能解決最後才將問題呈上街道辦,為居民解決問題。
另外,為有效管理沖口街杏花社區,?口街家庭綜合服務中心將整個社區劃分為十二個「網格」進行管理(即十二個小區),綜合將小區整理出一份「杏花社區網格情況數據表」。表內會調研出每小區的住戶人數,包含男、女、小孩、殘疾、低收入、長者人數等等各方面,以便能專業及準確地了解區內居民的特點,處理社區內發生的問題,實現一條龍的社區管理服務。
不少成員表示,?口社區的服務與澳門街坊會相近,都是提供一個平台,更設有地區辦事處協助居民解決問題,更會搭建官民溝通橋樑,冀能引伸至政策層面得到政府及社會關注及解決。從「網格」管理令他們了解內地不一樣的社區工作和發展,能對社區的每一個角落都瞭如指掌,為居民提供更精細、更貼心的服務。透過今次到訪?口街家庭綜合服務中心交流,不單止拓闊了視野,還有助更深入地了解其他社區的服務,值得學習及借鑑。
翌日,交流團在相關人員陪同下前往廣州荔灣區為居民的休憩地方及了解當地社區建設,分別實地參觀了西效游泳場,是區內一個為居民鍛鍊游泳及強身健體的好去處;亦前往海珠區濕地公園,一個樹木成蔭環境清幽的濕地公園,了解內地綠化保育及生態環境的管理。團員表示,今次交流團收穫甚豐,增進了自身對內地社區的了解,對做好未來社區工作有啟發和促進作用,提高社區管理水平。
信技術國際研討會
由澳門大學科技學院、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新加坡通信專業分會聯合舉辦的“二○一四異構無線網絡及5G通信中的新興技術國際研討會”日前在澳大伍宜孫圖書館演講廳順利舉行,吸引眾多業界精英、學者和師生積極參與。
會議得到澳門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會大力支持,並邀請到澳大科技學院院長陳俊龍教授、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 新加坡通信專業分會會長梁應敞博士擔任主禮嘉賓。
陳俊龍致辭時表示,澳大近年多方面致力促進教研發展,同時按國際標準把全球視野和本土特色融入大學課程,使澳大在不同方面大幅提昇。例如澳大多個工程學士課程已在年初獲得《華盛頓協議》成員承認,學生畢業後將有資格在多個協議成員國或地區考取當地工程師的專業資格。
是次會議有多名分別來自中國、新加坡、澳洲、韓國、日本、香港、台灣等國家地區的知名學者來澳作專題演講,集中討論了未來5G通信及異構無線網絡中的不同新興技術,題目涵蓋感知無線電技術、頻譜分享、普及天線、分佈天線網絡概念和大規模多輸入多輸出天線等。
會議旨在為無線通信領域研發人員提供一個學術性專業交流平台,組織政府及本地業界從事相關工程科研領域的專業人員交流,從而加強區內無線電技術的研究及應用合作,提高本澳專業人員學術及技術水平、有利國際工程專業資格認證。
歷史學文摘期刊轉載《南國學術》文章
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的著名文摘期刊《歷史學文摘》日前轉載了四篇由澳門大學出版的《南國學術》的專題文章,肯定了《南國學術》的辦刊質量。
《南國學術》二○一四年第二期推出了一組共五篇題目為“什麼是最好的歷史學”的專題討論文章,其中四篇被《歷史學文摘》轉載到其二○一四年第三季出版的“特別推薦”欄目內,推介給讀者閱讀。這四篇文章包括了台灣大學歷史系古偉瀛教授的《後現代史學在“最好的歷史學”中的角色》,韓國延世大學歷史系白永瑞教授的《走向“共感”與“批評”相融合的新歷史學》,加拿大女王大學歷史學系邱燕凌教授的《“最好的歷史學”創造者們的共性》,以及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潘光哲教授的《歷史的知識之光如何點亮》。
是次《南國學術》刊出的文章得到轉載,既肯定了刊物的學術質量,又藉此接觸到更多海外讀者,將對刊物邁向國際化起到積極作用。
《南國學術》由澳大社會科學學院、澳門研究中心編輯,並於二○一四年四月正式發行,每年四期。刊物以“大人文、跨學科、超界域”為發稿理念,內容涵蓋多個人文社會科學學科,並以學術信息量大、前沿問題多、多學科交叉、觀點鮮明且論述深刻而見長。
《歷史學文摘》是由中國人民大學主辦的面向海內外發行的二次文獻刊物,涵蓋了中國歷史、世界歷史、史學理論、考古學和各專門史等。每期從上百種大學學報、人文社科期刊、專業類期刊所刊登的歷史類文章中篩選出觀點突出、有一定新意的文章彙集成刊。
民署諮詢委員會召開特別會議
民政總署諮詢委員會日前召開特別會議,與管理委員會就民署未來重點工作進行討論並交流意見。
會議於十一月二十一日下午三時在民政總署大樓禮堂舉行,由諮詢委員會主席梁官漢主持,出席委員包括何玉棠、周亦強、林淑源、冼志耀、凌世豪、陳健英、梁少佳、梁少培、梁慶球、梁蔭暳、黃樹森、潘志明、鍾國榮、Duarte Tavares Alves(歐華德)、莫志偉、Lourenco António do Rosário(羅安達)、張志民、葉榮發、黃昇雄、劉詠詩、何敬麟、林倫偉、柯清煌、楊景開,以及秘書長盧德全。管理委員會主席黃有力、副主席羅永德、委員關施敏、馬錦強、梁冠峰及吳秀虹列席會議。
管理委員會主席黃有力於會上引介民署未來多項主要工作,包括在食品安全問題上,將會強化面向業界的食品預警系統,並以更多元化的方式宣傳食安工作,讓食安知識融入市民的生活;同時致力提升化驗能力,完善實驗室的資源配套。在街市優化方面,積極開展重建沙梨頭街市及擴建氹仔街市的相關工作,豐富貨品種類,滿足市民生活需要。綠化工作上將重點開展褐根病研究及病區復綠計劃,與廣州市園林科學研究所合作,持續對染病樹木進行監控、防治及後續跟蹤研究,構建健康綠化城市。在電子政務工作方面,將逐步優化一站式發牌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同時,配合澳門特區政府理順架構的施政方針,有序地開展職能轉移工作。
隨後,各諮詢委員就相關議題發表意見,他們認為有需要提升在公民教育、食品安全等工作的力度,多舉辦一些促進社群關係的活動,提升市民的生活質素。管理委員會成員分別就相關問題作出回應,並與諮詢委員作討論交流。
『粵港澳古樹名木保護與管理研討會』
民政總署管理委員會委員梁冠峰日前率領民署技術人員前往廣州,出席“粵港澳古樹名木保護與管理研討會”,與百多位專家交流和分享各地古樹保護及管理的經驗,提升相關工作的專業水平。
研討會由廣州市林業和園林科學研究院主辦,民署及香港園藝基金交流會協辦,於十一月二十日至二十一日在廣州舉行,民署管理委員會委員梁冠峰、綠化處處長郭志強及五位相關範疇的技術人員出席,並發表“樹載濠情-澳門古樹保育”專題報告。
是次會議從古樹名木保護與管理相關的七個專題進行研討,包括古樹名木保護政策及技術標準解讀、古樹名木保護管理機制創新建設、古樹名木健康與安全性評估技術、古樹名木樹齡鑒定的技術、樹木健康與樹木醫學、古樹名木搶救復壯技術和古樹名木價值評估技術。現場設專題報告、自由發言和“攀樹技術與安全示範”等環節,讓與會者互動交流。專家們並於會議中聚焦城市發展對古樹名木生存所帶來的各種問題,分享了各自的經驗和做法。
民署一直關注澳門古樹的保護工作,自一九九八年起展開澳門古樹的研究調查,並將調查成果編輯成書,分別於二○○四年及二○一三年出版,記錄澳門不同時期的古樹情況;並建立“樹木管理維護系統”,系統化地記錄樹木的生長狀況,以助制定長遠的樹木護理策略;此外,亦邀請內地科研單位共同進行古樹復壯及病蟲害防治等工作,提升保護大樹及古樹的專業技術。
雖然各地的地質、地貌、土壤、氣候和城市建設各不相同,粵港澳台在進行城市樹木養護工作時都面臨著相似的問題,是次研討會搭建了一個溝通交流的良好平台,讓各地專家學者分享寶貴的經驗和技術,有助於古樹保育工作的提升。
第三季私人建築及不動產交易統計
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今年第三季完成繳納印花稅程序的樓宇單位及停車位共3,070個,成交金額183.9億元(澳門元,下同),按季分別下跌26%及37%。住宅單位買賣有1,769個,總值114.2億元,按季分別下跌28%及35%;住宅樓花(253個)及現貨住宅(1,516個)成交金額分別為27.2億元及87.0億元。
第三季住宅單位每平方米實用面積平均價格為100,024元,按季下跌10%,主要是住宅樓花平均價格(144,086元)按季下跌22%所致;買賣的住宅樓花較多位於路環(99個)、黑沙環新填海(37個)和外港及南灣湖新填海(31個),平均價格為每平方米134,868元、131,264元及192,629元。
現貨住宅平均價格為91,251元,按季上升5%;路環(83,692元)按季升幅達23%。買賣的現貨住宅較多位於氹仔中心區(162個)、黑沙環新填海(157個)和黑沙環及祐漢(153個),平均價格為每平方米99,031元、102,288元及75,871元。
樓齡在20年以上的住宅單位買賣有884個(黑沙環及祐漢117個、新橋100個),每平方米價格為72,567元,按季上升8%。樓齡在11年至20年的住宅單位買賣有413個(氹仔中心區92個、黑沙灣新填海67個),每平方米價格為90,772元,上升12%。樓齡在5年或以下的有123個(黑沙灣新填海26個、外港及南灣湖新填海20個),平均價格為135,298元,下跌4%。
按實用面積分析,有794個住宅單位的面積為50至99.9平方米,平均價格為每平方米94,551元,按季下跌10%。面積在50平方米以下的小型住宅有691個,當中成交的住宅樓花比重由上季的29%減少至8%,令平均價格下跌30%至89,028元。
此外,辦公室(132,380元)及工業單位(60,407元)每平方米平均價格按季分別上升11%及3%。
今年第三季訂立的不動產買賣契約有2,984宗,涉及的不動產共3,005項,按季減少27%;訂立按揭貸款契約有3,772宗,涉及不動產14,550項,大幅上升71%。
私人建築方面,新動工樓宇的建築面積為502,034平方米,落成後可提供91個單位。建成樓宇的建築面積為7,508平方米,共提供40個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