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正報
新聞
  • 青少年流行時裝技術大賽冀發掘新血
  • 鄭志強自評六、七十分
  • 立會保障人權工作應多做 歐安利臨別贈言
  • 會否再獲委任 馮:點知事頭點睇?
  • 回歸館將展出饒宗頤荷花佳作
  • 陳明金寄望年青人
  • 駐澳門部隊政治委員調整
  • 韓男來澳輸光兩年來盜竊維生
  • 主席依依不捨送別來屆不選議員
  • 社工局冀明年推 無障設計建築 指引
  • 體奧會與中銀連續四年辦獎學金計劃 昨101人獲「優秀運動員中銀獎學金」
  • 責罵應對子女情緒適得其反 鼓勵學習正向態度處理情緒
  • 『伸出雙手感受真摯友情』 本澳大學至友分社獲傑出分社獎
  • 助人為快樂之本! 金沙攜手本澳義工製作三萬五個福袋
  • 澳門教區梁文燕托兒所 加強與家長聯繫和溝通
  • 立方米辦塗鴉賽發掘繪畫潛能
  • 《飄流船廠》話劇本月公演八場
  • 第二屆在台就讀澳生訪黔交流
  • 全澳青創賽初創組初賽18隊入圍
  • 潘雲東副特派員會見兩國駐港總領事

何振梁的憂慮和希望

2015-01-08 00:00

「如果中國體育繼續走原來的路,肯定會越走越窄。」
「培養體育機器,不是我們的目的。」這些話,是1998年上海世界中學生運動會期間,何振梁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的;16年過去,言猶在耳。
何振梁去世後,人們緬懷他作為「奧林匹克外交家」或者「奧林匹克老人」作出的貢獻,但記者對那次專訪中何振梁表現出的對中國體育未來發展的憂慮,印象更加深刻。
他當時還是國際奧委會的執委和國際奧委會文化委員會主席,老人在上海奧林匹克俱樂部酒店房間裏接受採訪。因為是中學生運動會,何振梁更關心青少年體育的發展,他不希望那一代的青少年走原來中國運動員的老路,他期望體育成為教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更希望未來的中國運動員能接受正常的學校教育。
他說:「體育成為教育的一部分在整個世界範圍內是一個普遍的趨勢,人們已經看到體育不僅能使青少年獲得健康的體格,而且對他們性格和意志的培養,組織紀律的形成,都起著其他教育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他認為,中國獨生子女更應該通過體育的競爭,培養集體主義和不怕困難的精神。
勿把體育歸結為金牌和勝負
「千萬不要把體育簡單歸結為金牌和勝負,一個人只有經歷失敗才能變得更加堅強和成熟,要讓青少年不管在順境還是逆境中,都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談到當時中國體育的現狀,何振梁認為,運動員過早脫離正常的文化學習進行專業訓練,造成了很多的問題。也因為這些運動員在青少年時期缺乏文化的修養,很多人到了一定程度水準再也不能提高,因為他們視野太窄,接受能力太差。即使他們以後當了教練,也很難培養出好的選手。他說:「必須創造出既保證文化學習,又要保證訓練的良好機制。必須保證所有運動員接受9年義務教育,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初中畢業。」他同時強調,國家應該為運動員學習創造有利條件。但最重要的是,運動員在訓練期間不要放棄學習,因為「訓練和學習並不排斥,相反卻能互相促進」。
那屆世界中學生運動會中國運動員取得的金牌數創下歷史之最,但顯然何振梁更關心這些孩子的未來,他反復強調青少年運動員不要只盯著金牌。
不要只盯著金牌
北京奧運會後,社會上關於反思中國體育發展之路的呼聲漸高。2010年4月,何振梁來到河北正定國家乒乓球訓練基地,在看望正在封閉集訓的中國女乒和一些青少年選手時再次強調:「沒有什么比青年人喜愛體育更讓人高興。希望有越來越多的青年人加入到體育鍛鍊中來,只有這樣,才會有利於我們國家的長遠發展。」
去年11月底,國務院召開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會議上中央領導對校園足球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加強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性,堅持體教結合,銳意改革創新,推進校園足球普及,促進青少年強身健體、全面發展。一個多月後,何振梁駕鶴西去。
1998年10月17日,我與上海分社記者張建松一同參加了專訪,那時我們都剛剛參加工作,感覺只是記錄下何振梁說過的每句話,可這些話,直到今天看來,也沒有一句是過時的。 (新華社記者王子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