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正報
新聞

服裝演變 還看今朝

2015-03-23 00:00

衣裳、連身裙、旗袍、半截裙、泡泡裙、襯衫裙、喇叭褲、格仔裙、行政人員套裝、背心裙、休閒服。此是百多年來,女性服裝的轉變過程,當中亦有所謂復古的服裝,由滿清、民國、新中國至今,百多年來,歷史巨輪不斷轉動,世界時局瞬息萬變,社會經濟、人民生活,國際形勢百年來都在時刻轉變中,服裝亦如是,只不過;世界時局的轉變,留下了永久的歷史痕跡,而服裝的轉變,則是只會向前──以流行為目標。
百多年來,服裝的轉變,尤其是女服,除是當代的流行指標外,其實亦正反映了年代的經濟發展,和社會改革的實況。在百多年前的中國,人們都叫服裝為衣裳,衣裳與現時我們著在身上的衫褲統稱為服裝有別。在清末民初時期,一般平民的的衣服多以麻布或棉布縫製,富有人家的衣服則以絲織品為材料,女性的服裝上身稱為衣,下身則稱作裳,是為衣裳。在筆者的孩童年代,十月初五街一帶的山貨店,都有售賣『衣裳竹』,就是人們用來曬晾衣物的竹枝,當時亦有小販在街上擔賣這些晾曬衣物用的竹枝,邊叫『有衣裳竹賣』,現今;相信『衣裳竹』這一名詞已少人知曉,至於衣裳與服裝之別,年青一輩很多亦不知。
上衣下裳今不分
由衣裳名詞變為統稱服裝,雖說是『衫褲不分』,但卻是時代轉變的鐵一般事實,由衣裳轉變為服裝,正正體現了時代的變遷,五千年前由黃帝所制定的華夏衣裳,變成今日的現代服裝,反映了中國數千年的帝制已成過去,尤其是推翻滿清後,於民國時期,隨著中國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民眾思維狀況的改變,女性思想觀念轉趨開放,邁進提倡男女平權的年代,女性生活習俗亦起了很大的變化,特別是辛亥革命以後的獨立女性運動和解放運動思想,促使傳統婦女對婚姻家庭、禮俗變革、職業選擇、服飾形象,甚或政治意識,都起了重大的革新作用。新的社會風尚,同時亦為女性服裝的變遷,創造了基礎,亦為女性服裝呈現現代的環境和面貌。
『藍領』『白領』俱往矣
經過百多年來的變化,社會一直在發展中,服飾亦然,服裝亦可反映了社會的階層由五六十年代開始,便出現了『藍領』、『白領』此一名詞,『藍領』──是工人階層的代名詞,而『白領』則是指在商業機構內擔任文職工作者,雖然都是『打工一族』,卻分有藍、白領的不同稱號,可反映出當年人們社會階層的觀念,且藍領又似乎不及白領來得『風光』,雖然現今已沒有甚麼藍、白領觀念,但仍會對一些在企業內任職文書工作的女性,稱之為『白領麗人』,這是一個讚號,亦反映出人們對『白領』的『斯文形象』仍未改變。
服裝,是現今人們在生活上的必需品,不能缺少的物質,『衣、食、住、行』,正是:『可以沒有錢,不能沒有服裝』,故此現代社會,服裝是極受人們重視的物質,雖然現今人們對『藍、白』領的的觀念已王不重視,但人們都欲透過服裝去展示自己的形象,尤其是女性,穿上了認為適合自己的亮麗服裝,會自感特別醒神,對工作長表現將更有給力,甚或感覺提升了自己的形象,以及他人對自己的認同,此種心態,亦是社會環境因素形成的另一種體現。
服裝文化的轉變,除了與潮流列上了等號,亦隨著季節而有所轉變,商人也藉此而推出所謂的『糸列品牌』,故此常在媒體上可見到甚麼時裝設計家、品牌推出的春、夏、秋、冬的季節時裝秀,就是為推動服裝的潮流以及商業的經濟效益。
窺知歷史轉變
服裝除了是人們的必需品外,不能忽視的,服裝亦會受到當時的政治因素、社會環境、經濟文化的影響,近代中國女性服裝的變化,便是一個極好的例子,在滿清時期,女子多是穿綉花的衣裳,此是滿漢混和的一種體現,在辛亥革命後,女性衣著多為上衣下裙,對襟、大襟、妯絪花邊,隨後在民初至上世紀三十年代,流行了由改革自滿族婦女愛穿的旗袍,從鬆闊而轉為窄及更貼身。至解放後到文化大革命時期,大多數的女性都穿同一式樣的藍色衣服,又或軍人式的服裝,在改革開放後;中國女性開始喜愛穿著由外國引入設計的服飾,時至今日,上海、北京、廣州等各大城市的女性,她們所穿著的時髦新款服裝,不乏來自外地的知名品牌,由此可證服裝的演變,反映出社會狀況環境,以及政治和經濟的現況。

正報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