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正報
新聞
  • 青少年流行時裝技術大賽冀發掘新血
  • 鄭志強自評六、七十分
  • 立會保障人權工作應多做 歐安利臨別贈言
  • 會否再獲委任 馮:點知事頭點睇?
  • 回歸館將展出饒宗頤荷花佳作
  • 陳明金寄望年青人
  • 駐澳門部隊政治委員調整
  • 韓男來澳輸光兩年來盜竊維生
  • 主席依依不捨送別來屆不選議員
  • 社工局冀明年推 無障設計建築 指引
  • 體奧會與中銀連續四年辦獎學金計劃 昨101人獲「優秀運動員中銀獎學金」
  • 責罵應對子女情緒適得其反 鼓勵學習正向態度處理情緒
  • 『伸出雙手感受真摯友情』 本澳大學至友分社獲傑出分社獎
  • 助人為快樂之本! 金沙攜手本澳義工製作三萬五個福袋
  • 澳門教區梁文燕托兒所 加強與家長聯繫和溝通
  • 立方米辦塗鴉賽發掘繪畫潛能
  • 《飄流船廠》話劇本月公演八場
  • 第二屆在台就讀澳生訪黔交流
  • 全澳青創賽初創組初賽18隊入圍
  • 潘雲東副特派員會見兩國駐港總領事

國民教育進澳門淺談

2015-04-01 00:00

“政治”一詞透露著幾分嚴肅,但在12歲那年起我便已經開始接觸,不是因為我對政治擁有多麼濃厚的興趣,而是因為那年我升學至初中一年級,課本中多了一本名為《政治》(也有被成為《思想品德》或《思想政治》)的書,它是小學《思想品德》課程的延伸,是學校德育教學的重要途徑,可惜在我們最能理解和接受知識的年齡段我們實際上並沒有真正學到太多德育方面的知識。
至今我也談不上來《政治》課到底讓我們學會了什麼,只記得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一國兩制、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政治協商制度等等出現頻率最高的辭藻。但是我很清楚作為初中升高中以及高考文科生必考的科目之一,《政治》是一道不得不邁的坎,於是學習政治的方式就只有一種——死記硬背。老師教政治的方式也只有一種——照本宣科!(灌輸式)
在我們中學生當中流傳著一句名言,“分分分,學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在老師眼中好學生的標準就是:1、各科分數高,總分名列前茅;2、“聽話”(上課遵守紀律、按時完成作業、遵守校紀校規)。因此,那些將精力集中於某項特長或興趣上的學生就會被老師、學校看作是“本末倒置”的。在初中三年級和高中三年級時學校會停掉我們的體育、美術、音樂課,利用整一學年的時間進行主科目的答題訓練,做練習冊、考卷、模擬題。除了做題,我們還要每天早上六點起床去學校進行早讀(背誦知識點),當我們接受的教育最終只是為了高考時,那麼學生之間比拼的恐怕只有記憶力而已了——這是應試教育之殤。
而在學校,可以說是一種獨裁式的管理,升學率是衡量一個學校優劣的唯一標準,在升學率及高考的壓力下,學校的德育教育早已成為形式,就連教育本身也開始畸形發展失去了教育的意義,變成訓練營或者說是“考試工廠”。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的一位同學只對數學感興趣,其他課上不是在睡覺就是在看小說或者與老師頂嘴,月考成績倒數第一,我們班主任發現後就批評了他,時間過去兩周,他仍然是沒有好的表現,被認定為差生,後來以不服從老師管理的理由開除。
德育教育在升學率和高考制度下被碾壓的粉碎,青少年犯罪和社會上不和諧的事件頻發與德育缺失不無關係。
最近一段時間關於澳門進行國民教育的討論有很多,我突然很詫異,國民教育指的是什麼?這個詞語我在內地未曾聽說過。
在我看來教育應把精力集中到為社會培養品德優秀、具有獨立思考能力及具有創造力的人。澳門進行國民教育我的態度比較中立,原因其一,因為澳門在教育方面一直以來做的並不差,增加國民教育是對澳門教育的不自信;其二,國民教育萬一發展成灌輸教育那便失去了其教育的意義。如果一定要開展國民教育,那麼我建議請剔除那些難懂又無多大用途的理論“知識”,注重德育,傳遞正確的價值觀,不要以分數來衡量學生是否國民教育合格,否則會重蹈我們的覆轍。
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