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本澳新聞
  • 要聞
  • 兩岸觀察
  • 華澳人語
新聞

中國力倡實體經濟為可持續發展“強筋健骨”

2014-02-15 00:00
【新華社北京2月14日電】作為全球重要的製造業大國,“實體經濟”的重要性近一段時間以來再次被中國高層領導頻頻強調。此間分析人士認為,中國力倡實體經濟,將為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強筋健骨”。

中國經濟總體上以實體經濟為主,製造業規模在2011年首次超過美國,躍居全球首位,約佔世界製造業產值的20%。但是,龐大規模的背後,實體經濟“大而不強”現象明顯。

據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金碚介紹,中國大多數產業尚未佔據世界產業技術制高點;一些生產規模大、市場佔有率高的國產產品,技術品質和檔次並未達到世界先進水準;一些國產產品的整機品質達到甚至超過了國際先進水準,但關鍵零部件仍依賴進口;中國產品的品牌價值薄弱,與發達國家製造業競爭力差距較為明顯。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王晉斌表示,當前世界經濟整體仍處於工業化階段,而中國的工業化尚未完成。在以製造業為主體的經濟背景下,中國要在國際分工中立足,不能僅依靠金融或地產業等,因此振興製造業為主體的實體經濟將成為經濟發展的中長期目標。

目前,在宏觀層面,中國實體經濟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傳統產業產能過剩,新興產業附加值較低。在微觀層面,企業發展依然面臨資金和技術兩大瓶頸。王晉斌認為,應當集中力量推動大型企業開展研發,建立實驗室,大力提升技術水準;同時拓寬融資管道,為企業創造公平的融資和競爭環境。

去年以來,中國相繼出臺了加快棚戶區改造、發展節能環保產業、促進資訊消費等一系列措施,精準發力擴大內需、支撐實體經濟發展。同時,利用市場機制“倒逼”產業結構調整、企業轉型升級、淘汰落後產能,並不斷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和支援產業轉型升級的能力。

王晉斌認為,中央連續出臺了取消下放多項行政審批、簡化投資審批程式、減免稅收、推進營業稅改增值稅、放開貸款利率管制等政策,在這些微觀政策放活的引導下,中國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將進一步增強。

雖然國內的基建投資可能放緩,但上海斐訊通信公司總裁顧國平認為,4G、物聯網等領域的投資還將加速。斐訊去年銷售額為65億元,今年銷售目標100億元。最近公司剛剛獲得國內某地15億元的智慧城市訂單。

統計顯示,2013年12月PMI指數為51%。雖然環比回落0.4個百分點,但仍保持在景氣區間。接受記者採訪的專家、企業家認為,2014年經濟穩定增長的概率較大,考慮到過去兩年的結構調整正在顯現成效,實體經濟的整體情況應該會比2013年略有好轉。

實體經濟的發展依然離不開金融的支持。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認為,目前,政府正在放開金融行業準入,大量民營銀行將陸續湧現,滿足實體經濟發展的需要。同時,新股發行註冊制與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建設,發展普惠金融,對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都會有所幫助。總之,以市場為主導的深層次經濟改革之路,將為破解經濟轉型之困、壯大實體經濟提供強大動力。

新華澳報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