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本澳新聞
  • 要聞
  • 兩岸觀察
  • 華澳人語
新聞

秦兵馬俑土壤發現新種微生物土質樣本“取樣”成謎

2014-02-22 00:00
  【中新社西安2月21日電】備受關注的“秦兵馬俑土壤發現新種微生物,為世界上首次發現的一種地球微生物——芽胞桿菌屬的新種”一事,秦始皇帝陵博物院21日向中新社記者證實,該院從未向宣佈發現新種微生物的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提供過秦俑坑內的土層堆積樣本,雙方也沒有開展過任何合作專案。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19日稱,該院劉波團隊從秦始皇兵馬俑1號坑土壤分離的FJAT-13831T菌株,為世界上首次發現的一種地球微生物——芽胞桿菌屬的新種,被命名為兵馬俑芽胞桿菌。這一發現豐富了“世界第八大奇跡”秦始皇兵馬俑古文化遺址的科學內涵。此前,專家在中國南海淤泥和內陸鹽湖中分離發現芽胞桿菌3個新種。

  作為當事方,秦陵博物院對此卻毫不知情,一度被來自四面八方的“問詢”所困。

  “我們覺得很奇怪,因為與這家單位不是合作單位,也沒有任何合作項目。秦俑坑內的土層堆積,都在文物保護範圍內,他們不可能進坑取土。”秦陵博物院總工程師周鐵表示,隨後進行的內部調查表明,沒有任何人私自向外提供過秦俑坑內的土壤。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許衛紅告訴記者,在她擔任秦俑一號坑第三次發掘工作期間,曾委託相關高校開展秦俑坑內土層堆積樣本檢測,但未涉及菌種方面內容。雙方均需簽署委託協定,送檢樣本,出離現場,辦理相關手續。取樣程式嚴格,首先要選擇原堆積土層,確保土質無污染,記錄取樣具體位置、狀況等。

  19日,福建省農業科學院宣傳部長黃獻光向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提供的一份情況說明稱,2010年5月福建省農業科學院微生物研究團隊,到陝西等地採集土壤中的芽胞桿菌之後,到兵馬俑遺址參觀,在走過參觀道後,從鞋底刮取的一克土壤標本,至今大部分樣本仍完整保留在實驗室,少量用於分離實驗,採集者未進入坑內。

  他還表示,此前公佈的文章裡“坑內土壤”,未核對研究專家,為避免誤解菌株是兵馬俑身上,而按照芽胞桿菌存活於土壤的常識加注“坑內土壤”。但他未到過館,缺乏現場感,造成公眾誤解,不夠嚴謹,特向博物館致歉。

  據悉,目前秦陵博物院正在開展土遺址本體保護項目,也和其他研究機構有一些土壤領域的研究。

新華澳報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