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本澳新聞
  • 要聞
  • 兩岸觀察
  • 華澳人語
新聞

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中國“真槍真刀”消除各種不公

2014-08-20 00:00
【新華社北京8月19日電】以習近平為組長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18日審議了一系列重要改革措施,其中涉及長期有爭議的央企負責人薪酬待遇和考試招生制度,承諾“真槍真刀”推進改革,直指中國社會存在的公平正義問題。

習近平指出,央企負責人“薪酬結構不盡合理、薪酬監管體制不夠健全”,要對不合理的偏高、過高收入進行調整。他強調,除了國家規定的履職待遇和符合財務制度規定標準的業務支出外,國有企業負責人沒有其他的“職務消費”,按照職務設置消費定額並量化到個人的做法必須堅決根除。

中央黨校教授謝春濤認為央企負責人的薪酬待遇是群眾反映較多又長期沒有解決的問題,是改革的“硬骨頭”之一。

“凡講收入差距,就會提到央企高管收入問題,其他行業領域的人有意見,國企內部普通員工也有意見。職務消費更是不合理的,與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反‘四風’背道而馳。”謝春濤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

考試招生制度則事關公眾平等享有教育公共服務。從“寒門不出貴子”到大城市“擇校費”,教育資源分配不均也是長期存在的問題。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首要目標就是解決教育公平問題,目前主要表現在不同省份高考進名校的比例相差懸殊,不同地區教育資源投入不同,城鄉學生上學機會不同,分配招生計劃指標不同,招考中存在權錢交易和加分不公。

“大家對教育改革期望很高,這次的亮點是監督,減少個別人和組織利用職權損害教育公平,減少教育體制裏的腐敗機會。”儲朝暉說。

專家認為,一些社會不公平問題多年積累,改革效果並不明顯。18日中央改革兩項制度的措施表明,正在以切實行動解決各領域的社會不公,真正落實“發展成果讓人民共用”的承諾。

今年1月以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陸續審議了多項具體領域的改革措施。2月底第二次會議提出深化司法體制和社會制度改革,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加快形成科學有效的社會治理體制,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安居樂業。

4月第三次會議提出更為具體詳細的改革措施,在司法體制改革領域通過了完善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完善司法責任制、健全司法人員職業保障、推動省以下地方法院檢察院人財物統一管理、設立知識產權法院等試點。

此外,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還對財稅體制、戶籍制度等社會高度關注的領域改革作出了安排。

中共十八大以來,改革進入“深水區”,難度和挑戰巨大,中央在行政審批制度、工商註冊制度、實施單獨兩孩政策、廢止勞動教養制度、改革和完善幹部考核評價制度、改進幹部選拔任用機制、堅持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等關鍵領域都有切實強力的作為。

18日的會議還通過了未來7年重要改革舉措實施規劃,突出了每項改革舉措的改革路徑、成果形式、時間進度,不僅強調落實,也對督促檢查和效果評價做了安排,“真槍真刀”不是空話。

“改革就是利益調整,問題是怎麼調整,向哪個方向調整。從公平正義入手,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改革就會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即使這些改革措施觸動少部分人的利益,引起不滿,他們也不能逆大勢而行。”謝春濤說。

“海上新絲路”助推中國-東盟民間交流向縱深發展 

  “海上新絲路通過鄭和將馬來西亞華人與中國聯接起來,雙方民間人文、教育等各方面的交流在原有基礎上會更上一層樓。”來自馬來西亞馬六甲的華人黃建華說。

黃建華是馬來西亞第三代華人,談起鄭和他如數家珍。黃建華說,鄭和在東南亞被視為民間交流大使,是聯繫東盟與中國的一個文化符號,馬六甲華人對鄭和都很尊敬,有人甚至沿著鄭和的足跡航海返回中國探親。

黃建華說,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將成為一個新的民間交流紐帶,使海外華人與中國聯繫更加緊密,東盟與中國的交流也會越來越頻繁。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除少部分比較發達外,其餘大部分都是發展中國家,海上新絲路首先要增強民間交流,使沿線大部分老百姓受惠,才能為雙方的經濟合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觀察人士認為,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東盟關係已經從黃金十年走向鑽石十年,這其中人文紐帶凝心聚力,民心互通交流更深,為中國東盟合作共贏打下深刻烙印。

黃建華的女兒目前在廣西大學留學。他說,中國與東盟的關係不斷深化,新絲路沿線各國青年來往不斷增多,青年們讓“人文橋梁”更加堅固。

據統計,廣西已經與東盟國家締結37對友好城市,東盟在華留學生有20%在廣西就學,為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奠定了紮實的人文交流合作基礎。

記者參加由廣西主辦的“海上新絲路 東盟萬裡行”活動時獲悉,由中、越、泰三方共同合作,跨越東盟6國拍攝的電視劇“海上絲綢之路之海道傳奇”已經開機,各方在電視傳播領域的合作進一步加深。

“在共建海上新絲路的新形勢下,中國與東盟各國的前途命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人文交流將向縱深發展,為推動全面合作發揮積極而獨特的作用。”廣西社科院院長呂餘生說。

新華澳報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