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本澳新聞
  • 要聞
  • 兩岸觀察
  • 華澳人語
新聞

老房子孵化新產業——探訪澳門“瘋堂十號創意園”

2014-12-15 00:00

【新華社12月14日電】 “瘋堂十號創意園”雖然不是遊客心中的澳門“必遊景點”,卻是澳門眾多創意工作者心中的“秘密花園”。走進這幢至今已有89年曆史的古典建築,新鮮的奇思妙想撲面而來。

步入有300年曆史的望德堂區,沿著葡式石仔地小路拾級而上,就能找到綠蔭掩映的“瘋堂十號”。這裡由外觀以至內部皆保持著新古典主義建築的原貌,鵝黃的陽臺、墨綠的百葉門窗、室內的壁爐、石柱、旋轉樓梯營造出藝術的意味,老房子揮發著古典的氣息。

據創意園運營總監陳偉輝介紹,“瘋堂十號”是由民宅輾轉演變而來,主要提供藝術展示場地和平臺,旨在支持澳門發展藝術和文創事業,尤其支持年輕藝術家及新成立的藝團。“瘋堂”設有兩個展覽廳和10間小型展室,並設有藝術教室、圖書室及表演區,每一位創作者可以免費使用展室16個工作日左右。

在澳門回歸祖國的1999年,在此設立創意園區的設想便已產生。經過特區政府的修整翻新,從2004年開始,由熱心人士組成的“望德堂區創意產業促進會”就開始在這裡舉辦街頭藝術活動。2008年9月,瘋堂十號創意園正式啟用。

從事繪畫設計工作超過半個世紀的陳偉輝表示,澳門的創意產業發展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在鄰居香港的漫畫師們創造一個又一個“老夫子”時,澳門文創界卻在很長時間裏停滯不前。當地的研究者認為,這背後有根深蒂固的結構性原因:人口少、無法形成一個可以養活創作人的文化消費市場,文創產品在澳門以外市場少有活躍等等。

陳偉輝表示,自2008年開園至今,“瘋堂十號”已舉辦藝文、文創活動超過200個,大約300位藝文創作者參與其中。“報名參展的人已經排到2016年以後了,更常常有香港或內地的朋友手執地圖一路打探而來。”陳偉輝自豪地說,現在的澳門,已經開始有文化創意產業的氣氛了。

回歸15年來,發展文化產業成為特區政府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一項重要戰略,並制訂了發展文化產業的初步政策框架,以設計、視覺藝術、表演藝術、服裝、出版、流行音樂、電影錄影及動漫八大行業,作為先行先試的重點推動對象。特區政府於2013年10月正式成立“文化產業基金”,為文化產業的長足發展建立起財政支援機構。

從“瘋堂十號”走上創作之路的澳門年輕人不在少數。陳偉輝動情地談起了2008年“瘋堂十號”創辦伊始就來辦展的年輕藝術家吳鴻健。吳鴻健彼時還是澳門理工大學平面設計專業的學生,愛好鉛筆精描創作。當年他為了在“瘋堂”辦展,曾連續挑燈夜戰準備作品,“家人都非常心疼他太辛苦”。

在“瘋堂”的展覽取得成功後,吳鴻健越戰越勇,接連在港澳臺三地甚至國外展覽,好評如潮。2014年夏天他辭去了設計工作,專心從事創作。

陳偉輝連連誇獎吳鴻健“好膽”,他還表示,自己對澳門創意產業的未來非常有信心,因為澳門“從來都是培養藝術家的好地方,這裡一直都有藝術家出現的”。

新華澳報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