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本澳新聞
  • 要聞
  • 兩岸觀察
  • 華澳人語
新聞

由馬桶圈看日本的“匠人意識”

2015-03-19 00:00

【新華社東京3月18日電】春節期間中國遊客蜂擁到日本購買馬桶圈,讓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對中國製造進行了不少反思。不可否認,在國民逐漸富裕起來後,中國的製造業沒有很好地滿足國民日益增長的對更高品質生活的需求。日本產品非常人性化,精益求精,長於細節,無疑是吸引消費者購買的主要因素。日本製造業帶來的高品質生活,得益於日本人幹事認真的“匠人意識”,只有認真,才能夠精益求精;只有認真,才能夠不斷創新。

  中國遊客普遍反映,在日本購物主要是品質,還有設計創意,很多小東西的人性化設計讓人用起來感覺很好,便宜是其次。一個小小的馬桶圈,能加溫、能沖洗,能控制水量,還能熱風吹乾,對人的需求都是想盡辦法,電飯煲,化粧品等產品也都是如此,這可以說是源於日本人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匠人意識”。時刻注重滿足消費者需求,將顧客滿意作為第一標準貫徹到產品製造的全過程,併為實現上述目的不斷地進行革新技術,正是日本製造業最顯著的特徵。

  日本是群島國家,平原面積有限,也沒有長江黃河那樣的大江大河,恐怕先天的自然條件就促使日本人更家注重細節,形成了獨特的匠人氣質。例如,日本的風景區多以細緻取勝,日本的庭園,面積雖小,但細緻入微,宛若盆景。日本的茶道、花道、香道等都起源於中國,不過在日本發揚光大,每個道還有各個流派,一個“道”,一個“流”,可以看出其細緻入微的一面。

以身邊的小物件為例,睡褲上會留好換皮筋的口,換皮筋時無需剪開後再縫上;飲料瓶的標簽留下虛線或是接縫處留下一個張開的小角,方便垃圾分類時撕下來……類似這些小細節可謂不勝枚舉。

記者曾參觀過多家日本的製造工廠,對日本工人認真、細緻的“匠人精神”深有感觸,稍有瑕疵的商品,絕對無法下線。實際上,在進入工廠前,日本的學前和學校教育體系,不會教給學生任何具體的職業技能,但卻會無孔不入地植入這種“匠人意識”,從小培養孩子對鑽研技術的興趣。日本人注重精益求精、追求極致和完美主義,技術一流的藍領工人可以說是日本製造業強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匠人意識的培養,離不開社會對手工業者的尊重。在日本,腦體倒掛不嚴重,藍領工人甚至超過白領工人的收入,技術學校的畢業生就業率都在98%以上,遠遠超過大學生,這也使藍領工人有著不斷鑽研的動力。擁有傳統手工藝技術的非物質文化傳人不僅受到社會各界尊重,而且經常見諸媒體,由文部科學大臣指定的“重要無形文化財”俗稱“人間國寶”,會獲得內閣大臣表彰和地方政府表彰,甚至被授勳,更是社會地位尊崇。日本富士電視臺開設有著名的藍領技術對抗節目《矛盾》,展示各種技術工人的精湛技藝,不僅展示了高超的技術實力,更延續了日本人代代流傳的“匠人意識”。

日本員工注重不斷增強自己的技能,可以說是匠人氣質的一個體現,日本企業的各種培訓模式,基本都是建立在這種“匠人意識”教育的基礎之上。

新華澳報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