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本澳新聞
  • 要聞
  • 兩岸觀察
  • 華澳人語
新聞

澳門人的熊貓情節 不捨「開開」盼望新國寶

2015-03-21 00:00

  【新華社3月20日電】20日下午,燦爛和煦的陽光碟機散了澳門路環島上空的霧氣,投射到石排灣動物園大熊貓館的磨砂玻璃屋頂上,整個熊貓館變得溫暖而明亮起來。

6歲的雄性大熊貓“開開”,剛剛睡醒午覺。他愜意地伸了幾個懶腰,走到玻璃展示窗前,向遊客們擺上幾個“萌姿”——撅臀、抓癢、抱樹、發呆……無論是用自拍神器的,還是用長焦、廣角的,慕名前來參觀的遊客們趕緊抓住機會按下快門。

“媽媽,它是不是真的要回到它的老家去了?”一個小女孩用廣東話問她的媽媽。

2009年12月,在澳門回歸祖國10週年之際,中央決定向澳門特別行政區贈送一對大熊貓。次年,兩歲大的一對雄雌大熊貓,從四川成都大熊貓基地來到澳門。澳門人民賦予他們“開開”和“心心”的美名。作為“開開”的好夥伴,時年5歲的“女生”大熊貓“心心”,於2014年因腎衰竭去世,澳門全城為之哀傷。澳門媒體以《哀莫大於‘心’死》為標題,表達市民對“心心”的不捨之情。

2014年澳門回歸祖國15週年之際,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澳門會見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崔世安時表示,將再贈澳門一對大熊貓,希望它們在澳門健康成長,給澳門同胞帶來歡樂。

記者20日從澳門特區政府行政法務司司長辦公室獲悉,目前澳門方面正在積極進行籌備工作,迎接新一對中央贈澳大熊貓到來。

行政法務司司長辦公室高級技術員王紅對新華社記者表示,第四屆特區政府成立後,隨即就熊貓事宜展開與內地的接洽工作。目前,一個由特區政府行政法務司司長陳海帆牽頭、澳門民政總署管理委員會主席等人士在內的“贈澳熊貓專責小組”,已經運作了相當時日。專責小組還在最近專門赴北京,就遴選事宜與中央有關部門進行了溝通。

今年6歲的“小男孩”開開,出生於北京奧運聖火傳遞到四川的那一天。澳門熊貓館的檔案介紹顯示,開開個性“活潑好動、愛參加集體活動。貪吃,而且吃東西速度奇快。”

失去了“心心”的澳門大熊貓館裏的“山水樂園”顯得有些空落;沒有了“心心”與之爭搶地盤,“開開”似乎對爬上熊貓館中央的大樹杈也少了些興趣。但是這絲毫沒有減少遊客對石排灣大熊貓館的熱情。據石排灣動物園熊貓諮詢中心的工作人員介紹,在“心心”去世後,熊貓館的客流並沒有減少。

近期,“開開”的去留問題,成為澳門市民的關注焦點。不少市民和社團和媒體表達,希望在迎接新一對大熊貓的同時,也能給“開開”再找個“媳婦”,讓“開開”留在澳門。一些社團甚至在網絡上開展了為“開開”“新媳婦”徵名的活動。不過,也有不少市民認為,給“開開”續弦,不能搞“拉郎配”,還是“開開”親自回四川老家“相親”比較好。

澳門民政總署管理委會委員梁冠峰表示,“開開”今年已6歲多,身體狀況良好,後肢力量強,是交配的最佳年齡。作為一隻優質的大熊貓,“開開”應該返回內地參與族群的繁育計劃。

他同時透露,大熊貓“心心”的遺體正製作為標本,大部分工作已完成,將用作科學教育,預計下半年可展示。

“伴隨著大熊貓在澳門的成長,澳門與內地的珍稀動物保育合作工作也取得了相當大的成績。”王紅說。

據了解,成都大熊貓繁育基地不僅經常派員前往澳門協助澳門大熊貓館飼養工作,澳門的工作人員也多次前往成都基地參加培訓;成都大熊貓繁育基地的科普教育資源源源不斷地輸入到澳門,增強了澳門市民的自然保育意識。而因應大熊貓落戶而成立的澳門“大熊貓基金”,則一直致力於與祖國內地多個保育機構開展科研合作。

由於熊貓的“落戶”,澳門的小朋友和青少年的成長經歷中,開始有了屬於自己的“熊貓故事”。據石排灣動物園熊貓諮詢中心的工作人員介紹,諮詢中心每逢週末,以大熊貓之名舉辦的各類親子活動十分活躍。記者在諮詢中心看到,澳門青少年用陶土、彩紙等製作的熊貓形象藝術作品,形神兼備、萌態可愛。

“媽媽,是不是每一隻熊貓都長得一模一樣呢?”還是那個小女孩,又想出了一個“深刻”的問題。“一定不會的,等新一對大熊貓來了,我們好好觀察一下好不好?”媽媽說。

“好啊!”小女孩開心地回答。

新華澳報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