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菲西部軍區司令被撤職
  • 80萬人被迫逃離拉法
  • 俄沒收德意志銀行資產
  • 伊朗總統直升機硬着陸
  • 美又盯上海底電纜
  • 日媒:美將派員駐日監視華
  • 商務部啟反傾銷調查
  • 我大使:中美根基由人民澆築
  • “魚航員”現異常
  • 深圳海關檢“喪屍藥”
  • 女方不構成詐騙犯罪
  • (社論)不負重托齊心擦亮金名片
  • 全國最大海上光伏站開建
  • 美愛州車禍六死十傷
  • 我國“冰封人腦”獲突破
  • 林徽因獲遲到百年學位證書
  • 風暴過後美休斯敦現酷熱
  • 行行出狀元
  • 橫琴長隆度假區上榜
  • 珠江防總啟四級應急響應

改革開放後七次三中全會

2013-11-09 00:00

    改革開放後七次三中全會

    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將於九日開幕。倘若用一根主線串起改革開放卅五年來的中國路徑,三中全會也許是最好的選擇。一九七八年至今,中共召開過七次三中全會,這其中有彪炳史冊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亦有針對農業和農村改革的十五屆三中全會及十七屆三中全會。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之際梳理這些歷史性的節點,或可推開一扇觀察中國變革軌跡、解讀中國發展奇蹟的窗口。

    五次議題改革相關

    人們常把三中全會視為“改革”的代名詞,乃是因為在歷次三中全會中,“深化改革”始終是貫穿其中的不變主題。具體而言,這七次三中全會,有五次議題直接與深化全局改革相關,其中最引人矚目、關係中國整體經濟體制改革進程的四次分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十二屆三中全會、十四屆三中全會和十六屆三中全會。這四次會議都具有綱領性意義和時代性色彩,分別標誌着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四個階段,即改革的啟動階段、改革的展開階段、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框架的階段與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階段。

    最常被提及的三中全會,是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這次會議,揭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成為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始。

    具體而言,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了思想路線和重大歷史的撥亂反正,恢復了黨的民主集中制的傳統,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新決策,啟動了農村改革的新進程。這些具有重大意義的轉變,標誌着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代的開始以及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開始形成。

    中共中央第一個關於改革的系統性文件,則是一九八四年十月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這次會議,標誌着改革開始由農村走向城市和整個經濟領域,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開始進入展開階段。其時,解放思想衝破了“左”的干擾,農村改革取得了突破,然而城市還是原來的計劃經濟體制模式,各種弊端不斷凸顯。此時,農村改革的倒逼機制開始發力,迫切要求城市改革。

    一九九三年十一月召開的十四屆三中全會,則勾勒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會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明確指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是要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自此,“市場”的力量正式成為中國現代化的強勁動力,並深刻改變了近二十年的中國。

    中國翻天覆地變化

    又過了十年,即二○○三年十月,十六屆三中全會召開。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完善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不僅為此後十年中國的改革與發展勾畫出“藍圖”,同時也對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出了新思路。

    七次三中全會中的兩次與農村改革與發展直接相關。一九九八年召開的十五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農業和農村工作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全會提出了到二○一○年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奮鬥目標,確定了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堅持的方針。普遍認為,此次會議對於開創中國農村和農村工作新局面具有重大意義。

    在此基礎上,二○○八年召開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繼續聚焦農村改革,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為全面推進改革開放奠定了基石。

    中共十八大提出在新中國一百年即二○四九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一時間節點距離現在,幾乎是十一屆三中全會至今的時間差。回首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有理由期待,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全面深化改革的藍圖的指引下,中國現代化進程將會逐步克服各種困難漸入佳境。

    (北京八日電)

    中新社記者  石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