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日三客機轉降沖繩美軍基地
  • 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啟供水
  • 我研發出低功耗類腦芯片
  • 颱風“馬力斯”攜風雨粵西登陸
  • “馬力斯”停編多地續降雨
  • 中方:反對在朝半島大規模軍演
  • 韓“海淘”新規碰壁
  • 俄:烏和平峰會毫無意義
  • 特朗普籌得5,300萬美元
  • 拜登:以提加沙停火新提議
  • 澤連斯基抵星擬參加香會
  • 未成年人權益案事例庫上線
  • 南非大選非國大失多數
  • 豫官方:漏診誤診醫療事故
  • 全國多地倡建“兒童友好城市”
  • “中國最美公路”恢復通車
  • 湘百米龍舟破世界紀錄
  • 日靖國神社遭漆上紅“厠所”
  • 日加密幣交所遭黑客竊24億
  • 殃及名畫

“屏奴”低齡化家長反思

2013-11-10 00:00

    “屏奴”低齡化家長反思

    【據新華社鄭州九日電】越來越多中國家長開始擔心孩子“觸屏成癮”。事實上,“屏奴”低齡化趨勢導致中國“少兒低頭族”數量日漸龐大,並引發社會關注。

    未成年人九成上網

    中國兩家機構新近發佈了針對未成年人“觸網”、“觸屏”的調查報告,情況令人擔憂。中國少先隊事業發展中心發佈的第六次中國未成年人互聯網運行狀況調查報告顯示,中國未成年人使用互聯網的比例高達百分之九十六點八;北京市婦聯發佈的《二○一三年中國城市兒童生活形態報告》也顯示:四歲至六歲孩子中,約有百分之五十三會上網,將近八成的未成年人使用移動終端上網。

    現在未成年人擁有手機越來越普遍,不少人熟練使用微博、微信,並熱衷小遊戲。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屏幕依賴”在親情交流上的副作用,因而發起遠離手機、拒做“低頭族”的活動倡議。事實上,“屏幕依賴”對未成年人的不良影響除了視力下降,可能誘發頸椎、睡眠等方面疾病外,其對兒童心智發育的負面影響更令人擔憂。

    “兒童迷戀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設備,分不清現實與虛擬,容易淡化現實人際交往,社交、語言表達能力會退化,有的孩子甚至不願跟現實生活中的人交往,從而導致自閉。”鄭州市第八人民醫院副院長孔德榮說。

    “電子保姆”留隱患

    許多家長和教育工作者開始反思並尋求對策。他們認為,親子教育的缺失是“屏奴”低齡化的重要原因,有些家長為圖省事,寄希望於“電子保姆”,在自己忙不過來時,就給孩子一個電子產品打發時間,導致孩子過早接觸數碼產品。還有一些家長自己就整天熱衷玩觸屏手機或平板電腦,孩子難免會效仿。

    “對觸屏電子產品的依賴,可以說是獨生子女和網絡時代的特殊產物。”孔德榮認為,科技產品本身是中性的,關鍵在於如何疏堵結合、加強引導,最大限度發揮其正面效應。

    他建議,家長要經常帶孩子親近大自然或參加社交活動,開發孩子多方面的興趣愛好。同時,還要控制孩子上網、玩電腦的時間,做好引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