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印尼波音機引擎起火緊急降落
  • 東京大學擬漲學費
  • 瑞士小鎮刀客當街傷六人
  • 高溫持續
  • 登革熱新疫苗列世衛預審清單
  • 十六女性控大衛 · 高帕菲性侵
  • 滇婦中美男計淪間諜
  • 美駁船撞塌大橋
  • 工行原副行長張紅力被逮捕
  • 深中通道
  • 兩“海上巨無霸”出江試航
  • 渝五旬漢吊頸鍛煉亡
  • 穗十三行市場大火一死
  • (社論)美言而無信再挑貿易戰
  • 李強會見普京
  • 中方:典型雙標
  • 大陸廿七軍機巡台
  • “新式”玩具
  • 標本亮相
  • 海交會榕開幕台胞參會創新高

中國改革須闖三關隘

2013-11-11 00:00

    中國改革須闖三關隘

    今年秋冬之交,揮之不去的霧霾再度肆擾中國。北方城市哈爾濱因重度霧霾一度全市停課、交通癱瘓,首都北京難覓秋高氣爽的好天氣,就連“人間天堂”杭州也深陷霧霾困擾。對處在轉型關口的中國,霧霾絕非僅是環境的災害,更是對中國高能耗增長模式的嚴重警示。

    發展與轉型關

    十多年來,中國屢屢加大淘汰落後產能的力度,但卻陷入“產能越去越多”的怪圈。化解產能過剩之難,折射出中國經濟轉型之艱。中央黨校經濟學部主任趙振華說:“表面看是產能過剩,實際上是一些地方政府盲目競爭上項目,造成重複建設‘遍地開花’。”

    近幾年,地方政府公司化趨勢明顯,不少地方打着推進城鎮化旗號搞“造城運動”,政府經營城市,土地拍賣“地王”頻出,樓價則越調越高……

    “中國提出轉變增長方式已近二十年,為甚麼成效不夠顯著?根源就在於體制性障礙。”經濟學家吳敬璉指出,唯有推進市場化改革,方能為經濟轉型升級鋪平道路。

    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出台一系列舉措宣示深化改革、加快經濟轉型的決心:全面審計地方政府債務、出台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改革“路線圖”、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鼓勵科技創新……

    目前,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啟動,成為中國打破體制機制壁壘的新突破。各界期待,十八屆三中全會能釋放更多財稅、金融、土地、價格等體制機制改革動力,為中國經濟升級轉型保駕護航。

    政府與市場關

    如何理清政府和市場的界限,用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加法”,這是處在深水區的中國改革必須跨過的難關。

    當前,中國行政審批事項依然過多,少數地方、部門設置審批、許可的隨意性大,程序不規範,束縛了企業、公民參與經濟活動的積極性,容易出現權錢交易等腐敗行為。不僅如此,如果政府對市場經濟的主體不能一視同仁,也會束縛社會資本的活力。

    “打破行業壟斷,未來必須進一步減少行政審批,放開市場准入,打開長期存在的‘玻璃門’‘天花板’。”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說。

    隨着新一輪行政體制改革開啟大幕,推進國務院機構改革、取消下放數百項行政審批事項、實行公司註冊資本“零門檻”、叫停公款考察性出訪、大力度反腐倡廉……今年諸多改革釋放出調整利益動真格的攻堅信號。

    觸動利益比觸及靈魂還難。曬“三公”經費細賬、推官員財產公示、減併政府機構、打擊貪污腐敗……面對一個個“硬骨頭”,改革期待進一步突破。

    公平與正義關

    歷經卅五年改革開放,中國解決了物質短缺,提高了百姓物質生活水平,但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公共產品的短缺成為社會發展的新矛盾。城鄉二元關係更導致一系列起點不公平問題。

    “公共產品短缺正成為當前社會的突出矛盾。”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說,隨着經濟社會的進步,人們對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問題更加關注,對公平有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

    當今,中國約二億六千萬農民工已成為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戶籍、就業、社保、子女就學等一道道“門檻”,卻令他們不能與城裏人享有同等教育、醫療、社保以及就業機會。

    財富分配不公引發的貧富差距問題,也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一大隱患。中國改革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說,要破解這一難題,只有通過體制機制改革,堵住導致收入分配扭曲的一系列制度漏洞。

    今年以來,國家出台了一系列保障起點公平的改革舉措,提高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學生比例;推進公平市場准入;營造公平的就業環境……傳遞出促進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的改革方向。

    (北京十日電)

    新華社記者 韓潔 王敏 崔靜